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
【摘 ?要】聲樂演唱需要演唱者與鋼琴伴奏者之間協同配合,才能夠對聲樂作品進行完美演繹。聲樂演唱者通過轉變唱腔及音調等表達聲樂作品的情感,通過歌詞及旋律向受眾傳遞信息,鋼琴伴奏者負責烘托氛圍,營造聲樂作品的意境,兩者相輔相成、相互配合,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使聲樂演唱獲得極佳的藝術效果。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性,如果兩者能夠有效互動、配合,則會凸顯聲樂作品的魅力;如果兩者配合不當,不僅會影響演唱者水平的發揮,還會影響受眾的體驗。為此,文章基于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關系,尋求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契合點,繼而促進兩者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聲樂演唱;鋼琴伴奏;有機結合
中圖分類號:J616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6-0076-02
隨著聲樂與鋼琴的融合,鋼琴伴奏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各大高校也在音樂專業中增加了鋼琴正譜伴奏等課程,在此背景下,聲樂作品演繹的形式更加豐富。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有機結合,能夠提升聲樂作品演繹的藝術效果,提高歌唱的藝術表現力,體現鋼琴伴奏的指導作用[1]。為此,文章從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關系出發,從準備與交流、主客體關系、呼吸及氣口、情感統一、節奏及速度、音量及力度、演出時緊急情況的應對及彌補措施七個層面,闡釋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有機結合的方式,旨在為聲樂演唱及鋼琴伴奏提供思路。
一、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關系
鋼琴伴奏能夠豐富聲樂演唱的形式,烘托音樂氛圍,創造音樂意境,增強聲樂演唱的藝術效果,使音樂表達更加立體[2]。追溯歷史的發展,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密切關系的建立已有多年的歷史。現代鋼琴是在古鋼琴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古鋼琴與現代鋼琴的制造方式及結構有明顯的區別,古鋼琴音量較小,音量強弱的變化十分不明顯,但其音色較為優美,并蘊含古典韻味,因此,巴洛克時期,通常利用古鋼琴為聲樂演唱伴奏,如亨德爾的清唱劇及歌劇旋律較為流暢,沒有強弱之分,利用古鋼琴伴奏,既能夠與聲樂演唱相配合,還能夠突出聲樂作品的輕快及靈動,使受眾獲得良好的藝術體驗。現代鋼琴演奏的特點為表現力強、音量強弱變化明顯,適用于大型演唱會,能夠烘托出宏偉壯觀的音樂氛圍。
在西方音樂歷史上,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相結合的音樂表演形式十分豐富,尤其在西方浪漫主義時期,藝術歌曲盛行,聲樂演唱不僅僅需要演唱者具有清晰的發音、豐富的共鳴、舒適而美麗的顫音,還需要演唱者深刻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將情感融入演唱過程中,此時鋼琴伴奏的作用便凸顯出來,能夠極大地增強聲樂的表現力及感染力[3]。
二、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有機結合的策略
(一)準備與交流,避免在表演中出現錯誤
準備與交流是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有機結合的前端環節,演唱者及鋼琴伴奏者需要結合作品的特點,正確識別聲樂作品的藝術及表現風格,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及情感,深刻把握作品的內涵。聲樂演唱者與鋼琴伴奏者需要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逐層分析作品[4]。
首先,分析樂曲的曲式結構。聲樂演唱者及鋼琴伴奏者需要全面、細致地研究譜子,將樂曲的結構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標注出樂曲承接、轉折的位置。同時,演唱者及伴奏者需要共同把握樂曲的強弱力度及節奏速度,以保證演唱及伴奏的協調。此外,基于作者原本想要傳達的思想及情感,通過伴奏者的節奏變換及表演者的表情變化,傳遞樂曲的情感內涵。
其次,聲樂演唱者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聲樂延長技能,豐富自身聲樂知識儲備;鋼琴伴奏者需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了解聲樂演唱的基本知識,當聲樂演唱者出現失誤時,通過提高鋼琴演奏的音量等措施進行彌補。兩者需要在日常訓練中多加溝通,熟悉對方的演唱及演奏風格。
最后,聲樂演唱者及鋼琴伴奏者可一同觀看影視資料,借鑒影視資料中的演唱方式及伴奏處理技巧,不斷磨合、調整,逐漸形成個性化演唱及伴奏風格。
(二)明確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主客體關系
部分鋼琴伴奏者具有指揮意識、協奏技巧、敏銳的聽力及良好的理論知識,但卻難以正確處理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關系,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鋼琴演奏者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在聲樂作品表現中的作用[5]。雖然鋼琴伴奏在聲樂作品表現中處于客體地位,但卻對演唱者具有極重要的指導作用。為此,鋼琴伴奏者需要根據演唱者的能力,以琴聲烘托樂曲的氣氛,以琴聲強度的變化配合演唱者的情緒。如在前奏、間奏及尾奏期間,鋼琴伴奏者可以增強琴聲的音量,避免樂曲起承轉合過于僵硬。聲樂演唱者是聲樂作品演繹的主體,因此在情感表現上應更加飽滿,在深刻把握作者情感及作品人物內涵的基礎上,調動鋼琴演奏者的情感及情緒,使兩者配合更加流暢,實現聲樂作品演唱與伴奏的統一。
