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需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念武裝自己的頭腦,熱愛我們的祖國,積極投身于祖國未來的發展建設。因此,從小培養青少年理性的愛國精神至關重要。新媒體的出現為愛國主義的宣傳和發揚創造了條件,本文結合新媒體的時代特征,從愛國精神的內涵入手,從知、情、意、行四個角度為培養青少年愛國精神提供方向和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愛國精神;民族精神
隨著現如今互聯網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普及,以網絡為主要載體的傳播方式也十分多樣,這也使得在媒體傳播的整體格局上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各種各樣形式豐富的信息傳播的新媒體也憑借著其自身的優勢脫穎而出進而快速發展。而愛國精神作為一個定義廣泛且較為抽象的概念,在新時期新時代的背景之下,新媒體能夠憑借其發散性明顯的特點使得信息和文化能夠更好地發展和傳播,這也使得人們對于愛國精神傳承的認識以及傳承的認知程度也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通過新媒體形式的充分利用能夠讓愛國精神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得到更好傳承和弘揚的機遇,媒體現如今被國家和人民群眾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和認知,從而不斷地發展進步和革新,由于新媒體自身在傳播模式當中的優勢,同傳統模式當中的信息傳播有著更多的優勢和優點,會為我國帶來較多正能量,有助于愛國精神的傳播。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借助新媒體發展的大趨勢培育青少年的愛國精神便成為我們培育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客觀要求。
一、新媒體和愛國精神的具體內涵
(一)新媒體
簡單來講,新媒體指的是一種環境,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產物。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二)愛國精神
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它同為國奉獻、對國家盡責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品德。中華民族的歷史之所以悠久和偉大,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愛國主義是一種深厚的感情,一種對于自己生長的國土和民族所懷有的深切的依戀之情。愛國精神對于我國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當代青少年需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去感知、弘揚、踐行愛國精神。
二、新媒體時代青少年愛國精神培養的具體路徑
(一)從理論教育人手,增強青少年對愛國精神的認知
在眾多意識形態當中處于上層建筑的道德,無論是對于一個人的未來發展還是自身的為人做事都是有著良好的引導和教育作用,而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在學校階段是其道德意識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作為偉大國家和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的青少年更應該對我國優良的傳統道德進行傳承和弘揚。所以,當代青少年需要對愛國精神有正確的認知,傳統教育的教學模式往往僅停留在對于知識和文化的灌輸和傳達,但是心化于內行于外,對于新媒體時代青少年的愛國精神教育當中應該要與實際踐行和理論知識進行更好的融合和交融,讓學生能夠借助新媒體平臺真正了解愛國精神,新媒體時代背景之下的青少年更應該對傳統的文化和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能夠更好地對愛國精神進行了解和學習,更好地對愛國精神進行傳承和弘揚,通過理論知識和實際踐行兩種方法來感知愛國精神,不僅能夠對學生的精神追求起到一定的引導和內化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以實際行動進行外化。
(二)維護國家利益,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愛國精神的培養和養成要充分的圍繞青少年進行開展,理性愛國表現為我們每個人對國家和祖國的擁護,對維護國家主權以及國家利益的一種責任感。因此,培育青少年的理性愛國精神必須要讓他們在對理性愛國精神有了基本認知的基礎之上進一步了解國家的現狀和歷史,擁有責任感,能夠自覺地維護國家利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要借助新媒體的技術和手段,收看愛國影片、聆聽愛國講座,參與愛國主題的知識競賽和演講比賽。激發青少年對祖國的認同感,讓青少年能夠真實感受到祖國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所做出的努力。培育青少年的愛國精神,將愛國精神作為自己不懈的精神追求,堅定愛國的理想與信念,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正確的價值觀指導自己的行動。新媒體時代背景之下對于青少年愛國精神的培養和培育,要注重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和學生自身的審美感情,從而使得精神和人文二者能夠相互統一。要給予青少年更為廣闊的發展和成長空間,同時結合愛國精神對其發展和成長進行相應的引導和教育,更好地培養新時代下當代青少年的愛國精神的思想和情感,與人才培養目標和特色計劃相匹配來進行。
