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六月
(于都中學,江西贛州 342300)
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戰略方針,為了更好地培養初中生的道德素質和法治觀念,從學生時代就要對學生加以約束,從實際出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治觀念,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通過調動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積極性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了解為人處事的方法,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雖然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課程,但是通過這門課程的開展,能夠對學生自身、對學校、對社會、對國家都產生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入門時期,是他們人生中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與法治意識的普及,能夠讓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抵制不良誘惑,防止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而對于學校來講,這門課程的開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學校生活中,把道德與法治的教育理念也融入到育人理念之中,為學生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也能為學校的領導者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通過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之下,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以及良好品行的養成。而初中學生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未來走向社會時,也能夠自律自強,更好地促進我國依法治國、以人為本的發展腳步,能夠有效地加強社會的穩定性,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生活,促進我國綜合實力的發展,保證國泰民安。
近幾年來,雖然我國整體的教育水平在呈現逐漸上升的總體趨勢,但是仍然有一些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存在,新課改的提出,要求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該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擔任起良好的引導者的角色。但是有很多教師并沒有適應這個身份,以至于學生不能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也無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主要體現為:
當前,有大部分的初中由于教師資源緊缺,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很多教師年齡都相對較大,甚至有一些院校,并沒有專門傳授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教師,在這種條件下,有很多中學生的道德觀念不強,良好的道德觀念無法觸及,學生也就很難根據時代發展的進程來規范自身的行為,專門的法治教育對學生來講就更加遙遠了。由于教師個人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就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與進步,學生也就很難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與知法、懂法、守法的基本意識。
依據傳統的教學方案,按照課本照本宣科的形式,在當前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仍然廣泛存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以更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法治觀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但是,有些教師在照本宣科的過程中,因為課本有些內容不夠完備,教師在準備的時候也沒有融進新的符合時代發展的元素,利用陳舊的教學內容無法真實地反映當前社會中的問題。甚至有很多教師都只是在課本上幫助學生劃重點,讓學生明確應該記住的部分,這也違背了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的基本目的。
課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夠決定一節課的質量。在過去,學生和教師都總是認為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學習,只需要背誦一些簡單的理論性知識,有了這些知識就可以很好地應付考試。這種錯誤的觀念讓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在期末考試之前突擊的背誦一些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是毫無效果的。所以,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創新,在課堂上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課堂導入的環節,引入一些真實的、具體的案例,用這些案例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
例如,在教學“珍視生命”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利用一些真實的事件來作為課堂導入。比如,有一位教師利用某個景點的纜車墜落事故驚險全過程的視頻來作為課堂導入。在視頻中,哭聲震天的畫面、雄渾沉重的畫外音,這些都能夠強烈地震撼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而且這些生活中發生的具體事件也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隨著視頻畫面的戛然而止,教師再開始利用一些與課程內容和視頻內容有關的導入與來進行介紹,這樣也會創造出一個具體的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讓師生在相互交流中,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讓學生能夠敞開心扉,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對于自己或身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愛生命進行思考,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給教育帶來了一定的轉變,也給教學效果的提高帶來了更多的契機。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對于改善學生個人品行以及人生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太過于單一的教學形式也會讓學生感到厭煩。所以教師一定要拋棄傳統的教育理念,除了要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述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外,還可以融入多媒體教學、動手實踐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來促進課堂教學多樣性,通過這些別出心裁的形式來優化課堂教育過程。這些形式也更能夠體現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為在這些形式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把發言權以及課堂時間都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真正把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內化成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同時,也能夠對這些理論知識進行認真的思考和辨析,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在很多時候與日常生活是分不開的,而且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看到一些法治類的節目,教師會在課堂上拿出一部分時間來和同學們一同觀看這些節目,并且找到與教學內容比較符合的節目來與學生共同討論。有很多老師認為,和學生一起觀看道德與法治的影視資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法治教育教學方法,現在多媒體教學技術非常便利,在觀影結束之后,師生就影視資料中的話題進行共同的討論,也更容易讓學生有真切的體驗,摒棄原來錯誤的思想和認知,這也更有利于師生之間平等的交流,并且讓教師知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哪些不足,在成長之路上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這對良好課堂教學環境的建設也是十分有益的。
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還有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參與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單純的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學的需要,所以教師也要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去探索和實踐。正所謂實踐出真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比如參觀博物館、去敬老院幫助老人、參與募捐活動等等,這些生活中的實際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還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更好地在學生中開展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能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更好的應用和服務于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