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珠 葉蔚蘭
摘? ?要: 廣大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將是中流砥柱。對于旅游類高校而言,培養出具有較高文明禮儀素質的大學生尤為重要。然而,當前大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路徑,提升大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不僅是行業的要求,更是國家和人民的期盼。
關鍵詞: 旅游? ?大學生? ?文明禮儀教育
古語有云:“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禮”向來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文明禮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環,是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當前,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同時,要求更高更好的服務水平。旅游類高校作為我國旅游業人才培養的搖籃,更要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有針對性地培育學生的服務意識和能力。其中,最能直觀地展現學生人文素養,也最應該緊抓的就是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
一、旅游類高校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學生職業禮儀素養的要求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行業對旅游類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給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意味著行業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而且要求大學生擁有優秀的職業禮儀素養。
雖然各旅游類高校已經開始重視且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禮儀素養教育,但是總體來看,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過多地“注重個人知識技能的提高,往往忽視禮儀素養的基本要求”[1];教材老套、教學內容缺乏新意;教學手段單一等。
因此,緊跟社會和行業步伐,進行相關的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如何有效提升旅游類高校大學生的職業禮儀素養,既有利于提升高校的辦學水平,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素質,促進學生就業。
(二)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高校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同時,更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作為旅游行業的預備從業人員,旅游類高校大學生要具備相當程度的思想道德水準,才能提供更好、更高質量的服務。近幾年網上爆出了不少旅游產業的相關問題,這些亂象只是諸多問題的表征,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旅游業相關從業人員的思想道德修養不足,存在功利主義。因此,加強在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修養,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成長成才,還有利于旅游業健康發展。
(三)增強學生社會人文素質的要求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還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素養、國家的臉面。我國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更應該用文明的行為舉止、合理的禮儀待人接客。這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加強大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提高旅游類高校大學生的社會人文素質,有助于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在生活中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較高的社會認可度等。這不僅有利于大學生構建和諧美好的生活狀態,還可能推動個人職業生涯的突破和發展。
二、旅游類高校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現狀
(一)學生文明禮儀現狀
職業文明禮儀方面,制服、校服穿戴不整齊、不規范;對禮儀知識學習不夠認真,缺少操作等。學習文明禮儀方面,教師上課前無人主動擦黑板,課堂紀律不佳,上課聊天、玩手機、睡覺;遲到、早退、曠課;穿拖鞋、衣衫不整地進教室、辦公室和圖書館等。生活文明禮儀方面,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吸煙、酗酒;教師看望同學寢室,部分學生仍自行其是,無視、不搭理等。
除了以上問題之外,研究發現,學生文明禮儀現狀最突出的兩個問題:一是知與行的分離,即學生知道應該講文明、有禮儀,但是不愿去做。二是部分學生文明禮儀具有“兩面性”。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需要時一套,不需要時另一套。
(二)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現狀
中國教育自古以來就重視文明禮儀教育,旅游類高校對此更是不遺余力,為提升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辦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課程設置存在局限性,專業課程中關于文明禮儀的內容老套、枯燥,教學方式單一無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不夠系統,流于表面。二是“專業的師資力量匱乏,教學水平有待提高和加強”[2]。三是文明禮儀教育沒能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四是對學生涉及文明禮儀的行為缺乏實質的獎懲。
為了扭轉現狀,現實呼喚加強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禮儀素養、品德修養和綜合品質,為行業健康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輸送高素質人才。
三、加強旅游類高校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路徑選擇
(一)專業課程教學推動文明禮儀教育
以往的專業課程教學大多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忽視對學生文明禮儀特別是職業禮儀的教育和培養。然而,職業禮儀素養對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學生的專業水平看作硬實力,那么職業禮儀素養就是軟實力,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將文明禮儀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相融合,是實現學生培養目標的必由之路。
