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善成小學 陳玉紅
俗話說:“態度決定高度,前途決定命運。”這說明了學生只有端正學習態度,不斷完善學習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尤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由于部分學生得過且過,缺乏終身體育觀念,形式主義和任務主義在他們的腦海里可謂根深蒂固,因而成為一個特殊群體——體育“學困生”。雖然我市“三段四模塊”教學模式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體育“學困生”的隊伍的數量近年來呈逐步上升的趨勢。所謂體育“學困生”,就是指那些在品德、學習和行為習慣等諸方面顯著落后的學生。為此,轉化小學體育“學困生”成為當務之急,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天下沒有兩朵一樣的花朵,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即使孿生兄弟也不例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由于學生學習態度和認知水平千差萬別,知、情、意、行發展的不均衡性決定了他們不能完成課內外學習任務。由于許多小學體育教師片面強調了自身的權威和尊嚴,強調學生必須服從自己的統一指揮,從而在師生之間產生溝壑,比較容易造成死氣沉沉的教學氛圍,易造成課堂教學氣氛沉悶與壓抑,一定程度上阻礙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與融合,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鼓勵、信任、肯定學生的學習行為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底線,促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小學體育新課導入或者“壓軸戲”階段,教師可以分別利用不少于3分鐘的時間,一邊鼓勵學生自創繩操、徒手操和舞蹈等項目,一邊有的放矢地進行科學的指導和示范,也可利用雨天安排學生在室內看有關相應的體育比賽錄像和正規性示范動作,以利學生逐漸獲得創作素材。同時,還可以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詩歌韻律以及其他途徑,逐步實現“自創”的宗旨。當然,教師一般對低年級學生以指導為主,對高年級學生以提示為主,對在課堂上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者予以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對進步不太明顯的學生也給予相應的鼓勵,從而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協作配合意識,學習效果喜人。
一些“學困生”心理比較復雜,其中自卑心理往往占據重要地位,他們在正常的學習活動產生恐懼感和畏縮情緒,不太愿意接受教師的批評教育,假如不能糾正這些不良現象,那就會出現惡性循環的現象。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針對“學困生”選擇難易適度的內容,合理安排他們的運動量。
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進行投擲訓練時,開展相應的實心球操、雙人操和角力游戲等準備活動,針對“學困生”的運動項目盡量做到簡便、有趣和高效;在幫助學生完成彈跳練習時,筆者安排單人和集體跳繩相結合的辦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很有較大很高。當然,教師還要根據季節的變化與“學困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安排,不僅把耐力跑等訓練項目安排在秋冬季節進行,還要把運動量、密度較小的內容安排在氣候溫和春末夏初進行,以利學生在衣著單薄的情況下進行練習;其他球類項目一般可以安排四季進行,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學校,學生對課內體育活動比較感興趣,因此,借助課外體育活動既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重要手段,也是有效減少“學困生”主要門徑。我們首先要根據體育場地、器械的現狀,可以開設球類、體操、田徑、棋類等課外體育活動項目。其次,針對“學困生”的求知需求,課外體育輔導員一定要加強示范性指導,讓他們學有榜樣,干有方向,圓滿完成體育課授課計劃內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優化,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不少學生受優越生活條件的影響,往往缺乏艱難環境中的磨礪,腦海里幾乎沒有吃苦耐勞的意識和理念,加上獨生子女群體的客觀原因,這些孩子養尊處優,意志薄弱,堅韌性和自制力等方面比較弱,總體心理素質差,當遭受一點挫折時就會出現悲觀失望情緒,甚至喪失戰勝困難的信心。因此,我們要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樹立“艱苦奮斗”的理念,勇于克服各種困難,為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掃除心理陰影,爭做一個陽光少年。
小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實施以來,廣大一線教師對“體育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愿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健康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營造民主、和諧、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不斷壓縮體育“學困生”隊伍的規模,為全面提升每一個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