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珊
(綏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黑龍江綏化 152000)
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首先關注到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但我國在改革開放后,工業化才真正進入快車道,與發達國家相比,環保意識起步較晚,直到環境污染帶來了霧霾等社會關注的問題才真正被得到關注。在環保大浪潮的推動下,包裝行業的綠色發展是大勢所趨。早在20年前,德國就提出“少包裝”、“無包裝”的理念。飼料行業一直被視為中低端產業,加之我國很多飼料企業都是從家庭作坊起步,對環保的關注和投入都不夠,遑論飼料的包裝。
1.1 飼料行業的現狀 在改革開放以前,畜禽的飼養均依靠農業家庭的廚余垃圾和青草、麥麩等粗料。改革開放以后,伴隨居民收入的增加,對動物性蛋白的需求越來越大,由此以集中化飼養為核心的養殖產業鏈蓬勃發展,處于養殖行業上游的飼料行業也迅速發展起來。我國飼料行業的發展,首先是由國際大型飼料企業帶的頭,在改革開放初期,泰國正大集團等國際大型飼料企業就進入我國,帶來國際先進的飼料配方、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理念。隨后,我國本土企業迎頭趕上,在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逐漸成長為本土飼料巨頭。我國飼料行業集中度較高,前10名企業的產量之和占總產量的1/3以上。但同時市場上也存在大量的中小飼料企業,包括國有、集體、私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因此相比于其他行業,飼料企業的競爭更為劇烈,是接近于完全競爭的市場。加之發展時間較短以及種種歷史原因,我國飼料行業還存在管理水平不高、人員素質較低、眼界不夠開闊、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 (范潤梅等,2015)。
1.2 飼料包裝行業的現狀 與飼料行業的發展歷史相同,我國包裝行業的快速發展,也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在計劃經濟時代,包裝往往比較簡單,而且我國在石油化工、金屬冶煉等方面存在短板,沒有足夠的資源投入到包裝行業中。改革開放以后,伴隨生產集中引發的長途運輸的增長,基礎行業的迅速發展,以及消費者對新奇包裝的需要,包裝行業迅速發展。自2015年以來,我國的包裝行業也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白璐璐等,2018)。但與此同時,我國包裝行業為粗放型競爭,缺乏專門為飼料行業研發包裝的包裝企業。
1.3 現在的飼料包裝行業和綠色包裝的差距
1.3.1 包裝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是塑料,難以降解且浪費資源 目前,我國飼料行業主要使用的包裝用品為50千克的塑料纖維袋,俗稱“化纖袋”。這些袋子使用完成以后,如果不經過特殊的處理,如焚燒等,在自然界中需要200年才能降解(周寒松,2018)。近30年里,最嚴重的污染之一——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塑料的廣泛使用。塑料的來源是石油。一方面我國石油儲備不豐富,目前石油的進口依存率已經超過70%,石油供應安全和運輸安全都受到威脅。另一方面,石化行業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大戶。
1.3.2 包裝中使用的輔料有機溶劑對環境和人體都有巨大危害 飼料行業廣泛使用的塑料纖維袋,其封口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用針線縫合,另一種是用膠水粘合。第二種使用的膠水基本全是有機溶劑。有機溶劑具有很強的揮發性,在生產和使用的車間里,都會對工人造成嚴重傷害。現在國人在裝修后都會注重甲醛、苯等物質是否超標,但實際上很多使用有機溶劑的生產車間,這兩種物質的含量都會超過法定標準的數倍 (傅鈺等,2019)。與此同時,這些物質從車間散發到大氣中,對大氣的污染也是很嚴重的。此外,這些有機溶劑的殘留,也會對禽畜產生危害。
1.3.3 飼料行業包裝的循環利用較少 由于飼料是易腐敗的物質,包裝中少量的殘留物,在發酵腐敗后,會產生毒素,如黃曲霉素,投喂禽畜后會造成禽畜檢測不過關,因此飼料行業的包裝較少循環使用,基本都是一次性的。這樣不但造成了資源和能源的浪費,而且一次性使用后,解決這些包裝的方法是掩埋和焚燒,都會對土壤和大氣造成污染(龔苗苗,2018)。
1.3.4 飼料包裝行業向綠色包裝方向的投入太少經過三四十年的快速發展,雖然我國包裝行業的總產量已經位于世界第一,但競爭和研發能力仍處于較低水平。在牛奶這樣包裝占據重要成本的行業里,與外國相比,包裝技術在2010年前后還是制約我國牛奶產業的因素,更不用提包裝占總成本比例極低的飼料行業了。截至目前,我國仍缺乏專門為飼料行業研發包裝的企業。歐美在環保上的要求超過我們國家。因此,部分涉外企業在環保、綠化方面,受到國外檢驗和客戶的壓力,走在國內前列,但飼料行業恰恰是一個國內貿易為主的行業,飼料包裝的絕大部分消費在環保意識較薄弱的農村,綠色發展的外部壓力不足 (劉建龍等,2015)。我國的包裝行業與飼料行業一樣,也存在少數巨頭+大量中小企業的局面,除了巨頭企業外,一般的飼料企業資金規模較小,難以承受為飼料市場專門研發綠色包裝的能力。
