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基礎。但是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單純、單一的識字教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不愿意參與學習;若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能采取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會讓課堂的識字教學變得有聲有色、興趣盎然。
關鍵詞:想象法識字;歸類法識字;游戲法識字;創設情境法識字
一、 引言
識字教學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基礎。《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一、二年級段“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并且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這就要求我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巧妙采取豐富多樣的識字方法,讓識字教學變得有聲有色,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進行識字。
二、 想象法識字
生活當中我們所應用的語言文字都來源于生活,但是最終還要回歸于我們的生活當中。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識字,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識記效果,還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四個太陽》一課時,教學“顏”這個二類生字,由于大多數孩子還不認識“彥”和“頁”這兩個新部件,因此學生識記時產生了困難。此時我這樣巧妙地引導:同學們,生活當中你看過“顏”這個生字寶寶嗎?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打開,爭先恐后地舉起了一雙雙小手,有的孩子說:“老師,這個‘顏是我們顏老師的‘顏。”是呀,我們一(3)班的數學老師不正姓顏嗎?有的孩子搶著說:“這個‘顏是顏色的‘顏,我還知道很多顏色呢!”……孩子們的思維被打開了,他們的回答真是豐富多彩。看來我們生活中的素材果然是無窮無盡的,教師若能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利用這些生活素材,對于識字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課程標準》規定:理解要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我認為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也可以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北京》一課時,為了識記本課二類生字“寬”,大多數孩子采用了拆字法,把“寬”字按部件拆分為:“宀”“艸”“見”三個部件,雖然這樣也達到了識字的目的,但是這種識記漢字的方法有點生搬硬套,似乎也脫離了漢字的本身含義。此時,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孩子把課文中“寬”所在的詞語——“寬闊”找出來,讓學生通過理解“寬闊”這個詞的意思來識記“寬”這個漢字,就會顯得更加容易。教學時,教師可以這樣巧妙引導:孩子們,你們都見過“寬闊”的什么呀?學生們便會紛紛答道,有的孩子會說:“老師,我見過寬闊的大海!”有的孩子會說:“老師,我見過寬闊的草地。”還有的孩子會說:“老師,我見過寬闊的沙漠。”……這樣,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把平時生活中熟識的素材聯系到識字當中,輕而易舉地學習了新的生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歸類法識字
古人創造漢字有著一定的規律和依據,所以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依據造字原理大致可以分為: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等幾種形式。如果我們低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能夠巧妙地將漢字進行分類教學,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識記效果,又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拓展識字的范圍。
例如,要教學“江、河、湖、海、泊、淚”這些生字,我們通過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字都帶有“氵”旁。這樣,在教學時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得出結論:這些字都帶有“氵”旁,都跟水有關系;還可以利用它們字根的不同,對它們進行區別;同時也可以進行拓展,讓學生想一想還知道哪些帶有“氵”旁的字。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歸類識字,學生不僅認識了本課的生字,還認識一些課外的帶有“氵”的生字。再如教學《神奇的塔》一課的生字時,教師可以把“燈、廳、打”這三個生字一起展現出來,讓學生想辦法進行識記。先讓學生仔細觀察三個生字有什么特點,然后說說自己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這時,有的學生會說:“這三個生字都帶有‘丁字,帶‘火的是‘燈,帶‘廠的是‘廳,帶‘扌的是‘打”;有的學生會說:“因為有‘火才能點‘燈,用手才能‘打人”,工廠里面有大“廳”……這樣教師有意地把一些帶有共同點的字進行了歸類,讓學生發現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從而采用巧妙的辦法進行識記,大大提高識字的效果。
四、 游戲法識字
游戲識字是小學低年級孩子最為喜歡的一種識字形式,對于吸引課堂孩子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游戲識字的方法靈活多樣,比如有“摘蘋果”“過河”“采蘑菇”“打靶”等,下面具體介紹四種常用的游戲識字的方法。
(一)“開火車”游戲法
“開火車”游戲識字法可以較大范圍地檢查學生的課堂識字效果,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通常教師會在學生自主識字以后,運用開火車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所學生字效果的掌握。若火車行駛的順利,說明孩子們掌握的效果較好;若火車行駛不通暢,說明孩子們掌握的效果不好,教師就要進行強化與輔導。同時識字教學完成后,在鞏固環節,教師也可以采用“開火車”游戲的方法,對本節課學習地生字進行當堂檢測,從而反饋本節課的學習效果。當然,教師在做“開火車”的游戲時,也可以創設有趣的情境,教師可以邊拍手邊和學生激趣互動,教師大聲地說:“火車火車往哪兒開?”學生一起說:“火車,火車往這兒開!”然后學生立馬坐直身子,精神抖擻,等待老師選擇。老師可以故意掃視全班學生,看哪個小組坐得端正就選哪列小火車進行匯報。另外,老師采用的“開火車”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有單軌火車的形式,有雙軌火車的形式,有環城火車的形式,還有翻山火車的形式等。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這樣操作簡便、形式多樣的開火車游戲形式,給枯燥無味的課堂識字教學帶來了調味劑,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歡樂對對碰”游戲法
