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幼兒來說,區域活動屬于鼓勵孩子自由選擇并探索的活動類型,它除了可以令老師更好地深入挖掘不同幼兒的興趣傾向、發展水平以及學習能力,還能夠充分考慮幼兒個體存在的差異性和在教學活動中起到的主體地位,更好地滿足幼兒天性和潛能發展需求。對小班的幼兒來說,區域活動除了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之外,還要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充分探索、觀察、發現問題、尋求辦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溝通力、合作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幼兒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STEAM理念;小班區域游戲;材料投放
對于幼兒的教育來說,他們的學習呈現出立足于直接經驗的特性,并通過游戲體驗和生活經歷衍生成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為幼兒園的老師和管理人員,必須要重視各種區域游戲以及生活經驗對兒童的重要作用,在最大程度上為幼兒的感知和操作提供支持。對于小班年齡較小的幼兒,保證材料的合理投放將會直接對幼兒游戲質量產生影響,假如能夠投放一些較具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層次性的材料,將會令幼兒擁有更加創造性和多樣性的游戲活動。文章將立足于STEAM理念對小班的區域游戲材料投放策略進行研究,旨在為幼教行業從業人員提供理論參考。
一、 基本概念
(一)STEAM理念
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STEAM理念最早指的是從“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組合形成的“STEM教育模式”中衍生出來的新型教學模式,其“A”指的是“Art(藝術)”,是在后期融入的,據相關分析認為,是人類審美中認為“藝術”是無處不在的,能夠從各個角度深入到人類的創作中,才將其融入教育模式中。
(二)區域游戲
對于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來說,區域活動屬于一種比較多見的自主活動方法,它依照幼兒的成長發展需求以及教育目標要求構建立體化的教學環境,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發揮出集體、小組和個體之間的積極作用,鼓勵幼兒展開自主選擇和積極合作,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主動探索。通常來說,大部分幼兒園有條件構建的區域活動包括“閱讀”“手工”“繪畫”“建構”等,條件較為優越的幼兒園還能夠構建“表演區”“種植區”等,對于諸如“手工”或者“繪畫”的區域,還能夠進一步細化成“益智手工”“油畫區”等類別,滿足不同小朋友的實際需求。整體而言,區域活動能夠在老師對幼兒的教學基礎之上,借助幼兒的自主探究行為培養積極的情感體驗,并實現自主發展。
(三)STEAM理念下區域游戲的核心價值
對幼兒階段的學前教育來說,STEAM教育模式中涵蓋領域核心經驗、綜合課程以及實踐操作三個大部分,而區域活動就是較好地促成這三個維度上的水平的技巧。STEAM教育理念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應用在教學水平和客觀條件比較豐富的中高端教育機構中,對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教學環境等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來說,想要落實STEAM教育理念,需要將領域核心經驗作為根本內容、領域融合作為核心內容、實踐操作則是教學手段。鼓勵幼兒自主觀察、探索、解決問題、提升對事物的好奇心,在幼兒的好奇心驅使下,在幼兒的探索需要中,教師提供各種材料。另外,STEAM理念下區域材料投放的核心價值——即幼兒為本的理念,作為老師,需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展開思考,例如材料是否安全、是否適宜,以及是否具備探究性和可操作性,還需要結合幼兒的不同年齡層次考慮選擇,令幼兒能夠持續玩耍。
二、 基于STEAM理念下小班游戲區域材料投放實踐策略
(一)注重材料的豐富色彩和高度安全
對小班的幼兒來說,因為年齡特征的限制,令其對于各種各樣的小玩具和材料有強烈的興趣,而且因為孩子的天性影響,小型的玩具經常會被小朋友拿來咬和聞,甚至會往嘴里或者鼻子里塞,雖然是探索身體的過程,不過卻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傷害幼兒的身體健康。所以,針對這一情況,老師提供給小班區域活動的材料必須要保證足夠大的體積、質量較輕易于挪動、色彩繽紛、質地相對比較柔軟、適合進行各種各樣的平行游戲等,除了有效提升幼兒的操作興趣,而且還可以在短時間內輕易上手。比方說,在“建構區域”當中,老師為幼兒們準備了海綿塊積木、較大的毛絨玩具和填充棉外表包皮的小房子作為游戲材料;在“讀書區域”中,老師選擇了布制的“動手”畫冊和不易損壞的硬質書籍作為幼兒的閱讀材料,不會很容易被損壞,而且也較為容易進行清洗消毒處理,有助于幼兒的使用安全。
(二)堅持循序漸進且滿足需求的材料投放
針對處于小班學習的幼兒來說,因為年齡還比較小,提供材料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隨著他們的年齡增加逐漸增加其他的材料和道具。比方說,在“生活區域”中組織的“過家家”游戲,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比較感興趣的,特別是扮演父母的角色,經常是小朋友們都非常熱衷的,不過小班幼兒的年齡偏小,對于過家家的玩具只能擺弄而不能較好地予以操作,所以,在針對“生活區域”進行材料投放的時候就要堅持循序漸進的過程,依照嬰幼兒發展需求設置“娃娃家”,并放置塑料小碗、小勺子和娃娃,鼓勵幼兒給娃娃“喂飯”,材料數量和類型可以依照班級規模來予以調整;在基本掌握“喂飯”的動作之后,老師可以進一步設置“煤氣灶”和塑料鍋、道具食物等,鼓勵幼兒進一步掌握這些玩具的使用技巧;在此基礎之上,再增設一些“小動物”玩具充當娃娃的“客人”,增加小朋友熱情好客的品質,還強化了禮貌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三)保證層次性較強且人性化的材料提供
