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是互聯網技術主導的社會,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互聯網應用的普遍性不斷的提升,近些年來農村的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極大的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村物流網絡的建設。得益于現代的互聯網技術以及物流體系,農產品可以在市場上快速的流通,在此發展趨勢下,農村傳統物流網絡的封閉性被打破,現代互聯網平臺與物流網絡融合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信息化的物流網絡不僅能夠促進農村物流網絡的進一步完善,還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互聯網+”的經濟發展模式對各項生產要素進行了有效的配置,但是想要充分的釋放農村地區的生產力還需要對信息化的物流網絡進行不斷的完善。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物流;物流網絡體系
[中圖分類號] F259.27
[文獻標識碼]A
電子商務的崛起,促進了物流行業的跨越式發展,尤其是隨著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投入,物流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高?,F代社會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聯網技術主導的,在此背景下,互聯網與現代商務實現了深度的融合,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可以說目前正在經歷一個物流行業發展的最好時期。但是農村地區的物流體系建設相對滯后。2019年我國的物流總額突破了300萬億人民幣,其中農產品的物流總額僅占總體的1.33%,為4萬億元。由此可見物流體系在農村的建設尚不完善,滯后的物流體系建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互聯網+”經濟模式在農村地區發揮作用。在此發展趨勢下,只有不斷的完善農村的物流體系建設,促進物流體系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才能充分的釋放農村的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 “互聯網+”農村物流網絡體系發展的意義
資源的流動以及交易始終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物流是促進農村商品資源銷售的重要橋梁,通過物流網絡建設,能夠有效的提升農村商品市場的活躍性,刺激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對農村經濟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但是從當前農村地區物流網絡的實際情況上來看,物流網絡相對薄弱,發展滯后。雖然在電子商務的帶動下,農村地區的物流網絡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很難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在“互聯網+”經濟模式下,物流網絡可以有效的整合上游供應鏈的信息,降低交易的成本,提升農產品交易以及生產的市場針對性。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物流網絡,有利于充分的釋放農村地區的生產力,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對于新農村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農村物流網絡的建設事關農村的發展問題以及六億農村人口的致富問題。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農村物流網絡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十三五”的農村發展目標是否能夠完成。同時物流網絡建設也是農村地區長期的一項發展戰略。通過構建“互聯網+”下的農村物流體系,能夠有效的促進農村商品在全國范圍內流動,剌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挖掘農村消費市場的潛力,擴大內需。農村地區的主要產出就是農產品,從本質上來說,農民掌握著重要的生產資料,但是與城市居民的收入相比,始終有較大的差距,很大的原因就是農村區域的商品經濟不發達,落后的物流體系限制了農村商品的流通。發展完善農村物流網絡是發展農村經濟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因此需要將農村物流網絡建設重視起來。
2 目前“互聯網+”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建設的形式
2.1 大型物流企業聯盟型
在農村物理網絡建設中,政府發揮的是主導作用,而企業才是農村物流網絡建設的主力軍。大型物流企業在農村物流網絡建設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首先大型物流企業有著豐富的物流管理運營經驗,在物流體系建設方面能夠少走很多的彎路,其次大型物流企業之間的聯合能夠首先優勢互補,獲得較為充足的建設資金,取得規模效益,對于推動物流項目的落實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農村的發展來說,讓大型物流企業參與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能夠有效的彌補在資金上的短板,提升物流體系建設的效率,促進農村商品市場的發展,盤活農村經濟。對于大型的物流企業來說,城市的物流市場已經基本趨于飽和,市場競爭積累,收益也會逐漸降低。而農村物流市場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能夠以較小的資金投入獲得較大的市場,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大型物流企業能夠在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中獲得較大的收益。
在具體的實施上,大型的物流企業可以相互聯合,利用農村土地成本較低的優勢建立大型的物流倉儲基地,然后以物流基地為中心,建立小型的物流服務中心,向四周的鄉村進行擴散,初步在農村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物流服務體系,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步開辟農村物流市場,促進農村商品市場的發展。
2.2 中、小型商貿企業自營物流合作型