這個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還能調動部分不愛發言、不愛參與課堂活動孩子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先利用課件出示:第一組:“亻”旁和“也、木、本、火、半、主、立”等幾個字;第二組:“青”字和“氵”“日”“目”“忄”“讠”等幾個偏旁;然后教師引導孩子們完成第一組游戲:同桌二人小組內互相做“歡樂對對碰”的游戲。第一個同學邊拍手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另一個同學接著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門一碰,我們。”這樣同桌二人依次做游戲。第二組練習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練習,然后可以請學生來匯報:第一個同學可以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青和‘氵一碰,清,清水的清。”另一個接著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青和‘讠一碰,請,請客的請。”這樣孩子們在有趣的游戲中進行漢字重新組合,既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了識字的樂趣,也極大地調動了部分不愛發言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
(三)“找朋友”游戲法
“找朋友”的游戲是孩子們最愛玩的游戲,由于低年級孩子年齡特點的原因,他們非常愿意與別的孩子交朋友。因此,在課堂當中巧妙的采用“找朋友”的游戲,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引導學生初步學習了《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后,教師為了檢查學生對學習的11個生字的掌握情況,可以安排“找朋友”的游戲。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出示剛才學習的11個生字寶寶,然后指定兩列學生,一列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另一列學生排成一列來到黑板上。在座位上的第一個學生任選其中一個生字大聲地叫朋友,例如可以這樣叫朋友:“群,群在哪里?”上黑板的一列的第一個同學用“找朋友”,可以指著黑板上的“群”字說道:“群,群在這里!”下面的同學有節奏地拍手喊道:“對對對,你兩是對好朋友!”如果上黑板的同學找錯了,就請其他同學幫忙改正。然后,后面的同學依次進行。若朋友找完了,孩子們還有興趣,老師可以再叫兩組學生再次找朋友。此時課堂上的氣氛分非常熱鬧,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到了其中。這樣,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學會了要學習的知識,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
(四)“摘蘋果”游戲法
“摘蘋果”游戲識字是教師先用紅色的紙制作一些大紅蘋果的圖案,然后把本課要學習的生字用毛筆規范地寫在上面,這樣就制成了精美的蘋果生字卡片。最后老師在一塊小黑板上用簡筆畫的形式畫一棵大樹,把這些制作好的蘋果生字卡片一一貼上去,并用一頁大紙蒙起來,以免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課前準備工作就做好了。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初學完課文后,進行識字教學時,就可以采用“摘蘋果”游戲法了。例如,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時,教師可以生動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孩子們,秋天到了,果園里真是一片豐收的景象!課文中的生字寶寶也耐不住寂寞,跑到果園里變成了一個個大紅蘋果,掛在樹上,希望聰明的寶寶們去采摘它們,你們愿意嗎?學生的胃口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這時教師指定一名學生自由摘蘋果,學生想摘哪個就摘哪個,并且把摘到的蘋果貼到黑板上。然后教師一邊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一邊激發興趣讓學生摘蘋果。這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很快地學習完了本課的12個生字,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快樂。而且他們都會爭先口后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大大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五、 創設情境法識字
傳統的識字教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若能在識字教學中創設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顯得很重要。教學《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課時,我制作了生動的課件。課件中:一只可愛的小鴨子游過了小河,一只小公雞也想過河,這可怎么辦呢?它正急得團團轉!這時,小河里長出了一片片碧綠的荷葉,而且每片荷葉上都有一個生字寶寶,當然這些生字寶寶就是本課要學習的二類生字。在當學生被畫面深深地打動時,我巧妙引導:“這只小公雞想過河,可是遇到了困難,同學們愿意幫幫它嗎?”學生的回答很響亮:“愿意!”看來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了。“好,讓我們一起行動吧!只要你用最好的方法記住荷葉上的字寶寶,小公雞就能跳過河了。”在接下來的游戲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都在想方設法地去幫助小公雞。同時,看著小公雞一步一步地跳過了河,他們激動不已。最后我替小公雞感謝他們時,班里沸騰了,孩子們好像炸開的鍋。這樣在整個識字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得益于教師教學情境的合理營造。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只有我們教師采取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才能讓課堂綻放活力,才能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進行學習。
作者簡介:
伏曉明,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樂雅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