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前
摘 要 在我國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地旅游行業消費水平持續增長,國內旅游行業也迎來了屬于它的黃金階段。這對國內旅游企業提出了全新的財務管理要求,也對其承載能力提出了考驗,但部分旅游企業管理模式較為落后,內部控制力度較為薄弱,財務系統不夠健全,面臨的風險逐漸增加。為此本文以雅安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為參考,淺談當下部分旅游企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進而為旅游企業管理者提供積極有效的管理思路。
關鍵詞 內部控制 旅游企業 風險防范 制度優化
一、引言
旅游企業自身的財務風險主要來源于自身的工作內容波動、與產品價值差異過大等不穩定因素。不同的旅游開發景點有著不同項目的開發程度,即使是同種商品在兩個不同的地點售賣,也會有不同的價格曲線,這是一種市場稀缺性的商品表現,這給旅游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了諸多阻礙。若旅游公司管理者想要有效降低、規避、轉移、管理旅游財務風險,就需要從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入手,按照相關流程進行財務操作,明確財務環節的責任規劃,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發揮財務員工和公司員工內在的潛能,為旅游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二、財務內部控制與外部風險關系
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保證企業活動與經營能夠正常運行的有效手段,旅游企業可以通過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調整、約束,改革企業發展方向,有效控制企業外部風險,其中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等財務管理過程控制是降低風險的主要環節。發展風險是每一個企業都不愿意面臨但又必須面對、承擔的問題。旅游企業所承擔的風險是與機遇并存的,企業負責人需要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內部管理,尤其是要對財務管理進行過程控制,發揮財務部門的監督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即使發生風險也要保證能控制公司的損失,使旅游企業一直保持在健康運行狀態[1]。
三、旅游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具體原因
(一)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財務目標不明確
我國旅游行業較國外旅游行業來說起步較晚,但在我國經濟與國民生活水平高速提升的背景下,我國旅游業的整體行業發展速度也不容小覷,我國每年的旅游人數與消費水平都處于世界較高水平。在旅游行業發展過程中,部分旅游企業存在管理體制落后的問題,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財務管理目標不明確,導致企業資源分配不均勻,無法對傳統旅游盈利項目進行改革。例如,某些地區旅游景點還停留在以門票收入為主要收入的收入理念上,輕視旅游景點內部開發與創新項目工作[2]。
(二)企業管理結構失調,部門負責人較多
部分旅游企業還處于20世紀90年代的管理模式之中,單位管理人員喜歡設立較多領導部門,使用層層追責的方式掌控底層服務質量與財務風險,但這種模式會出現大量的公司領導,各個領導之間權力相互交叉,極易出現形式化管理等問題。在出現財務風險后,需要層層審批、檢閱、上報信息,往往會貽誤處理風險信息的最佳時機,最終導致財務風險不可避免地擴大,企業必須傾全力去面對。此外,一些民營旅游企業股東負責人喜歡按照自己的個性與判斷拍板決定財務事務,置公司規則而不顧,公司內部人定大于法定,公司員工工作效率較低,而是善于溜須拍馬,在發生風險時不是第一時間解決出現的問題,而是考慮如何將自己的責任降至最低,把問題的最終責任推脫給下屬。
四、在內部控制視角下創新旅游企業財務風險防控方法
(一)開展財務控制風險意識培訓,建立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旅游企業要放棄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建立權責明確、運行高效、控制有力的現代企業制度。公司應建立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將權責合理分配給部門領導,各部門必須以公司利益為準,一切的財務行為都應經過財務系統的審批,財務部門領導要整合每個月的財務報告,單獨向企業負責人匯報。在日常工作中,企業應在網絡上尋找合適的教學資源,對財務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升財務人員風險防范意識。例如,筆者所在的雅安文化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前身是雅安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自2012年12月26日注冊成立后,聚焦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搶抓國家生態文化旅游融合試驗區、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契機,打造以大熊貓文化和茶文化為代表的國際特色旅游目的地,企業發展前景良好。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僅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擁有注冊資本3.63億元、員工516人、4個下屬全資子公司、3個控股公司的集文化、體育、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2018年10月,在集團公司組建成立2年時間內陸續完成了蒙頂山景區提升改造項目、十里梅香·茶源小鎮、高頤闕文博公園、大熊貓文化旅游新城、漢源梨鄉山居、雅安會展中心、茶旅融合、熊貓西游研學、紅色教育培訓等一批突出鄉土韻味,體現鄉愁記憶的本土文化旅游品牌項目建設。但是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財務風險控制能力亟須提高。為建立適應公司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公司董事會授權管理層在發動員工群策群力,建言獻策的基礎上,對公司進行改革:
