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暉 劉偉華 王鑫 (哈爾濱學院)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作為大眾化教育受益者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同時也面臨著大眾化教育帶來的就業困難的問題。為了促進大學生就業,2015年6月11日,國家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并將大學生創業工作作為國家戰略發展的主要抓手。為貫徹落實國家“大眾創業,全民創新”的政策,并確保提升學生就業率,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積極行動,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之一。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都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了人才培養體系,并通過積極成立大學生創業園(科技園)、定期組織創新創業大賽等舉措,來實現人才培養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從幾年來的各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體實踐和實踐效果來看,主要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由于創新創業教育歸屬學科仍處于探究中,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隨著創新創業研究的深入在不斷地調整與變化中。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初期,各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師都由各專業(系)負責就業工作的輔導員來兼任。隨著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深入,有的高校由經濟學與管理學專業的教師來擔任,有的高校由教育學教師來擔任,還有的高校由遴選出的各專業教師組建成創新創業教師團隊。從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運行和效果而言,不同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構建,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效果有有利的方面,也有待商榷的地方。由經濟學與管理學教師構成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有利于學生對企業運行與管理的掌握,由教育學教師構成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有利于學生一般創新創業思維與方法的掌握,由各專業教師構成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有利于學生會更多地關注本領域的創業實踐。由此可見,由不同學科構建的教師隊伍,其創新創業教學效果是不一致的,同時,存在著極大的教育知識與技能的缺失。構建不同學科專業組合的“雙師型”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是地方應用型高校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長期以來,受精英教育的影響,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中創新創業教育游離于專業教育之外,具體表現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多以2~4 學分設置于通識教育課程模塊中,從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成為無奈的必修課程之一,學生無法也不可能理解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內在的有機聯系。地方應用型高校培養的人才由于缺少良好的創新與創業應用能力,大多導致學生畢業后擇業與就業困難。
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最終體現并實現于實踐中。為學生創造創新與創業實踐應用的條件是實現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必要途徑。目前,由于多數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與認識得不夠,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游離于專業教育之外,使得創新創業教育沒有真正地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雖然多數學校為學生成立了大學生創業園(科技園),并組織各種創業大賽,但由于空間和師資的限制,使得大學生創業園(科技園)只能為小眾服務,多數學生無法體驗創新創業知識與技能的應。因此,拓展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機會的方法與路徑,是當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現實困難。
“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概念起源于我國2012年8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文件。文件指出,“面向全體、注重引導、廣譜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的五條教學原則,強調實施“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是相對于各高校長期將創新創業教育游離于專業教育之外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提出的。
“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有機共生與共融,是全員性、全過程性和專業性的創新創業教育。創業需要創業者具有創新思維,從而尋找有效的創業機會;同時,創業是對創新成果的應用與轉化;而創新思維能夠在學生創業訓練過程中得到切實地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旨在為全體學生持久的創新力、創業知識的掌握打下終身學習的基礎。而持久的創新力需要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并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全體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教育,說明其重在培養學生“創業觀念、創業精神及創業思維和創業能力,而不僅僅是傳授創業知識和技巧”;“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需要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培養學生以專業的視角創本領域的業;“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也強調注重學生因材施教,為對創業感興趣的學生提供高階創業教育服務。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是“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核心內容之一。專業教育是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而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對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理念與方法的培養。專業教育只有在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撐下,學生的專業才會有現實的發展。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才能適應未來工作領域的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只有有機地融合專業教育中,創新創業才會擺脫無本之源,發揮其應有的現實作用。學生只有具有了相應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才能在創新思維的拓展中,做出實用的創新成果與成果的創新應用。因此,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基本路徑之一。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需要依據專業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與實用性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專業教育中強調學生技術創新與思維創新方法的傳授,并通過第二課堂和專業崗位實踐達到預期的目標。
“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旨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過程培養。因此,實施“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從人才培養的全局角度設計課程體系,使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同時,兼顧學生整體性與個性化培養,使創新創業教育分層、分階段進行。分層次指根據學生志趣,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在普適性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同時,對于創新與創業感興趣的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分階段指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的學段,將創新創業教育分別融入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專業教育模塊和專業實踐中。
哈爾濱學院應用數學專業(計算數學)方向,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重構模塊化課程體系,做了一些嘗試。程序設計、數值分析、數學模型化方法是該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大多數學校在第二學期開設程序設計,第四學期開設數值分析課程,第五學期開設數學模型化方法,三門課程分三個學期開設,彼此互不關聯,完全割裂開來,教師只能就課程本身知識體系的內容講解,實際上這三門課彼此關聯,互相補充的,如果將此三門課程放在一個學期,比如第4 學期,按照模塊化課程開設,會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如前6 周先開36 學時程序設計,講程序設計思想和算法基本語言,然后開設36學時的數值分析理論課程,講數值代數、數值分析的基本理論和經典算法,同時做36 學時綜合實驗,該實驗由數值分析和程序設計老師共同指導,對數值分析講的每一種典型算法,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獨立編程上機運行,涉及編程問題,程序設計老師現場指導,涉及算法思想由數值分析老師指導。最后開設數學模型化方法,理論與實驗同時進行,讓學生用數值分析中學的方法,來建模編程上機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將三門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學生有應用的資本和前提,可以做一些綜合創新問題,9月份鼓勵學生參加國家數學建模競賽,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可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