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如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的現代化發展迅速,在供給理論中,供求的第一性質是判別供給學派的基本標準,正如同物質和意識的第一性質是判別唯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標準一樣。即使供給理論發生變化,也會首先創造新的供給和新的供求關系。高校圖書檔案管理服務中同樣存在供需結構性的矛盾,讓高校圖書館的供給側短缺日益加劇。筆者在檔案管理領域中引入供給理論的思想,以嶄新的角度分析高校圖書檔案管理服務工作中的種種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改善高校圖書檔案管理服務能力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供給理論;高校圖書檔案管理;服務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27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8.281
引言:高等學校豐富的圖書、檔案資源對教育青年學生、傳播先進科學文化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是學校展示辦學特色乃至綜合實力的重要窗口。網絡技術的發展為高校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徑,新媒體以其便攜、快速、方便、互動等特點,成為圖書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新的發展方向。然而,部分高校缺少有效利用新媒體服務圖書檔案的整體規劃,圖書檔案工作才剛剛起步,因此要實現信息的深度挖掘,還任重而道遠。
1 高校圖書檔案管理服務存在的問題
1.1 館藏資源供給不足
一是無法充分收集按照《圖書檔案管理制度》應接收的檔案。許多高校圖書館館藏率低,電子檔案收集難度大,檔案的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科研檔案因種類繁多、成形時間跨度大更難歸檔。二是數字檔案資源匱乏。許多高校還未進行檔案數字化工作,即使正在進行的其進程也過于松散、緩慢。
1.2 人力資源供給缺乏
一方面,與數量龐大的在校師生相比,圖書館專職從事檔案管理的人員更為稀缺,在人力資源配制上呈現出捉襟見肘的態勢。最近幾年,高校圖書館自我優化人員知識結構的趨勢,使得計算機和管理專業的人才在圖書館招聘中越來越受青睞。然而,短期內即使是通過招聘,也很難彌補圖書館人力資源的缺口,專業知識背景過于單調的現狀難以改變。另一方面,讓非專職人員從事高校圖書館的檔案管理工作,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圖書館人力短缺的壓力,但充分、綜合、有效地利用館內外人力資源依然困難重重。
1.3 管理能力供給疲弱
微觀管理行為和宏觀管理理念合成了高校圖書管理能力。在微觀管理行為方面,高校圖書館的問題是,一是沒有嚴格執行現行的管理規章制度。高校圖書館從事檔案收集、移交和整理工作的大都是兼職檔案員。圖書館與兼職檔案員之間不存在強制性勞動合同,其約束性和穩定性的薄弱導致了檔案工作效率低及質量良莠不齊。二是很多圖書館內沒有提供用戶反饋和溝通功能,使得用戶與圖書館之間缺失了互動環節,阻礙了圖書館精確把握檔案用戶服務需求的路徑,難以提供有針對性的檔案服務。三是圖書檔案的集中統一管理受到了學區分權的影響。目前,高校的合并之舉,對于高校圖書管理技術、能力與意識提出了新的挑戰。由于校區分散,一些高校圖書館暴露出多校區管理能力不足的弱點,使得圖書檔案管理服務能力難以滿足需要。高校圖書檔案管理服務的宏觀管理理念缺失則主要體現在定位不明確,不能在橫向和縱向上、在高校內外綜合考慮時間與空間因素,以滿足現在和未來的用戶需要。有些高校圖書館的自我定位過于單一或籠統,有些圖書館的服務只限于高校內部,削弱了其向社會中宣傳高校文化的傳播力,阻礙高校圖書館社會地位的提升,進而影響其服務水平。
2 高校圖書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2.1 加強制度建設
圖書檔案信息化建設面臨的新管理問題和安全問題,需要多個管理主體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因此制度層面的指導就十分重要。加強圖書檔案信息化制度建設,要在“信息化的管理”環境和“圖書檔案業務多元化”二者之間找到平衡點,力求制度的適應性和指導性。第一,高校檔案管理部門需要在現有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多層次的管理制度,形成從縱向到橫向、宏觀到微觀、集中到分散的檔案管理制度,保證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二,即時更新制度內容,隨著圖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可能面臨的問題會不斷增多,如圖書檔案利用涉及的著作權問題,防盜版等安全管理問題,對此相關管理部門應及時學習最新的政策法規,對信息化標準、出版行業政策等問題有全面的了解,進而保障圖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合規、合法。第三,細化制度建設工作,將信息化建設工作按照各個知識領域和業務領域進行細分,保障圖書檔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能夠覆蓋到所有業務。
2.2 推動信息化建設協調發展
針對圖書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內部和外部建設不平衡的問題,應著力推動內部信息化建設協調發展,同時協調多個外部單位在圖書檔案數字化、傳輸標準等問題上達成一致,共同提高圖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效率。第一,在進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時,要注重各部門之間的兼容性,保障設備和主體功能的相對統一,進而讓每個部門都能夠較快適應信息化建設帶來的改變。第二,要對各部門的參與人員進行統一的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培訓內容上要與時俱進,除了基礎圖書檔案管理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包括信息化建設相關的信息素養、計算機操作、系統使用培訓等等,以保障信息化建設與人員素質的同步推進。第三,針對外部建設不平衡的問題。要加強本單位與高校、企業、政府和相關社會組織的合作與溝通,以信息資源共享為核心不斷推進圖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社會化。
2.3 優化管理系統功能建設
圖書檔案信息系統要把握“建設不足”和“建設過度”的平衡性問題。第一,要運用產品思維,將需求的調研和分析動態化,使其貫穿信息化建設的每個階段,讓功能開發、更新和維護更加靈活。在系統建設初期,要有針對性地對圖書檔案管理現狀和趨勢進行框架設計,將預計實現的功能與當前管理現狀進行對接,之后實現各個需求,進而提高系統建設的效率,降低開發成本。第二,要保證系統建設的全面性,在基礎事務性業務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圖書檔案在信息化環境下的服務創新。借助信息化建設的平衡發展,集合各部門和各主體的優勢資源和力量,重點開發圖書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智慧閱讀、在線閱讀等業務。同時還要注重系統的維護和更新,制定完善的版本更新計劃以適應靈活的工作要求。
結語: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已成為圖書檔案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圖書檔案工作人員思考如何利用現有網絡資源重塑圖書檔案在學生中的形象,在探討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新路徑的同時,研究如何利用圖書檔案文化開發出豐富多樣的產品來滿足利用者的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 徐珂,胡明浩.新媒體與檔案文化傳播研究[C].國家檔案局.建設與文化強國相匹配的“檔案強國”論文集.國家檔案局:中國檔案學會,2014:128-142.
[2] 張婧怡.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圖書檔案管理研究[J].知識經濟,2019(25):92-93.
[3] 徐紅麗.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圖書信息管理研究[J].智庫時代,2020(09):86-87.
[4] 劉瑛.構建新媒體時代檔案文化傳播展示平臺的策略研究[J].蘭臺世界,2018(S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