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靖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沉淀和結晶,是國家發展、民族自強的重要支撐,是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與創造力的源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本文著重從滲透傳統文化、彰顯傳統文化魅力、提升員工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入手,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融之路。
關鍵詞:國有企業;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滲透融合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
(一)優秀傳統文化是“根治”浮躁之風的良藥。在科技日新月異、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面對社會多元化價值觀的沖擊和各種文化思潮的碰撞,“浮躁”幾乎成為了一個時期社會群體性的標簽。尤其在數字媒體、自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已于不知不覺中失去了靜下心來閱讀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帶療愈浮躁、靜化身心的巨大魔力,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現代人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營養”,幫助浮躁忙碌的現代人進行心靈的凈化洗滌。
(二)優秀傳統文化是愛國、人文主義精神傳承的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思潮依然不減。優秀傳統文化無論從愛國精神、人文主義精神,還是道德修身以及和諧發展方面,都為開展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通過傳統文化中獨特的民族品質、價值取向等多元素文化的浸潤,可極大地促進員工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等的培養,讓“仁愛”“正義”“擔當”“自強不息”等道德元素滲透到員工思想道德建設的全過程。
(三)傳統文化是拓寬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有力抓手。文化作為社會形態的集合,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而又深遠持久的,是一個人內在的底蘊。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標識的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教育方法,對員工的思想道德建設有著深刻的啟迪。傳統文化注重內觀內省的重要性,強調一個人只有經常對照道德標準,勇于剖析自己,彌補思想認識上的不足,清除行動作為上的弊病,才能不斷提升道德境界。將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傳統美德滲透到日常生活、學習中,可以提高黨員干部職工的思想覺悟和黨性修養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其對外來文化的過濾意識和分辨能力。
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企業員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和疏離,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價值引領上,缺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植入和滲透,缺乏頂層設計,沒有形成以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和塑造企業文化體系。
二是在管理機制和管理制度上,更注重使用規章制度對員工進行行為上的約束和規范,欠缺運用優秀傳統文化對員工思想道德、理念、行為的培養和養成,實現從文化自發向文化自覺轉變。
三是在員工個人成長和價值實現上,沒有將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和企業的發展目標共同謀劃,探索一條個人、企業與社會互惠共贏之道,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中的創造性轉化。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蘊含著豐富而珍貴的思想政治工作資源。做好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智慧,挖掘出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把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在融合的關鍵處、要害處下功夫。
(一)完善企業文化體系,讓員工“學有目標”。增強文化自信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對于現代企業來說,在企業文化構建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優秀傳統文化引領企業文化建設,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深入挖掘和闡述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的時代價值,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企業文化打通、聯通、暢通,塑造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體系。要從“源頭”上抓好傳統文化的融入,站在時代高度,將優秀傳統文化逐漸滲透到干部職工的思、行之中,形成推動企業成長強大的內在精神動力。要創新開展“企業文化藝術節”“企業文化巡回宣講”等系列文化活動,組建企業文化內訓師隊伍,編寫《企業文化故事集》,推動文化建設從“自發”探索到形成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為邁向文化自信提供深厚的積淀。
(二)緊貼工作生活實際,讓員工“學有方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當代的每一個中國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世界各國紛紛領略到了中國在戰“疫”大考所展現的中華傳統文化力量。要把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引導干部職工從抗擊疫情中領悟“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到“政之所興在順民心”,從“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到“一枝一葉總關情”等中華傳統文化“人民至上”的思想,激發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主動性。要注重傳承發揚紅色基因,讓員工從紅色文化中厚植愛國情懷、汲取精神力量。要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結合起來,把中華傳統文化的“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念融入到員工的血液中,成為全員的基本行為準則。
(三)豐富傳承載體手段,讓員工“學有內容”。要處理好傳承和創造的關系,把傳統文化課堂、舞臺搬到企業,采取邀請專家學者上門授課、開辦“國學論壇”、實地參觀學習、開展傳統文化辯論賽和舉辦文藝匯演等豐富多彩、“接地氣”的形式,推動傳統文化進課堂、進企業、進機關、進基層,讓優秀傳統文化重新鮮活起來。要創新“互聯網+思想道德建設”模式,利用微信公眾號、內部網站、QQ群、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轉載《道德經》《論語》《莊子》等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文章,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心法”,讓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智慧滋養,陶冶人格情操。要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員工交流、討論活動,通過原創發布、轉發點評、跟帖引導、話題討論等形式,使員工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形成網上、網下弘揚和培育傳統文化精神的合力,讓傳統文化在網絡陣地上發光。
(四)注重日常活動踐行,讓員工“學有興趣”。要定期開展“經典引路”活動,引導員工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正確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鞭策自己、完善自己。要注重發揮傳統節日對思想道德建設的潛移默化作用,積極挖掘“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組織員工參加蘊含濃郁傳統文化氣息的傳統工藝、民間習俗集體活動,將傳統文化教育與社區“雙報道”、與青年員工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督促員工積極記錄、收集、整理與民族傳統節日相關的文字、圖片、短視頻等聲像資料,讓員工從內心深處洞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和諧統一等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和人文精神,增強員工的歷史認同感、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自豪感,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實踐活動中閃耀。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相輔相成,互為表里。我們應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以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和加強新時代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自信引領員工高質量成長,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保障。
參考文獻
[1] 薛慶超 薛靜.習近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7(12)
[2] 黃延敏.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中的積極作用[J].中國社會科學網,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