所謂材料的“層次性”指的就是為幼兒區域活動提供材料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每個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符合人性化要求,令每個幼兒都能夠在現有的基礎水平上有一定的提升。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家庭還是獨生子女,少部分家庭會有二胎,因此全家大人照顧一個孩子的情況是比較多的,什么都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很容易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發展緩慢;加上現在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孩子的玩具大多都是現成買來的,花花綠綠的玩具固然好玩,卻讓孩子也失去了自己親自動手的樂趣。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就可以參考小班幼兒的基本情況以及個性特征,提供“手腦結合”的鍛煉機會,滿足其實際需求,并在游戲中有所提升和收獲。比方說,在“藝術區域”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玩具總動員”的活動,提供彩色印章、貼紙、彩筆、毛絨球等常見裝飾材料,鼓勵幼兒使用它們去裝飾一些諸如小汽車或者其他小玩具,也可以“設計”一只蝴蝶的花紋等;美術天賦比較強的幼兒,還可以鼓勵它們直接進行獨立繪畫,畫出自己心中所想。這種鮮活生動的藝術活動,也是促進幼兒藝術內涵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提升游戲材料操作性和認知訓練功能
和嬰幼兒時期不同,在小班中學習的幼兒隨著年齡和身體功能的變化,手部動作獲得了明顯的發展,呈現出喜好模仿和擺弄事物的特征,依照該特征,老師可以在活動區中投放一些可供操作的材料。比方說“手工區域”中,老師可以組織“喂小動物吃飯”的游戲,首先和小朋友合作,在墻面上貼上森林的卡通圖案背景,隨后使用牛奶盒或者食品包裝盒做成動物的頭,之后再使用粘土或者橡皮泥之類的材料制作成不同的“食物”,將這些食物分別按照動物的習性放到“動物”的“嘴”里,在形象且生動的游戲活動中幼兒還增長了關于動物的習性知識,在制作中因為材料都是需要自己親自參與制作的,因此在可操作性上也滿足小朋友處于小班年齡段中精細動作的發展需求,全面提升了手部肌肉能力,另外,在將食物投放到動物的嘴里的過程中,也較好地提升了幼兒對于認知和歸納等方面的知識和基礎能力,可以說是滿足全面發展的需求的。
(五)拓展供應材料多功能性鼓勵自主探究
所謂“多功能性”就是指投放的材料應該盡可能具備高度的多方面應用價值,令幼兒能夠在游戲中“一物多玩”。通常來說,幼兒通過游戲活動完成的探索學習大多會衍生出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投放功能性較為豐富的材料,將會激發出幼兒的創作靈感,令區域活動具備更加鮮明的趣味性。例如,在“藝術區域”中,老師可以投放一些使用紙板、薄木板、粘土等材料,鼓勵幼兒分別制作成不同形態的小汽車;在幼兒們制作完畢之后,可以篩選形態比較好、較為精致的放置到“建構區域”中,也可以放置在“讀書區域”的書架上作為裝飾。另外,在“生活區域”中,幼兒使用粘土、橡皮泥等材料做出來的仿真食物也可以擺放到其他的區域作為裝飾物,令一物多玩真正落到實處,并且還促進了幼兒的制作熱情,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由此,老師投放材料中,需要充分結合材料性質和教育功能,令幼兒發展得以更好發展,留下探索的空間。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因為小班階段的幼兒在年齡特征上相對比較特殊,因此自我中心的特征相對明顯,且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所以,針對小班幼兒,老師預設活動和班級集體活動需要適當降低比例,加強個性特征方面的教育。區域游戲就是比較適合這種情況的活動類型,它能夠促進幼兒的自主探索和自由選擇,充分滿足幼兒需求。所以,在區域活動中,強調以幼兒為本的理念,立足幼兒的需要、興趣,并以此為依據開展教學活動,區域游戲重在培養幼兒的各種學習品質和意志品質等,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為幼兒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潘艷,吳玉蓮.STEAM教育理念“入戶”幼兒園[J].新課程(教研版),2017(7):130-131.
[2]吳夢霞.動其情·享于境·潤之心:小班情境性建構游戲中材料投放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8(43):187.
[3]曹艷.基于“課程游戲化”精神下小班美工區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研究[J].好家長,2019(12):45.
[4]許志霞.STEAM+理念下,小班幼兒戶外游戲中環境與材料的有效結合[J].讀寫算,2018(14):46.
[5]梁健霞,丁艷安.“多彩醒獅文化”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以白坭第二小學steam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4):166-167.
[6]鄭麗娟.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小班角色游戲環境創設策略的實踐研究[J].啟迪,2019(4):58-60.
[7]高秀平.基于主題背景下探析幼兒園區域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9(4):145-146.
[8]潘占宏,馬淑平.區域推進STEAM教育的策略與實踐研究:以長春市為例[J].中小學電教,2019(4):16-18.
作者簡介:
胡曉茵,陜西省西安市,西安市高陵區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