一是健全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特別對“三重一大”事項,嚴格按控制制度實行集體決策。
二是改組公司內部機構設置,強化內部控制和財務監督,實行流程化管理、程序性控制。對公司具體業務按業務流程建立完善的審批制度,明確審批權限。財務部門將財務監督融入業務流程之中,改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監督。
三是加強財務分析,財務部按月、季、年作出財務分析報告,報告內容必須真實可信,任何一條數據都要確保有充足的報告依據,確保公司領導隨時掌握公司發展近況。
四是加強繼續教育培訓,采取導游實地培訓與技術知識培訓相融合的方式提升導游人員素質,邀請專業的財務培訓學校和專業的財務講師,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幫助所有企業員工提升財務風險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讓每一名員工都能將公司發展前景與自身利益綁定在一起,激發企業員工的斗志。經過這4點改變,公司整體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公司逐步向規范化、制度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
(二)發揮企業內部財務審計作用,加強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的監督
在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后,國內旅游行業也持續回暖,其他很多行業也趁此機會想要分享旅游行業的利益,這給國內旅游行業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與機遇。部分旅游行業受到疫情的影響已經處于資金斷裂的邊緣,這部分企業應該吸取疫情帶來的教訓,對公司內部財務審核標準進行優化,制定嚴格的操作流程與公司管理制度,強化公司內部財務管理,促使旅游公司增強財務控制能力。例如,2020年5月抽調雅安市委第二巡察組工作期間,筆者在參加巡察組臨時黨支部“不忘初心”主題黨日活動時,調查全市旅游行業受疫情影響的情況,發現部分企業內部管控狀況良好,隨時都可以投入生產,而有些企業已經瀕臨破產,除了企業自身結構問題外,財務審計工作能力存在巨大的差別也是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在疫情初期,像雅安文化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類優質的旅游企業堅決響應國家的號召,禁止企業人員外出,并要求財務部門按時發放工資,消除公司員工的恐慌心理、穩定公司員工隊伍。而后,財務審計部門與合作宣傳媒體、旅游單位進行商業電話會議洽談,讓其對突發的疫情風險這種不可控風險共同承擔責任,將宣傳時間安排與旅游景點合作日期延后,使公司的損失降至最低。最后對于已經參加旅游套餐的客戶,公司主動與客戶取得聯系,以增加、升級套餐項目為誘導,鼓勵客戶在疫情結束后再進行旅游活動,穩定大部分客戶的個人情緒,提升客戶對公司的信賴,避免客戶要求退款。在多重“優惠”政策的支持下,公司資金鎖定在一個穩定的狀態,除了后期公司人員的工資支出,財務審計工作控制住了公司整體損失。而那些不重視財務審計工作的公司,整體資金流失嚴重,公司人員辭職率持續上升,還可能面臨部分客戶的詐騙投訴,使公司整體面對著內憂外患。
五、結語
財務內部管控制度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基石,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法寶,旅游企業只有運用好這把開山斧,才能在當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為此,旅游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對公司內部結構進行優化,賦予財務部門更大的權力,讓其能夠控制住公司整體資金流向。同時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財務審計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決策機制,防范經營風險,使公司沿著健康有序、前景光明、運行高效、發展有力的現代企業方向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為雅安文旅集團雅安文旅會展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蘭明慧.基于內部控制視角船舶重工業企業財務風險和防范措施研究[J].船舶物資與市場,2019(06):58-59.
[2] 李秀恒,李煒.對煙草商業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若干思考——基于內部控制的視角[J].財經界,2019(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