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浜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陜西西安 710054)
毫無疑問,當今社會已經是一個信息社會。在人們進入信息時代的同時,高中英語教學方式要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做出一些積極變化。思考這個變化是必要的,因為信息社會帶來的是人們獲取信息途徑的變化,這種變化對應著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信息輸入,從而影響信息的輸出。因此,從教學的角度審視信息社會與高中英語教學的關系可以發現,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尤其在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因此,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十分必要。
信息時代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應當先立足于學生的學,然后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幫助學生豐富英語學習的經驗基礎,優化英語學習的方式,從而有效促進英語學習的主動建構活動。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提高英語教學的準確性及有效性,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例如,被動語態的學習中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基礎性問題,那就是很多學生往往只是強行記憶被動語態的結構句式,卻無法回答“為何使用被動語態”這一根本問題。所以,在教學中筆者借助信息技術及其支撐的現代教學手段,設計了一個教學過程并在多媒體教室完成了教學。
首先,利用多媒體呈現這樣一句“They used a re?corder in class.”要求學生將其改成被動語態。這是一個較為簡單的例子,學生在此前學習的基礎上解決這個問題并沒有太大的難度,因此容易呈現結果:“A re?corder was used by them in class.”
其次,提出問題,根據這一示例,總結被動語態的應用情境。考慮到學生的答案可能不一樣,也就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可能不一樣,于是在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在網絡中尋找能夠彌補自己思維不足的說法,并通過自己手機上的APP 和希沃白板軟件進行實時投屏。這種基于信息技術手段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理解被動語態應用情境時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設計問題解決的過程。問題解決對應著高階的思維水平,要想熟練掌握被動語態,離不開這樣一個過程。一個簡單的做法是:讓學生以“被動語態的應用”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根據自己的理解羅列出至少5 個將主動語態改成被動語態的問題,然后自己嘗試解決。解決之后,將自己的答案發在英語學習交流群進行交流。
學習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過程,尤其是對于高中英語學科而言。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角度來看,學習所需要的先前經驗(又被稱作“前概念”)表現在高中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對于相當一部分學生而言,先前經驗并不是十分豐富;而從英語學習所需要的建構活動來看,盡管學生在義務教育中已經經過數年的英語學習,但是學生的英語學習仍然是以記憶,甚至機械記憶與復述為主,缺少有符合英語學科學習特點的學習方法,這一實際情況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捉襟見肘;再加上應試壓力,高中學生很難拓寬自己的英語學習視野,因而學習內容集中在課本及練習上,不能將英語學習的視角延伸到生活中。
針對這些問題思考的英語教學,應當認識到,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需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讓學生得到更好的資源和指導,不斷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開發更多寫作資源和應用平臺,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表達能力的提升。這樣的認識,既延續了英語學習必須注重聽、說、讀、寫這些方面的傳統認識,也強調信息時代背景下的英語學習應當尋找更多的突破辦法。
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可以發揮這樣一些作用。
第一,幫學生梳理邏輯結構,給予學生比較機會,從而促進學生內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依次呈現一般現在時、現在完成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過去完成時、過去進行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等情形下的被動語態構成。這個時候信息技術所發揮的作用,在于超越傳統的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迅速高效地對不同時態下的被動語態進行比較與內化。這樣一個過程主要指向學生的思維——比較與內化本身就是一種高階思維活動,其比常規的重復閱讀與背誦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促進學生有效建構、理解被動語態的特殊結構形式。被動語態的學習難點往往在于一些特殊情形,如帶情態動詞的被動結構。相對于一般的被動語態而言,情態動詞的被動結構形式常常是“情態動詞+be+過去分詞”。同樣,這樣的結構形式不是靠機械記憶去理解的,實際教學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認識到帶情態動詞的被動結構具體如何運用。
第三,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借助互聯網及智能終端上的英語學習類APP,可以讓學生有更多學習英語的機會。學生可以獲得英語表達機會,包括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這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延伸,對于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大有裨益。
信息時代背景下高中英語教與學的分析,從提升教學效益、培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教師有效地利用現代化的信息資源來指導學生學習,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有效地進行探究性學習,這種探究性學習本質上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當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來拓寬學生學習視野、豐富學習材料、優化英語學習的方式時,無論是對英語知識的積累,還是對英語學習方法的掌握,都能夠起到促進作用。這種促進作用是同時面向教師和學生的,也就是說信息社會的發展對英語教學帶來的變化是兩方面的。當然還是要強調教師要堅持以學定教的思路,先研究信息技術給學生的學帶來的變化,然后基于這種變化去研究教的變化。
如今,高中英語教學面臨著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是多元的,信息技術在其中可以發揮積極作用。要知道高中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重視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豐富英語課程學習資源”。這一理念體現了教與學兩方面在信息時代下的變革,要求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根據信息化環境下英語學習的特點,科學地組織和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由此,展望信息時代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筆者以為比較理想的方向就是:在信息社會的背景之下,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之下,高中英語教學能夠真正擺脫“啞巴英語”的尷尬,讓學生真正掌握英語技能,從而真正實現核心素養培育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