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華 許霞 安麗潔

摘 要:“轉型發展”與“雙一流”學科發展背景下,現有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內容與方式已無法順應土木工程國際競爭力快速發展要求,不利于新時期“大土木”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诖耍槍ν聊竟こ虒I課程建設與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相關知識,本文進行了簡單地論述。
關鍵詞:土木專業;課程建設;復合型人才
引 言
土木工程實際上就是建造類工程技術、科學的總稱。隨著教育部門針對土木專業整合工作的順利完成,現階段的土木工程已經逐步的發展為大土木范疇。由于這一改變要求高校必須及時的調整以往的土木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所以,導致各個高校必須積極的進行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
1、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現狀
現階段,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部分學校還未形成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新時期,在西方“通才”教育理念影響下,國內高等教育專業細致化專業劃分問題受到各行業關注,部分高校摒棄“專才”教育模式束縛,對專業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將其劃分為學科基礎及專業方向課?;趯W科基礎課做好理論基礎知識鞏固,借助專業方向課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理實結合且有很強的應用性,而在“大土木”背景下,怎樣抓住“通?!逼胶恻c,已成為高校土木專業課程教學面臨的首要任務。土木工程發展中,民建、路橋及水利等專業有明確分工且由不同部門復雜管理,因而要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長期以來,我國土木工程專業教育劃分太過細致地問題一直存在,同一學科中行業標準及規范有所差異,還有不同的教材編寫。一般,各專業教研室獨立進行專業課程教學任務,此不利于培養復合型人才。所以,高校深入推進人才培養計劃改革,合理設置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必修及選修等課程還要平衡這些課程模塊,以此保障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發展的綜合性。從不同層面入手,準確了解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大方向,深入實施專業課程改革并打破專業界限,以此培養更多的復合型優秀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服務。
(1)不同課程之間存在的橫向聯系。土木工程專業與其他各門課程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類比問題。例如,混凝土結構總理二階效應分析與鋼結構彈性二階效應分析的對比、靜力作用與地震作用下結構、基礎與地基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比分析等。針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對不,不僅為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概念提供了便利,同時促進了學生結構整體把握與認識能力的穩步提高。
(2)課程內容中反映的結構理論研究成果。各個高校為了確保最新的結構理論研究成果能夠及時準確的反應出來,很多高校都采取了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課程中增加結構分析、多軸強度關系等內容的方式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講解。此外,隨著我國各個高校中體現可靠度與結構件強度匹配、建筑結構性能抗震等結構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越來越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經被應用于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中。
(3)課程設計。教育部門在整合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過程中,明確的提出各個高校必須在設計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時,從《混凝土結構》與《鋼結構》兩方面著手設計課程體系。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設計原理則應該定性為專業基礎課程,將構件截面分析與計算等相關知識的講授作為重點。雖然這種課程設置方式滿足了當前土木工程課程教學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將教材中不同的結構關系計算調整為《結構設計》,所以很多教師都出現了《設計原理》課程知識講授完成后,無法按照課程教學設計要求開展教學活動的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如下圖為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2、土木專業課程建設與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2.1整合同一專業不同課程相似知識點建立課程模塊
針對力學、結構設計與項目建設等專業監理相應的課程模塊,知識相似的課程整合在一起,對于重合性課程內容有選擇地刪除。建筑力學課程中,可整合理論、材料、結構、土力與流體等相關力學課程;針對結構設計課程,可整合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砌體以及結構抗震等相關課程。項目建設相關課程,整合土木項目施工、工程CAD、建筑信息模型BIM以及工程概預算等相關課程。