飼料行業發展綠色包裝,是一個雙向促進的過程,對飼料行業和包裝行業都具有現實的經濟意義。
2.1 飼料的綠色包裝對包裝行業的促進作用我國包裝行業雖然產量大,但研發能力不足。根據相關統計,雖然我國有接近30萬家包裝企業,但規模以上企業不足10%,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不到1%(劉磊,2020)。與此同時,由于環保理念強,先行者優勢,國外的包裝企業相比于我國的包裝企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為了與國際同行競爭,我國飼料企業必須尋找一個突破口,飼料行業的綠色包裝,恰好滿足這樣的要求。一方面,我國飼料包裝市場較小,且大量存在于外資企業難以觸及的農村市場,是一個完美的國內細分市場。另一方面,我國目前關于飼料行業的綠色包裝,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大多數包裝企業還沒有注意到飼料包裝的巨大潛力,如果部分企業先進入這一領域,未來國家如果加強綠色包裝的規范力度,將會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
2.2 飼料的綠色包裝對飼料行業的促進作用飼料行業一直給人的印象是中低端產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也確實存在大量的污染和浪費。因此,在國家加強環保的大背景下,飼料行業面臨著潛在的法律風險。從2017年開始,我國環保部門對飼養行業進行了區域劃分,很多地方不再允許發展養殖業。雖然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過于嚴厲的“一刀切”,劃設“禁養區”的地方,大面積拆除飼養場,部分地區甚至符合環保要求的飼養企業也被關停,而可以養殖的地方又無法短時間內增加產能,以至于在非洲豬瘟的影響下,部分畜類產品的價格上漲了數倍,但是環保的大方向是不會變的。未來飼料企業也會向下游養殖企業一樣,面臨環保風暴。從包裝入手,與包裝企業合作,研發使用綠色包裝,可以讓飼料企業規避未來的環保風險。
綠色包裝同樣可促進飼料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僅我國包裝行業的研發能力弱,我國飼料行業的研發能力也并不強。我國飼料行業的主要配方和生產主要是模仿發達國家的先進飼料行業,同質競爭情況非常嚴重。很多中小飼料企業還能生存下去,僅僅是因為飼料的運輸成本較高,大型飼料企業鞭長莫及(尹楊堅,2017)。綠色包裝是部分中小企業突破生存困境的一個重要方向。如果某一企業率先開發出綠色包裝,未來環保力度加強時,不僅能夠生存下去,甚至可以依靠此項優勢在市場上占據一定地位。
3.1 加強綠色發展理念,提升環保政策水平 雖然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國家戰略已逾二十年,但環保的理念還沒有完全嵌入所有人的思維,人們更關注的是直接影響生活的污染,如霧霾、污水等,并要求政府加強治理力度,尚未認識到整個生產環節都應該關注環保。在注重輿論宣傳的同時,國家的政策法規需要跟上社會對綠色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有《環保法》,但具體執行過程中,又倚重所謂“紅頭文件”,結果執行下來就是“一刀切”,讓很多企業的環保努力化為烏有,許多受傷的企業家都喪失對綠色發展的信心。一個動態、彈性和具有反饋機制的環保政策,對于引導企業的綠色發展理念具有積極作用。
3.2 加強財政支持力度 自2010年起,我國就在一個長期的下行周期內,在同質競爭的壓力下,包裝企業連維持生存都很艱難,很難再有財力物力投入到新產品、新設計的研發中。近年來,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很多對企業的財政支持,傾向于IT類的產品。但高新行業不應該只有IT行業,這些綠色發展行業都應該包括進去。通過財政補貼、稅收等給予包裝企業一定的研發支持,有利于突破技術瓶頸。
3.3 飼料行業和包裝行業深度合作 發展綠色包裝,對飼料行業和包裝行業都有好處,應該兩個行業攜手前行。一是雙方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飼料行業熟悉飼料包裝的需求,可以提出產品最終需要滿足的特點;包裝行業熟悉包裝的原材料和工藝,知道研發的方向(張云杰,2019)。二是雙方可以集中財力,綠色包裝的前期投入很大,前文所說的財政補貼需要呼吁,但更為現實的是集中飼料行業和包裝行業兩者的財力,集中攻關,最終利益共享。
3.4 依賴整體的科技進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綠色包裝涉及到材料、生產、消費、回收的漫長環節,飼料企業和包裝企業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閆蕭宇,2020)。例如,包裝最嚴重的污染在于包裝材料的污染,即“白色污染”,但這一問題的解決依賴于新型可降解材料的研發,在這一過程中,石化行業應該發揮重要作用。
環境保護是大勢所趨,綠色發展必然要深入到社會的各個環節中。面對這種社會浪潮,主動迎接比被動參與要更能取得發展的主動權。對于飼料包裝行業而言,目前的現狀離綠色發展的概念還有較大的距離,無論是原材料的使用還是循環利用的程度,都無法滿足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需求。飼料企業和包裝企業應該聯合行動起來發展綠色包裝。政府也應該給予飼料行業和包裝行業研發綠色飼料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