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山 孫金華
(1.甘肅武威市涼州區西關小學;2.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張義鎮中路九年制學校)
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在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偏離常規,以及能力目標、知識目標達不到基本要求,智力得不到正常開發的學生,他們就被稱為“數學學困生”,即數學學習中有困難的學生。“數學學困生”是數學教師最為敏感、煩惱和困惑的話題,同樣的學習環境怎么差異那么大呢?優等生不用你刻意指點就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而學困生即使你時時刻刻循循善誘,也還是稀里糊涂,思路不清。如何有效地轉化數學學困生是我們作為數學教師必須破解的難題。下面,我就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優秀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而學困生則恰恰相反,厭學情緒嚴重,不愿動手動腦,面對困難害怕出錯。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求知欲望。一是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待學困生不能抱著恨鐵不成鋼的態度,過于苛刻要求,關鍵是為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讓他們解決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問題,能夠體會到戰勝困難得到成功的喜悅。二是要關注學困生的精神生活。經常鼓勵他們閱讀課外書籍,開闊視野;組織他們參加有益的活動,發揮各自的特長,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轉化學困生,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例如:課前認真預習,用特殊符號標注已經學會的知識和有疑問的地方;課中勤于思考數學問題、善于發現數學規律、敢于表達數學見解、樂于總結數學得失;課后多做多練,認真復習,按時完成作業等。還需要做好“補差”“補漏”工作。教師應從查漏補缺數學知識點、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狠抓“四基”、培養“四能”這幾個方面入手,幫助學困生補全知識漏洞、夯實知識基礎、解決知識困惑、增強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成績。
學困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呵護。教師的愛是一種“催化劑”,能夠催化他們身心發生良好的變化;是一種“潤滑劑”,能夠滋潤他們干枯荒漠的心田。所以,我們要用“博愛”溫暖他們創傷的心靈,用“偏愛”去激勵他們消沉的斗志。在學習中,還要給他們實施“優惠”政策。例如:學生的作業要分層布置,尤其是學困生的作業要減少數量、降低難度,優先批改、優先評價,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在課堂上讓他們優先發言、優先操作、優先板演。這樣不但鍛煉了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膽量,而且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他們知道老師時時刻刻關注著他們,從而克服自卑感,看到新希望,勇于面對新挑戰、做出新努力。
教師要建立學困生檔案,注重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努力為每位學困生創設不同的“最近發展區”,由易到難,由小到大。抓準轉化時機,一旦發現進步,就要及時表揚,促使他們能夠由“厭學”向“樂學”轉化,做一名“幸福的學困生”。
轉化學困生離不開家長的大力配合與支持,需要家校形成合力。教師要通過走訪、電話、QQ、微信或開家長會等多種渠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經常與家長溝通交流,向他們傳遞教育學理論知識和新的教育方法。讓每一位家長能夠多關心學困生的學習生活,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多交流彼此的想法。引導家長捕捉學困生的閃光之處,善于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批評,用一點點的愛、一滴滴的情,促進學困生健康快樂成長。
總而言之,“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只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地轉化策略,必能提高轉化效率,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