(三)營造愛國精神的人文環境,增強青少年愛國情懷
新媒體時代,可以通過營造人文環境的方式傳播愛國精神,進一步增強青少年愛國情懷。在培育青少年愛國精神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在愛國精神塑造的人文環境當中感受愛國情懷。這一過程可以借助新媒體的手段。例如,在新媒體傳播模式下,交流變得更為便捷。“傳播去中心化”和“知識碎片化”發展趨勢,要求教育工作者綜合運用翻轉課堂、微課、微信、微電影等,將愛國精神培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推動愛國精神進校園、進課堂。因此,要想在新媒體時代培育學生的愛國精神,就要鞏固他們的愛國情懷,使他們無論身處何地都時刻心系祖國,將祖國視為自己最堅強的后盾。可以借助電視、廣播等媒體平臺,宣傳祖國當下的發展以及愛國事跡,讓愛國主義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精神環境,讓青少年能夠自主感受愛國精神的力量。有了愛國情懷作為強大的支撐,青少年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國家樹立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理性的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堅持知行合一,踐行愛國主義
新時代新時期下的愛國精神培育,不僅僅需要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更是應該投身于實踐當中。隨著現如今的社會發展和進步,逐漸有急功近利的日益浮躁的社會風氣出現,對于這些不良的錯誤思想,更需要青少年身體力行地貫徹工匠精神,從而更好地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新媒體在給我們愛國精神培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愛國精神的弘揚帶來了阻礙。例如,有些三觀不正之人借助網絡平臺發布不正當的辱國言論,故意發布不實的信息,針對這種情況,當代青少年要身體力行為弘揚愛國精神作出努力,對于這些發布不正當言論之人進行勸誡,不可以“高高掛起”。同時也應當增強自身的意志力,明確何為愛國,做到理性愛國,在日常生活中遵紀守法。
堅持知行合一,除了要規范自身行為之外,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的方式培育自身的愛國精神。社會實踐是青少年鍛煉自己,將理論化為實際行動的一種重要方式,青少年生長在新媒體時代,對信息技術有著較為全面的了解,可以通過設計愛國主題網站以及海報記錄祖國的發展,宣傳祖國主流的價值觀,在網站中渲染愛國氣氛,激發其他人的愛國情感。因此,青少年應當主動積極地參加到與愛國精神有關的社會實踐,主動宣傳愛國精神,為增強我國民族凝聚力,建設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進行社會實踐之前需要清楚我們當前的主要矛盾,明確自己應當做什么,正確認識我們當前存在的社會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真正了解愛國精神的真諦。
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特別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的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對外開放的國策,對外開放的環境,一方面有利于我們廣泛地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隨著各種思潮的傳入,使人們的思想觀念日趨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閉條件下主流思想占據主導地位、一枝獨秀的局面。因此,面對各種意識形態的沖擊,必須要對青少年的愛國精神進行培育。新媒體的出現為青少年愛國精神的培育既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與新媒體有關的技術手段,增強青少年對愛國主義的認知和了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青少年愛國意識,用愛國精神指導他們的行動,從而使愛國精神真正根植于青少年的內心,成為他們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邱思揚.青少年紅色文化培育現狀及路徑探析——以愛國主義精神為例[J],新西部,2019,474(11):142-143.
[2]斛文凱.新形勢下的中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3.
[3]楊秉聰,踐行“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J].寧夏教育,2013(12):67-67.
[4]姜皎梅.淺談如何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懷[J].成才之路,2010(33):86-87.
[5]靳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J]世紀橋,2011(15):60-61.
[6]舒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培育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J].青春期健康,2020(1):8-11.
【作者簡介】張艷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