農村地區擁有大量的優質農產品,但是由于物流體系不完善,市場信息流通較差,導致很多地區的農產品滯銷。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的中小型商貿企業,看到了農村地區商品的優勢,利用自身的市場信息來自建物流體系,與農民進行合作,將農產品在全國范圍內銷售,在節約了企業成本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農村的發展,這種發展模式在一些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農村取得了成功,但是本身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該模式的風險比較大,物流體系的建設包括運輸,倉儲等多個環節,因此需要一次性的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對于中小型的企業來說有較大資金壓力,很多商貿企業都沒有物流管理的經驗,因此物流的效率很難保證。其次就是專業化水平比較低,很多中小型商貿企業的自有物流體系都不完善,缺乏專業人才的支撐,因此這種自建物流體系在運營決策,以及物流市場開拓方面有很大的劣勢,從目前行業的發展上來看,這種自營物流合作體制,都物流行業的認識還比較滯后,在物流體系建設中,缺乏互聯網思維,難以發揮“互聯網+物流”整合上游供應鏈的信息,降低交易的成本優勢。另外由于規模比較小,因此物流的成本相對較高,物流的各個環節都不完善,導致物流服務水平較低。
2.3 小型物流自提點分布型
目前在農村中存在著大量的小型物流自提點,這類小型物流自提點處于物流服務的末端,一般與農村的小超市,以及飯店進行合作,這種物流服務方式能夠有效的解決農村人口居住分散的問題,能夠提供基礎的物流服務,同時成本也比較低,能夠提供基礎的物流服務。但是這種物流服務方式在包裹的安全性上沒有保障,很多農村居民想要取快遞也要走上很遠的距離,物流服務的水平與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同時農村的信息化水平比較低,因此難以對物流包裹進行實時的追蹤,另外在偏遠鄉村的物流服務網點的服務意識也比較差, “新農民”還未真正的發揮出對農村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的帶動作用。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農業的發展,相信農村對于物流的需求會逐漸增長,物流服務的水平也會逐漸加強。
3“互聯網+”的農村物流網絡體系發展措施
3.1 政府主導的物流網絡建設
農村物流網絡體系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政府為互聯網型物流網絡體系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并促進物流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促進互聯網經濟向農村地區的延伸,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農村的物流體系進行完善。為了刺激農村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需要在商品配送網絡建設上加大力度,保證建設的規模以及覆蓋性??梢允紫仍谵r村商品經濟活躍的地區建立試點,在這個過程中對物流網絡建設的方案進行不斷完善,建立商品聚集交易的區域,并積極引導商戶入駐,能夠有效的減少農業生產和流通的盲目性。
目前來看,農村地區物流網絡的建設受基礎交通設施的影響比較大,農村地區道路交通體系不發達,缺乏高等級的公路體系,因此導致物流運輸的能力也比較弱。同時農村區域復雜的路況也導致了交通運輸成本的上升。甚至很多地區網絡通信都尚未覆蓋,給物流網絡的建設帶來了較大的影響。農村地區薄弱的基礎設施也是制約互聯網型物流網絡體系建設的主要瓶頸,因此政府在發展互聯網+農村物流體系之前,首先需要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3.2 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物流體系
目前來看鄉村物流體系還具有一定的封閉性,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物流差距較大,城鄉之間的物流體系被分割,因而無法發揮城市物流體系對鄉村物流體系的促進作用。因此,需要促進城鄉物流體系一體化建設,加快鄉村物流體系的完善。在城鄉物流體系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利益與效率相統一的原則,注重物流體系建設的科學性,保證物流生態的健康性,促進物流體系的可持續發展。依托城市完善的物流服務體系,逐步向鄉村靠攏,加強鄉村的基礎網點建設,并對物流運輸體系進行科學的規劃,注重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保證農村物流節點的順暢。充分的發揮“互聯網+”物流模式的信息共享優勢,促進農村地區商品的銷售,最終實現城鎮物流向農村物流延伸,農村物流向城鎮物流蔓延的城鄉物流一體化的總目標。
3.3 加強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物流網絡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薄弱,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落后的基礎設施限制了農村物流的發展。因此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的前提是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只有加強農村的基礎設備建設才能打通農產品運輸的節點以及物流體系建設的節點。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強農村交通網絡與通信網絡的建設,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積極的引人民間資本,推進農村物流樞紐站場、鎮級農村物流中心建設。同時政府也需要加強與大型物流企業以及電商平臺的合作,促進物流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建立物流標準體系,給予相關的企業一定的政策扶植,鼓勵資本參與到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中。只有這樣才能為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
4 總結
現代化物流體系的建設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互聯網+”經濟模式下,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能夠促進農村的地區的商品在全國范圍內流通,目前所欠缺的就是完善的物流網絡的建設。因此需要將農村地區的物流網絡建設重視起來,促進農村物流網絡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依據農村地區的特點創新物流管理方式,積極鼓勵資本進入到農村的物流服務市場,加速物流體系的建設,為“互聯網+”經濟模式下,農村商品的流通創造有利的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日升“互聯網+”時代農村快遞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現代信息科技,2019 (09).
[2]張敏.互聯網視域下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08).
[3]衛宗超.互聯網環境下農村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運營服務機制建設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 (05).
[4]王魯欣'李少軍.“互聯網+”時代農村快遞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16 (10).
[5]陶鴻.互聯網背景下農村物流問題與對策研究[J].全國商情,2016 (14).
[作者簡介]郭美娜(1982-),女,遼寧大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