曹禎杰
【摘要】我國金融業在發展的進程當中主要是以傳統金融產品的服務為主,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一發展模式顯現出顯性的不足。在這一背景下,金融衍生產品應運而生,成為行業銀行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模塊。金融產品的創新在盤活金融市場的同時,也伴生性的出現了金融風險層面的問題。本文就商業銀行的創新現狀及風險管理予以了分析,并從內部風險控制及深化風險監控兩個維度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策略。在未來的探索中,應通過在風險管理文化提升、風險量化分析能力提高及落實全面風險管控等方面的不斷突破和優化,實現產品創新力及風險管控力的同步發展。
【關鍵詞】金融產品? 商業銀行? 風險? 管理
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金融業的每一次飛躍,都對加快資金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隨著互聯網金融加速滲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互聯網金融必將重構我國金融業的版圖。市場經濟的大潮下,商業銀行不可固守其道,需正視時代發展所給自身的資金來源及使用途徑等層面所帶來的沖擊,謀求市場化背景下的突圍與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打破傳統商業銀行在單一性盈利模式上的發展,更好地適應經濟下行及競爭加劇所帶來的不利,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已勢在必行。較好的金融產品能夠為商業銀行帶來豐厚的利潤和廣闊的市場。而不可忽視的是,風險與收益并存,金融產品的創新在給商業銀行帶來紅利的同時,也會給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帶來一定的挑戰。因此,在金融產品創新的同時,深化對金融產品風險隱患的科學監控成為了商業銀行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發展策略。
一、金融產品創新及其風險管理的現狀
(一)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現狀
新世紀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在產品創新上的步伐開始加快,豐富的金融衍生產品給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的同時,也推動了商業銀行的新發展。金融產品的創新當前主要集中在三大版塊,即資產類型金融產品創新、負債類型金融產品創新及中間業務金融產品創新。在產品創新的過程中,缺乏系統化的產品及產品開發戰略成為當前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在產品創新的過程中逐利性較為明顯,導致對居民金融產品的覆蓋率也存有一定的不足。如在商業銀行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主要針對于城市中等及以上收入的人群,對城市低收入者及農村居民開發的金融產品鳳毛麟角,這就導致金融產品定位偏差下營銷萎縮及與其它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問題較為突出。從金融產品創新的市場環境維度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金融產品的創新受阻。一方面,受到利率、匯率等多方面的防控導致金融產品創新的空間和層次受限。另一方面為確保金融市場的長期穩定,相關管理部門對于金融產品的創新審核仍十分嚴格,給產品研發帶來一定的困難。
(二)金融產品風險管理現狀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管理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平臺管理、量化管理及創新監管三個層面。從金融產品的屬性而言,其創新需要在對金融市場調研、金融模型分析、市場推廣策劃、平臺推廣體系等多個版塊的共融下才能夠得以實現。這也就決定了金融產品的風險性也是相對較高的。若風險管理未能及時跟進,在影響到金融市場穩定性的同時,也會對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沖擊。在這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存在有一定的慣性思維,重制度輕管理、重收益輕市場,導致管理平臺的完善程度存有不足。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風險管理中的另一個問題便是在良性管理層面上的滯后。與國際發達銀行相比,對于風險控制分析能力上存有一定的差異,如對產品的定價、外購金融產品等層面,風險量化能力上的不足,直接拉高了金融產品的開發風險。我國在金融產品創新的監管上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制度、技術等層面的短板導致金融產品的發展后勁往往不足。
二、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管理優化路徑
(一)內部風險管理
金融產品的創新及其風險管控是一個系統化的問題,可以
內部風險管理防控及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兩個維度展開。就內部風險管理的層面而言,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優化。首先,商業銀行應實現風險管理文化提升,在金融產品高頻次研發、大規模投入的背景下,金融創新產品的風險漏洞被放大的可能性將急劇攀升。從商業銀行的管理層及員工層都需要積極地扭轉自身在金融產品創新及服務中的風險意識,將風險文化轉化為商業銀行產品創新的內在保障力。其次,戰略風險管理能力優化。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在信貸業務及中間業務當中的逐利性較強,對客戶培養及行業培養的耐心不足,缺少針對性的產品創新服務,導致其在金融產品創新中的戰略眼光短淺,進而致使金融產品的未來競爭力存有不足。為此,商業銀行應在金融市場的大背景下實現對優勢產品的工作及戰略產品的規劃,進而實現技術與市場、產品與戰略的供應,并在這一進程中針對性地建立起戰略風險管理的機制,來提升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方向性和功能性。再次,風險量化分析能力提升。風險量化分析能力上的不足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所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在創新的過程中引入量化分析技術,對于將產品中的隱性金融風險弱化及降低金融產品風險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一方面,商業銀行需要引入風險管理模型,減少高層人為意志對于金融產品創新上的干預,通過完善的標準,規范的層級評定等手段,全面降低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的風險。另一方面,應通過逐步完善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量化數據庫,實現對用戶信息的全面分析及產品服務跟蹤開發,進而有效提升金融產品開發的針對性。