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主客體關系并不是簡單的主要及次要關系,兩者在聲樂作品演繹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兩者的配合形式應為相互映襯、相互凸顯,聲樂演唱在“明”,鋼琴伴奏在“暗”,兩者之間協同配合,使聲樂作品演繹更加立體、情感更加濃烈、形式更加靈動。
(三)統一聲樂演唱者及鋼琴伴奏者的呼吸及氣口
不管是美聲唱法還是民族唱法,呼吸都是重要的演唱技巧之一。在演唱過程中,歌者充分調動各個呼吸器官,保證呼吸均勻,使演唱更為流暢,只有具備嫻熟的呼吸技能,才能夠保證演唱的基本藝術效果。與聲樂演唱相同,鋼琴伴奏者通過鍵盤動作調整呼吸,把握樂曲節奏[6]。聲樂演唱者及鋼琴演奏者在呼吸上保持一致,才能夠由內而外統一表演節奏,增強聲樂作品演繹的整體美感。
部分聲樂作品不包含前奏,為了保證人聲與琴聲步調的一致性,演唱者可以通過動作、眼神等向演奏者示意,兩者共同屏住呼吸,當演奏者彈出第一個音符時,歌唱者同時發出聲音,使人聲與琴聲和諧統一。在表演中,兩者的呼吸節奏及幅度應相近,當歌唱者節奏混亂時,演奏者需要以演奏的方式進行提醒,如用漸進減弱的方式,引導演唱者恢復正常節奏。
(四)保持人聲及琴聲情感的一致性
在聲樂作品演繹中,聲樂演唱是主要的藝術表達形式,而鋼琴伴奏則以極強的樂感用別樣的方式表達聲樂作品的情感。雖然兩者情感表達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情感基調一致。為此,鋼琴演奏者及聲樂演唱者需要在琴聲及人聲上尋求情感一致的方式,共同演繹聲樂作品,使聲樂作品的情感更加立體、飽滿[7]。比如可以借鑒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以《小夜曲》為例,該作品充分突出了鋼琴伴奏的作用,如第一句詞結束后,沒有馬上填補下一句詞,而是在中間留出一段時間,由鋼琴伴奏演繹第一句詞的旋律,鋼琴曲似是在以另一種方式訴說自己的情感,臺下聽眾更加期盼接下來的聲樂演唱,在鋼琴伴奏之下,整部聲樂作品的情感更加鮮明,帶給受眾別樣的情感及藝術體驗。
(五)協調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節奏及速度
演唱者和伴奏者不能嚴格遵循譜系,應該研究作曲家創作的真實意圖,以進一步再現作曲家通過其作品詮釋的思想內涵和營造的人文氛圍。當歌手表達情感時,鋼琴伴奏者還應根據激情的表現程度在速度和力量上提供幫助。在緩慢的抒情段落中,節奏和速度不宜過快,應控制手指的力量,創造連貫而優美的音樂線條,使人聽來有連續感,如起伏的波濤,逐漸達到情感高潮,實現人聲與鋼琴聲的完美融合[8]。
(六)把握人聲與琴聲的音量及力度
在演唱者演唱時,演奏者演奏音量的大小和力度的強弱始終要保持略低于演唱者的水平,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使演唱者在放松的時候音樂能進入另一個不同的層次,還要用間奏去烘托演唱者意猶未盡的情緒。伴奏時應該控制手指的力度,讓聽眾的重心依然在演唱者所營造的意境中,鋼琴伴奏的音色應襯托演唱者的聲音,這樣音效效果才會更加統一和諧。
(七)演出時緊急情況的應對及彌補措施
盡管伴奏者和演唱者在演出前進行了多次排練和溝通,以使彼此相互了解并達到思想和行為的一致,但在舞臺上各種突發狀況和自身壓力的影響下,演唱者不可避免地會犯錯[9]。鋼琴伴奏者應給出補救措施和提示,以使演唱者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伴奏者應具有良好的音樂基礎知識,當歌手的節奏紊亂時,突破小節線的框架,根據實際情況臨時增加或減少小節,適當地創編和聲彌補音樂中的空白[10]。
三、結束語
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有機結合能夠深化聲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提高聲樂作品演繹的藝術效果,提升聲樂作品的審美價值,使聲樂作品更加飽滿、立體,并引導受眾進入創作者的情感世界中。為此,聲樂演唱者與鋼琴伴奏者需要多加配合,在前期準備中加強溝通交流,避免在表演中出現失誤;同時,要明確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主客體關系,使兩者能夠相互映襯;此外,還要統一聲樂演唱者及鋼琴伴奏者的呼吸及氣口、保持人聲及琴聲情感的一致性、協調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節奏及速度、把握人聲與琴聲的音量及力度,使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渾然一體,提高聲樂作品演繹的藝術效果;最后,對演出時可能出現的狀況要進行預想,在配合中減少演唱及演奏的失誤。
參考文獻:
[1]王君.“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J].福建茶葉,2020,42(04):125-126.
[2]吳思.鋼琴與聲樂的完美結合——由“長江杯”鋼琴比賽引發的思考[J].當代音樂,2019,(12):37-38.
[3]謝旭.鋼琴伴奏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當代音樂,2019,(08):37-40.
[4]侯星辰.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契合的藝術效果探討[D].天津音樂學院,2019.
[5]姜萍.分析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協作配合[J].北方音樂,2019,39(07):48-49.
[6]扎西措.淺談鋼琴伴奏與舞臺演唱的協作關系[J].北方音樂,2019,39(07):229+231.
[7]梁燕,劉冠宏.論聲樂鋼琴伴奏音樂本體與聲樂演唱的關系[J].當代音樂,2019,(03):4-5.
[8]張樂.原譜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美學探討[J].北方音樂,2019,39(04):66-67.
[9]廖心童.論如何實現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協調統一[J].大眾文藝,2018,(13):122.
[10]孫淑平.鋼琴伴奏對演唱者的藝術指導意義[D].山東藝術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