1.開設專門的職業禮儀課程。對學生進行職業禮儀教育,提升學生的職業禮儀素養,開設專門的職業禮儀課程是主渠道之一。旅游類高校可以根據專業的不同,設置不同專題系列的職業禮儀課程。在職業禮儀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應與學生就業的主要崗位要求相適應,課程內容要根據相關崗位禮儀的需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進行項目教學。在教材的使用上,應該根據行業的發展和最新要求,更新教材內容。在教學手段的使用上,應該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結合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
2.在所有的專業課程教學中貫穿職業禮儀教育。將文明禮儀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相融合,不僅要設置禮儀課程,而且要做到“課程禮儀”,即將職業禮儀教育貫穿所有專業課程教學之中。要做到課程禮儀,首先要將提升學生的職業禮儀素養納入專業課程目標中。其次要將職業禮儀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知識的傳授與專業技能的訓練中。
3.讓課堂成為學生踐行文明禮儀規范的“試驗田”。大學生文明禮儀的“知、信、行”,最終落腳點在于一個“行”字。要為學生提供踐行文明禮儀規范的場合,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及時地應用到實踐中,讓文明禮儀深入學生的骨髓,有利于保證課堂良好的秩序。制定《課堂禮儀規范》,把職業禮儀內容融入規范中,讓師生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均有章法可循。
(二)思政教育引領文明禮儀教育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3]。必須認識到,文明禮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有助于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要把文明禮儀教育融入思政課程體系中。
1.將文明禮儀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第一課堂”之中。首先,要將校園禮儀、生活禮儀的相關知識納入思政課教學內容之中,將“善、孝、勤、禮”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融入思政課日常教學中,通過思政教師的講解,學生對相關禮儀文化、禮儀規范、重要性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知。其次,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對校園和生活禮儀規范的掌握,如相關禮儀視頻的播放、宣傳片的展示、課堂辯論賽等,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文明禮儀與道德風尚。
2.將文明禮儀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第二課堂”之中。高校“第二課堂”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課外學習實踐活動,對于促進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有著極其顯著的作用。通過文明禮儀教育與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寓教于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文明禮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習慣。可通過系列評比評選活動,把禮儀文化與學生活動有機融合,為學校文明禮儀教育提供新思路。
3.將文明禮儀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第三課堂”之中。目前,網絡等新媒體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第三課堂”,對學生的教育場域、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網絡媒體環境已經與校園生活環境、制度環境、文化環境等共同構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外部環境。但在網絡環境中,學生利用網絡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對網絡信息的選擇娛樂化和碎片化、對網絡信息的辨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思政教育的“第三課堂”亟須文明禮儀教育的介入。一方面,加強學生的網絡文明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向學生推送文明禮儀相關的社會時政、案例故事等,加強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
(三)環境教育輔助文明禮儀教育
1.制定校園文明禮儀規范與實施規章。無規矩不成方圓。要將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之中,首先要讓學生有確定的文明禮儀規范作為行為準則,制定《大學生文明禮儀規范》,對學生在教室、圖書館、會議室、寢室等公共場所應有的表現作出具體規定。其次要豐富《學生手冊》的內容,增加對學生文明禮儀行為進行獎懲的規章制度。
2.營造良好的校園文明禮儀氛圍,環境育人。校園環境既是教育環境,又是文化氛圍,營造良好的講文明、知禮儀的校園環境,可以讓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陶冶情操、提升品位。通過校園廣播、報刊、宣傳欄、網絡等媒介形式,將禮儀文化與禮儀知識融入校園活動之中,使大學校園形成良好的禮儀學習氛圍和風氣。讓學生在良好的禮儀環境中學習和生活,提高禮儀修養。
3.榜樣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要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首先,教職工率先垂范,帶頭遵守文明禮儀規范,一言一行、舉止有度。可每年開展一次“我心中的最美教師”評比,由教職工和學生共同投票選舉。其次,樹立學生榜樣和典型,發揮優秀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對其他同學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在文明禮儀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公開表彰和宣傳,進行“最美大學生”評比等,發揮示范效應。
總之,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通過文明禮儀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思政教育和環境教育的有機融合,在問題中尋找突破口,在改革實踐中實現教育目標,培育出具有服務能力和服務精神的新時代大學生,讓他們能夠在新時代有所擔當、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張冰宵.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禮儀現狀及對策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85).
[2]劉海波.當代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16).
[3]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 8400.htm.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