(二)完善風控監督
在加強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監管當中,應從制度、技術等多個層面進行建設。個人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深化。第一,落實全面風險管控。商業銀行若想要全面地降低金融產品的風險,就需要從市場的角度出發全面地把控金融產品的風險。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群體及其對應開發的金融產品予以深層的管控,同時,也要對市場的情況進行監控,確保良性市場環境對于金融產品營銷的推動,并對違規的操作進行及時、嚴肅地處理。第二,深化數字化管理手段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國金融產品的出現時間不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金融風險控制工具的相關研究滯后,風險管理技術上的落后雖通過對國際經驗的借鑒來解決燃眉之急,但我國金融市場的特色化,又使得這些金融風險控制手段和工具表現出一定的水土不服。因此,要基于我國國情及商業銀行金融產品開發的現狀來實現在工具層面上的優化。以信息技術為平臺,構建商業銀行自身的 IT 架構,有效的促進信息化,這對于加強金融產品創新的內部風險控制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的創新過程中,應逐步地完善自身產品的披露制度,在贏得客戶信任的同時,降低市場運作條件下銀行與客戶兩個維度的風險發生率。
(三)深化市場約束
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管理過程中,應充分地發揮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的市場約束機制,以此來促進金融產品創新風險控制能力上的升級。同時,這一機制的職能性發揮也將為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金融管理工作提供極大的便捷。首先,應充分地尊重市場約束在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管理當中的地位,進一步深化市場約束在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管理市場信息披露科學化、規范化進程中的推動作用。這對于提升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過程當中自律性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次,商業銀行金融產品開發市場自律性的提升離不開監管方式的植入和創新。在全面健全和提升商業銀行金融產品開發自律機制的過程中,應從第三方監督平臺的完善出發,以監管促成金融創新產品在效率和質量層面的上檔升級。再次,商業銀行應基于自身對金融產品創新的戰略規劃,前瞻性地建立起金融創新產品的信用評級制度,從而能夠讓商業銀行的管理者、金融產品的消費者能夠一目了然地知曉產品的特色、風險與收益的特征。同時,在這一體系的建設中,應逐步地提升這一評級體系的公正性、權威性,進而減少系統風險的發生。這一體系的建設也需要與信息披露機制相呼應,從源頭上杜絕具有金融風險的創新產品流入市場,進而保證商業銀行整體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三、結束語
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起步相對較晚,多重條件制約下呈現出市場化風險防范能力低、創新力不足等問題。面對這一發展中的的問題,應從正反兩方面看待這一問題,既要繼續深化金融產品的創新,又要充分地實現對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的防范。在這一探索過程當中,商業銀行需能夠感知和響應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秉承“外部差異化”的原則,來實現對用戶個性化金融產品需求的“適度”滿足。在這一實現過程中,商業銀行需在標椎化、組件化、參數化層面上不斷地進行流程的再造,著力打造“金融產品工廠”。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成為助力客戶實現美好人生的現代“財資管家”。而在這一進程當中,勢必也會伴生性地出現金融風險管理問題。在未來的探索當中,商業銀行應從內部風險管理深化及風險監控體系完善兩個維度出發,通過風險管理文化提升、風險量化分析能力提高及落實全面風險管控、強化數字化手段等方面,實現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及風險管理水平的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丁文滿,丁文將.淺析中小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J].財經界,2020,(12):5-6.
[2]吳優,趙奕焜.商業銀行網絡金融產品的創新探究[J].科技經濟市場,2020,(3):43-44.
[3]李亞男.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現狀及對策[J].商情,2020,(14):55.
[4]王少平.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3):37-38.
[5]馬毅彬.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風險管理研究——以金融產品創新為重點[D].浙江:浙江大學,2015.
[6]王應貴,胡妍斌.德意志銀行百年興衰對國內商業銀行的啟示[J].金融與經濟,2018,(8):68-75.
[7]張秀萍.互聯網金融推動商業銀行經營轉型與發展[J].農銀學刊,2017,(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