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靚丹

【摘要】目的 了解并分析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及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ICU患者納入臨床研究。依照信封法對其分組,對比組與實驗組各分得患者40例。對比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并評價患者及家屬對ICU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比組,95.00% vs 77.50%,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能夠改善臨床服務質量,優化干預措施,進而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積極推薦或使用。
【關鍵詞】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臨床價值;ICU護理;不良反應;應用效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1..02
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主要用于收治危重癥患者,由于這些患者所患疾病具有發病急、進展快、并發癥多、病死率高等特點,不僅容易增加ICU護理工作的難度,在疼痛癥狀、負性情緒等因素的影響下,還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較大影響,降低患者的治療配合度[1]。據吳金平、鄒圣強等學者[2]研究指出,開展疾病治療與常規護理時,ICU內的醫護人員更注重患者救治工作,往往會忽略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要?;诖耍狙芯考{入了我院收治的80例ICU患者,經分組討論和探究,旨在分析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F將研究結果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ICU患者納入研究課題,采用信封法的分組方式,把所選的80例患者樣本劃分為對比組與實驗組,各分得40例患者。對比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23μ78歲,平均(51.37±12.41)歲。實驗組:男31例,女者9例,年齡25~78歲,平均(51.42±12.38)歲。從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來看,兩組患者之間不存在統計學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均滿足ICU的收治標準;②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同意配合研究工作;③ICU入住時間超過48 h。
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缺失者;②藥物過敏反應者;③傳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對收治的40例對比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如監測病情變化、安撫患者情緒、定時清潔衛生,以及遵醫囑開展用藥指導等。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收治的40例實驗組患者還需應用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具體措施包括:①情緒疏導: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時,醫護人員需面帶微笑,保持溫柔、清還的語調和患者交流,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掌握其心理狀態及情緒的變化[3]。耐心傾聽患者心聲,如遇不方便講話的患者,應為其提供寫字板,借助圖文并茂的方式了解患者主訴,與其保持密切的交流及溝通,積極安慰或鼓勵患者,幫其緩解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②環境營造:醫護人員應根據天氣狀況及時調節ICU病房內的溫度與濕度,限制病房內的人員流動,講話時要注意壓低音量,盡可能降低儀器運行時產生的噪音。此外,在開展常規體征檢查等操作時,醫護人員應及時設置床簾,以免過分暴露患者隱私。③家屬關懷:醫護人員需及時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系,詳細向其說明患者當前的病情狀況,主動介紹各項治療活動的進展及收費情況,并耐心解答家屬疑問[4]。如果患者病情比較穩定,還可帶領家屬探視患者,給予患者充分的家庭關愛和鼓勵,促使患者堅定治療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爭取早日康復。④感染防控:定時協助患者改變臥床體位,并開展叩背、按摩等活動,以免出現壓瘡、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增加病房巡視次數,認真檢查患者的置管情況,減少脫管、管路彎折等意外事件的發生;定時更換切口處的醫用敷料,并保持局部皮膚的整潔、干燥[5]。
1.3 觀察指標
轉出ICU時,向患者及家屬發放我院自擬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從治療環境、基礎護理、服務態度等方面評估兩組對ICU護理的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問卷得分超過90分,應記為非常滿意;問卷得分60~89分,應記為基本滿意;問卷得分低于60分,應記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 SPSS 23.0 分析所獲數據,其中,計數、計量資料分別采用百分比(%)、均值±平方差(x±s)表示,經x2或t檢驗。如果P值小于0.05,則視為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比組中出現了21例非常滿意,10例基本滿意,9例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為77.50%(31/40);實驗組中出現了30例非常滿意,8例基本滿意,2例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為95.00%(38/40)。對比兩組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情況,組間存在較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 論
ICU病房多收治病情危重的患者,在開展臨床救治的同時,醫護人員還需要完成護理工作,從心理、情緒、精神等多方面安撫并引導患者,充分滿足患者的護理需要,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6]。
實驗組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95.00%,明顯高于對比組的77.5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表明:在ICU護理中采用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能夠將患者當做護理工作的中心,然后從生理、心理等角度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改善臨床護理效果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通過情緒疏導、環境營造、家屬關懷、感染防控等方式,向病況危重的ICU患者提供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的臨床護理服務,有助于糾正患者的身心局限性,深入了解患者主訴及需要。此外,該護理理念的應用還能有效預防感染事件的發生,為患者營造舒適、滿意的治療環境,進而為疾病康復、機體功能恢復提供有力支持。
綜上所述,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能夠改善臨床服務質量,優化干預措施,進而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積極推薦或使用。
參考文獻
[1] 吳 靜.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12):1538-1539.
[2] 吳金平,鄒圣強,徐劍甌,等.ICU護士對患者的人文關懷能力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9,42(9):1223-1228.
[3] 闞翠娥.綜合性護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19):2157-2160.
[4] 代會俠,魯明騫,馮雪松,等.人文關懷在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8,29(16):2366-2368.
[5] 藍 靜,陳銀娟,戴 利,等.218名ICU護士護理人文關懷氛圍與工作投入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學報,2019,26(9):57-59.
[6] 顧永梅,張 艷,錢少敏.品管圈工作模式應用于ICU人工氣道護理的的臨床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3):201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