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要:《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實施范圍涉及各級各類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高校作為事業單位的重要分類,按照規定全部于2019年開始執行新制度。通過一年多的實施運行,本文對高校在執行政府會計制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路徑進行探討,旨在為高校順利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高校;財務管理
引言
按照《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通知》(財會〔2017〕25號)要求,高校于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新制度構建了“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全新核算模式,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高校由于經濟業務的復雜性,在新制度的實施過程中更是困難重重。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將高校在執行政府會計制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路徑進行探討,旨在為高校順利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提供實踐參考。
一、政府會計制度對高校財務管理提出新要求
實施政府會計制度,要求財務管理精細化、科學化程度更高,財務管理的重心從核算反映型向決策支持型轉變[1]。政府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進一步提高財務信息化水平
政府會計制度能夠準確反映高校財務狀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但在“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會計核算體系下,財務的工作量急劇增加。在現有財務人員規模不變的情況下,加快財務信息化水平建設是應對這一變化的有效途徑。政府會計制度下,一項經濟事項需要記錄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筆分錄,工作量加大一倍,目前部分高校的做法是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在財務管理系統中由財務會計分錄自動生成預算會計分錄。這大大降低了財務核算人員的工作量。此外,政府會計制度下,財務信息系統不再是信息孤島,需要與資產管理系統、合同管理系統等緊密連接,數據共享,以滿足計提折舊和收入確認等會計處理的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加快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以滿足政府會計制度提出的新要求。
(二)樹立預算管理新理念
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要求我們樹立預算管理新理念。結合國家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精神,高校需要建立一種以績效為導向的預算管理體制,改變重編制、輕管理的現狀,充分挖掘財務數據價值,實現學校財務科學化、精細化管理[2]。預算編制考慮成本因素,體現成本控制和績效控制理念。預算編制的結構、申報內容應體現政府會計制度的新要求,推進全面預算績效工作,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3]。
(三)加強成本核算工作
加強成本核算工作是提升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夯實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有效手段。政府會計制度為高校成本核算提供了理論和政策基礎,但是高校成本核算意識淡薄,基礎薄弱,成本核算模式現正處于探索起步階段,沒有形成科學的方法體系。財政部于2019年制定了《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財會〔2019〕25號),要求2021年1月1日起執行,為事業單位進行成本核算提供了理論指導。但目前國家還沒有具體的成本核算操作指南出臺,各類事業單位情況各有不同,高校成本核算中成本項目的設置、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分配方法等問題,需要我們繼續探討和思考。
二、高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中面臨的難點
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不僅僅是財務部門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是在業財融合大背景下,以財務信息記錄為落腳點,學校各個部門互相協助配合的系統工程[4]。高校在政府會計制度實施落地的過程中,在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會計處理方面,有些共性的問題和難點亟須解決。
(一)收入確認問題
長期以來,大部分高校合同管理基礎薄弱,缺乏科學系統的合同管理體系。高校的經濟業務復雜而繁多,在沒有信息化的合同管理系統做支撐,單靠會計人員手工登記實現收入入賬,效率低下且準確率不高,很難滿足日常核算的要求。
科研收入是高校收入的重要來源,在政府會計制度規范下,如何在權責發生制原則的指導下,科學準確的確認科研收入,對高校的財務報告有很大影響,關系到高校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
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補充規定》(財會〔2018〕19號)中規定,高校可以選擇累計實際發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預計總成本的比例(簡稱以支定收法)、已經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預計總工作量的比例(簡稱完工工作量法)、已經完成的時間占合同期限的比例(簡稱完成時間占比法)、實際測定的完工進度(完工進度法)等方法,確認事業收入。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普遍做法是按照以支定收法來確認科研收入,這種做法的優點是可操作性強,在大部分高校合同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這種確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實際工作中,課題經費的使用在合同期限內不能夠較平均分配,往往存在經費到賬后很短時間內迅速用完或者合同到期前突擊花錢等情況,與權責發生制的原則相違背,不能夠較準確地反映學校的財務狀況。
(二)固定資產管理
高校的資產管理系統大多比較落后,有些還停留在原始手工登記臺賬的階段,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政府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要求,加快了高校提高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步伐,解決資產管理系統和財務系統對接問題以及固定資產的折舊計提問題是每個高校都面臨的問題。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很多高校資產管理職責在資產管理部門,這樣就產生了財務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成本,同時兩個信息系統的對接中產生的操作層面的問題,以及固定資產從申報到財務報銷這一流程的設置和優化,都是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逐漸思考摸索的問題。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理想狀態就是資產管理系統和財務系統高度契合,從固定資產的購買申請、入賬、計提折舊、資產與財務的對賬全部實現信息化,既做到信息的準確無誤又節省了大量的手工體力勞動成本。
三、高校有效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的對策
(一)加快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
為了有效推進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高校必須將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工作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來推進,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政府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首先,在業財融合的大背景下,改變學校各部門信息孤島的現狀,構建統一的信息系統交互平臺,實現各部門數據共享與傳輸。打通財務信息系統與資產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等之間的數據傳輸渠道,一方面實現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下的會計核算要求,另一方面發揮財務信息的協同效應,各部門之間信息最大程度共享,為行政辦公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優化升級財務信息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政府會計制度的“雙基礎、雙報告、雙功能”新要求,面對倍增的工作量,利用信息技術減輕財務人員的工作負擔。
(二)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建設是個系統工程,涉及的業務面比較廣。自《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實施以來,財政部發布了一系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規范。雖然很多高校在本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還不夠完善,落地不夠扎實。很多高校的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由財務部門牽頭,財務處應以內部控制建設為契機,扎實推進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從預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購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幾大業務活動入手,對一些重要領域進行流程再造,防控風險,提高學校合同管理、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水平。捋順這些業務活動流程的同時,也達到了政府會計制度會計核算中對合同、資產等的管理要求。因此,內部控制建設是學校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有效實施的重要促進手段。
(三)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和交流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它的順利實施既有賴于對新制度的深刻理解,也有賴于實際操作過程中具體問題的有效解決。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政府會計制度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管理工作從核算反映型逐步向決策支持型轉變。為了應對這種變化,高校必須要重視財務人員的培訓,建立起完善的培訓體系,為財務人員提供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活動,提供學習和理解政府會計制度的途徑,促進財務人員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
其次,要加強財務部門與學校其他部門的溝通與交流。任何部門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財務部門,同時,財務部門的工作也離不開其他部門的支持與配合,而這種情況在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更加明顯,財務部門需要與其他部門進行更加緊密的聯系和溝通,一方面可以確保學校整體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行,另一方面也可以順利保障政府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
最后,要加強與其他高校的業務交流活動。從政府會計制度2019年實施以來,對于所有行政事業單位都是一項新的事物,大家都在摸索中前進,實踐中不免碰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同時也一定有很多高校有一些成功的寶貴經驗和做法,通過與這些高校的業務交流活動,學習寶貴經驗,思考自身的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結語
在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的大背景下,對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新制度變化帶來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需要高校在今后的實踐工作中繼續探索,充分結合高校財務工作實際,尋找可行途徑逐步解決制度實施過程中的難點,推動政府會計制度的落地,促進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科學、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盛中民,龐倩,潘俊.高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基于制度理論的視角[J].財會月刊,2019(13):89–94.
[2]高建慧.政府會計制度下優化高校預算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業會計,2019(19):99–101.
[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5/content_5325315.htm..
[4]吳立萍,魏利平,劉福東.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財務改革難點及對策研究——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例[J].教育財會研究,2019(06):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