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案例背景】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打亂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計劃。但是,一年之計在于春,初中是學生知識成長的關鍵階段,如果在疫情期間一味地停止教學,往往會耽誤學生的進步成長。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很多初中學校都提出了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號召。在這一號召的鼓勵之下,很多初中學校都開始充分利用各種先進的互聯網教學渠道,以此實現對疫情期間的教學保障,從而推動學生的知識穩步提升。
但是,對于廣大初中教師而言,線上教學形式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模式,很多初中教師對于這一教學形式的應用難免還存在著諸多的客觀不足。而對于廣大初中生而言,他們因為自身的自制力較差,所以在具體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還難免存在著各類的不足。如何實現更為有效的督導,如何能夠在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背景下,充分提升線上教學的質量,已經成為當前教學的客觀難題。本文結合筆者的親身實踐,結合疫情期間的客觀教學情況,提出相應的教學督導對策。
教學督導是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落實教學質量管理的必要手段。在教學督導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不僅學生是需要被嚴格督導的對象,同時,教師的具體教學活動也受到了明顯的制約和監督。但是,在線上教學大背景下,如何對教師和學生實現更為有機的督導,無疑成為當前教學督導活動所應該考慮的具體問題。
【案例描述】
本次督導活動主要分為前期調查活動、中期督導活動以及后期督導改進活動。
一、前期督導活動
對于廣大初中教學督導者而言,線上教學屬于一個全新的領域,而線上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除了要求教師和廣大初中生的積極參與之外,還需要有客觀的教學設施作為支撐。
對于初中階段的線上教學而言,主要是指在疫情期間,教師依托互聯網和各種電子設備,給學生進行網絡授課。所以,在前期督導過程中,筆者主要是考察了教師的教學設備,目前,教師都具備開展線上教學的客觀設施實力,很多教師的家中都有良好的網絡環境,同時也具備手機、ipad等教學設備。與此同時,筆者還對于學生的線上教學開展情況進行了充分地摸底考察。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電子設備也得到了快速地普及,目前越來越多的家庭都具備多部電子設備,這主要有電腦、iPad、手機等等,這些電子設備對于學生的線上教學活動開展都具備客觀的保障作用。
從這里可以看出,在疫情期間,在初中階段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有著客觀上的保障,能夠有效避免因為設備材質不夠齊全所造成的教學活動無法正常開展的情況。
二、中期督導活動
本次教學督導活動主要是在初二年級展開的。初二年級在初中階段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學生面臨著知識成長的重要、緊迫任務。所以,如何在線上教學活動中開展較為靈活、高效的教學活動成為當前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本次的教學督導活動中,筆者主要考察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教師的導入環節設計
對于初中階段的教學而言,采取合理的教學導學活動,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助于讓學生快速地進入知識學習狀態。目前,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經注意到了對導學環節的設計價值,但是,如何借助于線上教學的各種先進手段,展開合理的導學設計,成為教學的一大難題。實際上,筆者在教學督導活動中就已經發現教師對于導學活動的設計不足情況:
首先,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單刀直入,忽視了對學生的興趣指導。目前,在疫情期間的初中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首先對教學的大致內容進行介紹,然后展開分步驟的教學活動。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學生就無法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中,從而無法實現更為理想化的教學效果。
其次,一些教師在展開初中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對豐富充分的各種互聯網資源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教師的教學活動可以更為靈活地開展線上教學的導學活動。目前一些教師即使已經認識到了導學活動的開展價值,但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開展中,很多教師對于線上導學活動的開展,還存在著各種網絡資源利用不足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效果就無法實現理想化的效果。
(二)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
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學生的知識吸收主要環節,在線下教學背景下,教師可與學生展開更為靈活的互動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實現更為迅速的知識吸收效果。但是,線上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實現更為理想化的教學,也成為教學的當務之急。
但是,從當前的客觀情況來看,一些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還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不足。首先,很多教師的線上教學活動,主要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地展開,學生在整個線上學習活動之中還是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在這種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受到限制,知識吸收效果就無法加強。
其次,一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是單純以課本知識宣講為主,卻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地提問。提問教學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手段,但是目前一些教師的線上教學活動開展,只是關注對學生的客觀知識滲透,卻忽視了借助于循循善誘地教學手段,實現對學生的知識素養的提升。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學生的知識素養也就無法實現快速地提升。
三、課后督導活動
理想化教學效果的實現,單純依靠課上的教學活動是不夠的。所以,教師更好地承擔教學責任,關注學生課后活動,以此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的快速地吸收沉淀。但是,在本次教學督導活動中,一些教師的線上教學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
首先,一些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后監督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一些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后監督往往僅僅限于作業布置,讓學生完成一些課后作業,然后進行上傳,教師據此批改。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就無法直觀地體現出來,而且教師所看重的只是學生能否獲取標準答案,這也容易造成一刀切的教學現狀,從而無法實現更為理想化的教學效果。
其次,一些教師對于學生的考察較為單一。線上教學畢竟并不能夠完全地取代傳統教學活動,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干預畢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目前一些教師在課后對學生的監督,還僅僅地局限在傳統的線下教學領域,從而無法實現對學生的充分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知識也無法得到很好的沉淀,從而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
【案例反思】
在疫情背景下,正常有序的線下教學已經遭到了嚴重的干擾,很多學校展開了線上教學活動。但是,通過筆者的教學督導來看,在初中階段積極開展線上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目標,但是,目前初中階段的線上教學活動還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不足。針對于當前教學實踐活動中所存在著的客觀不足,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
首先,教師課前導入環節,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采取更為靈活的導入形式。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知識吸收習慣,尤其是應該做到從互聯網上篩選更為優質的教學資源,并且在課前的教學環節中進行充分運用,以此讓學生更為迅速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
其次,教師在課中教學環節中,需要改變一言堂的線上教學策略。一些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目前往往只是教師在線上說,學生被動地接受,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最終教學效果的實現。所以,未來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手段,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教師還應該善于借助于各種互聯網社交平臺,與學生展開有機地互動,從而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知識沉淀。
(深圳市坪山區坪山高級中學,廣東 深圳 5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