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最近幾年的時間里,國家對于教育的看重程度可以說是越來越高。一方面是因為教育是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另一方面是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受教育程度往往體現(xiàn)了該國的競爭力與持久力。因此,信息技術課程也在不斷的變化當中,以便能夠更加適應當前國家對教育的要求。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又存在著些許問題,試著對這些問題提出見解與看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學科定位
當前小學信息技術這門學科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與重視,并且變成每個學校必須完成的必修課。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提升,電腦等電子設備越來越被更多的家庭擁有,學生在操作電腦方面的需求與要求也隨之出現(xiàn)。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出現(xiàn)變化,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重點與目標也隨之有了變動。
一、新課程改革下的不同
在以前的信息教學中,眾多專家的教學研究已經(jīng)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方法體系,具有比較適合舊方式的教學操作方法。但也因此存在比較多的弊病,比如說往往是站在教師的角度,單方面以教師為主動者,忽略了學生在當中擔任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加入實際的教學互動中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接收著課堂內(nèi)容,學習的地點主要是限制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而能引起他們興趣的課外活動比較少,學生的主動性因此受到比較大的限制。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能夠主動掌握的知識也比較少。
新的教育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實質(zhì)應該是以學生個人的心智成長為基礎。在課堂中,學生應該是主體人物,他們應該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而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經(jīng)過不斷探索,發(fā)現(xiàn)適合學生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讓學生在教學活動當中更加積極活潑地參與進來,與教師一起完成課程目標。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nèi)容設置的合理性與層級性不夠合理。在低年級到高年級,教材內(nèi)容中重復的部分比較多,而且內(nèi)容的重難點程度也沒有一個很好的階梯。許多教師在進行教授時會因個人理解的不同而側(cè)重不同的方面,造成后續(xù)信息技術在教學時目的不明確,無法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與針對性教學,很容易出現(xiàn)教師付出很大精力準備的內(nèi)容學生卻覺得已經(jīng)學過不需要進一步學習的情況。
(二)對信息技術課程定位的錯誤。在目前的情況中,信息技術課程普遍被認為是副科,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付出很大的精力去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另外,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師除了負責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之外,往往還需要負責其他的臨時性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在教學科研上的注意力。有人認為信息技術教師只是在課堂上教學生玩電腦,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實際上不然,要準備出出彩的教學課件,信息技術教師往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與心思,才能夠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三)目前信息技術課程是以大班為單位進行教授的,教師往往難以顧及單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只能簡單地以某個標準線進行教學,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過分看重比賽。許多學校把信息技術的競賽當成是學校出彩的機會,從而過分地把學生往比賽方面培養(yǎng)而忽略了實際教學。
三、對問題的思考
(一)教材在內(nèi)容設置上要合理,并且體現(xiàn)出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知識遞進的階級性。內(nèi)容應涵蓋由淺到深的理論知識,這樣教師在教學時內(nèi)心有比較清晰的劃分與定位,學生在學習時也能有清晰的把握。
(二)正確給教師定位。在當前教育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承擔的主導作用仍然不可忽視,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很容易影響到教學效果。不管是小學還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都承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學生學習過程要受到老師的監(jiān)督與把握。
(三)要有足夠的意識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當前教育中的重要程度。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在于讓學生了解到與計算機相關的一些知識,同時能夠掌握一些軟件的使用技能與概念,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在相關方面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廣度,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認知能力,從而產(chǎn)生如處理信息、收集信息、歸納信息等能力。在學習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也是對學生的一次智力開發(fā)與思維拓展,充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時代的高速發(fā)展下,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之一,認真對待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有利于提高全體人民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既然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那么就不應該再將學科分為主次,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成材同樣重要,不可忽視。
四、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的路途是漫長而遙遠的,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與創(chuàng)新。教師要敢于打破窠臼,努力探索出適合新時代教育要求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汲取知識,成長為國家與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陸鐘興.如何在信息技術中“授之以漁”[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2).
[2]單春慧.信息技術課教法例析[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2).
[3]劉延水.淺談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課教與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2).
作者簡介:元亮亮(1986—),男,漢族,甘肅通渭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