每一課程模塊中,各課程內容間聯系緊密,結合各課程重難點進行簡化。例如,材料力學課程中調整超靜定知識內容到結構力學專業課程并重點講解;而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中,對鋼筋混凝土與鋼結構鋼材基本性能相關內容進行統一調整,融會貫通各課程內容,以免重復講解知識??茖W整合課程內容,便于學生更好地建構知識體系,節省課程學時。另外,現階段,我國部分項目規范沒有詳細說明基本原理、公式及參數由來,所以在課程模塊中納入此部分內容,便于學生深入了解我國規范中提到的理論基礎與工程經驗參數,從而準確掌握系列課程相關基礎知識,為后期土木工程行業規范編譯與推廣提供保障。
2.2選取合適的教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經過深入調查發現,現階段我國大多數高層的土木工程專業選擇的專業基礎課程教材都存在著過于偏重理論教學,且教學內容與后續專業課程聯系不進門的問題。正是因為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未能與國際結構,導致很多國際通行做法,像,FIDIC ( Fédération lnternationale Deslngénieurs Conseils)、QS(Quality Safety)、PM(Project Management)、CM(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等規范慣例沒有在教材中體現出來。所以,各個高校必須從專業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機房著手。另外,高校在開展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時,必須確保教學內容反映出的知識始終處在該專業發展的最前沿,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大新規范、新理論、新觀點引入的力度,同時徹底摒棄傳統陳舊、落后的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開展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活動。
2.3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
課程內容改革基礎上擴大專業范圍,對核心專業基礎課程進行適當地調整,做好共性知識點的整合,以此將統一教學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根據各專業個性需求設置專業選修課。一方面,“大土木”背景下,調整專業選修與必修課學時,破除傳統專業接線,為學生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創造條件。另一方面,結合各專業特點協調同系列課程模塊相關課程學時,保障課程學時安排的合理性。此外,合理安排通識與專業教育模塊是十分必要的,豐富通識教育模塊內容并融入工程專業特色,以此培養更多高層次專業人才??傮w來講,從不同角度對教學體系進行調整并豐富實際教學模式,加強厚基礎、寬口徑與通專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
2.4推進素質教育設置特色化土木工程課程
“轉型發展”建設背景下,結合現代土木工程發展情況,高端人才需求量加大,以此設置土木工程特色化課程,結合國家國情、政策及法律等知識加強土木工程人才培養,這對培養國際化土木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國際工程建設中,與本國聯系密切的國家設置相關文化、經濟及法規課程,根據具體項目,引導學生學習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及施工技術知識,充分了解國內外項目差異。
促進校企合作,實現協同創新發展,實際教學中根據企業人才要求,可邀請專業的且實踐經驗豐富、專業技能水平高的項目工程師參與工程建設課程教學。例如施工組織設計教學中,最后幾個課時教學中就可邀請專業工程師采用最新BIM技術進行講解操作項目施工設計案例,布置實踐作業,此種情況下學生能夠準確掌握行業最新技術、項目發展趨勢以及職業人才需求等。此外,定期設置專題課程及選修課,便于學生自由選擇,加強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建設,利用寒暑假強化人才培養,充分了解現代化管理理論及技能,為學生職業技能與綜合素養的提高創造條件。
2.5強化跨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實際教學中重新整合課程內容與教材、跨專業拓展課程等,老師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綜合素養。土木工程專業老師要創新教育理念,基于跨專業交互滲透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個人獨立教學向跨專業團隊教學轉變,以此創新傳統教學模式,對封閉與獨立性課程內容進行調整,便于“大土木”背景下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另外,還要重視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的提高。除了為老師設置公派出國項目,還可鼓勵國內教學團隊與國外著名高校合作開展教學研究,獲得豐富教學經驗。亦或是聘請國外著名教授學者,借助訪問學者、客座教授或長期任教等形式,共同合作交流國際工程應用及相關科研項目,加強國際化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社會經濟日益激烈,尤其是“轉型發展”與“雙一流”師資隊伍建設背景下,亟待改革傳統封閉且獨立的教學內容與單一化教學方式,培養順應“大土木”工程背景的專業復合型人才,更好地開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國際合作與新型城鎮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羅素蓉,吳愷云,李旭紅.新形勢下“大土木”專業課程建設及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6):13-19.
[2] 湯峰,王勇乾,楊敬林,孫松林,王文萱.農業院校特色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建議與思考[J].工程技術研究,2018(1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