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經典閱讀教學的開展對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學審美具有很積極的作用。教師應該切實地認識到經典閱讀開展的深遠影響,采取更為科學的教學手段將其深刻內涵傳達給學生。文章提出了三點開展經典閱讀教學的策略建議:合理教學目標下匹配教學資源,從教材出發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將生活元素帶入經典閱讀教學。希望在有效的教學策略下,經典閱讀教學的開展成為小學生的財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經典閱讀;實踐策略
一、 引言
語文教學具體可以分為很多個部分,其中經典閱讀在近些年推崇度越來越高,通過對經典文學的閱讀,能夠讓學生對其時代背景進行相應的了解,對于該區域的文化習慣具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很多教師展開的語文教學更多考慮到考試的問題,對于這些閱讀類文章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行閱讀,而其核心內容和本質內涵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無法實現透徹地學習。由此,教師應該具有正確的教學觀念,將良好的文學資源傳達給學生。
二、 在合理教學目標下匹配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與教學模式相匹配的情況下,才能促使語文教學效果得到切實地提升。因此,首先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從想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尋求與其相匹配的教學資源,同時教學資源要符合小學生客觀學習需求,具有推動小學生實現語文資源積累的作用。所謂經典閱讀教學開展的目的并非只停留在讓學生對于經典文學的閱讀和了解,更多的是想引導小學生對于其內涵實質展開深入地分析,同時培養分析文章的能力。由此,相適應的教學資源能保證教學效率事半功倍,教師加強對于教學資源有效性的篩選。并且對于相應的文章要具有不同的閱讀要求,例如一些經典的古詩詞,學生要做到熟練背誦且明確其含義,對于一些散文,學生需要做到熟練掌握,對于作者的心境和文章內涵清晰。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經典的閱讀資源,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也能夠用其來充實自己。所處的年級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識別能力具有明確的區別,教師為其提供的閱讀資源和制訂的教學目標是要從客觀條件出發的。
例如,教師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是“了解相應的外國文學”,針對這一部分,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所處年級階段考慮資源,如果是年級較高,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巴黎圣母院》或《悲慘世界》,而如果是年級比較小,可以讓小學生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文章立意比較明確,鼓勵人們要積極勇敢,不斷進取。
三、 從教材出發不斷創新教學手段
教材中提供給學生學習的文章必然是從眾多文學素材中精挑細選,考慮眾多,最后旨在呈現出最為合適、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不要浪費教材上的文學資源,將其中隱藏的內涵深意全面地展示給學生。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文章清晰閱讀的基礎之上,再對其中有特殊含義的詞語和句子進行深入地探討。最后讓學生完成熟讀或是背誦的要求。教師要明確的是,文章資源需要借助自己所采取的教學手段傳輸給學生,而想要學生良好地接受和內化文學資源,就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手段進行不斷地優化和改良,促使自己的教學手段與學生的發展需求呈正向關系。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對于長時間穩坐在座位上接受教師的知識傳輸,難以保證長時間的精力集中,而一旦有一部分學生注意力分散,那么就會影響到其他小學生的聽課質量,也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做到通過符合小學生趣味性的教學情境,降低小學生分散注意力的情況出現,讓小學生的好奇心持續性地保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良好體現,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視頻、圖片、音樂等形式,讓學生隨時對變化多樣的教學手段保持新鮮感,從而實現高效的學習。通過對閱讀資料的精彩呈現,促使學生能夠在其中汲取到更多的知識營養。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板報的形式,讓學生對于所學習的文章進行良好的復習和記憶,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在文章原本的主題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其進行情感和內容拓展,從而促使學生對于經典閱讀保持更為長久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選定一篇課文,首先讓學生對該文章進行簡要的范讀。教師再尋找該課文影視資源,將其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將其與自己閱讀的文章進行對比,進而會具有更為深刻地感受。完成教學任務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后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板報,同時其中還可以包含自己的想法。而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完成的作業,對于學生文章的了解程度進行清晰明確,從而明確之后開展教學的切入角度。
(二)充分發揮游戲和競賽的優勢
經典閱讀教學活動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相對枯燥的過程,而小學生這個階段最為感興趣的就是游戲,同時也是好勝心比較重的時期,教師就可以將游戲和競賽這兩個元素帶入進來,促使小學生對經典閱讀教學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想法,讓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首先,教師可以按照文章學習的過程以游戲關卡的形式體現,從而激發小學生在每一個學習環節都能盡己所能,切實地完成高效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分組進行實際演繹,通過視頻資料的示范,小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合力呈現一個完整的課文演繹,從而促使小學生實現更為深入的學習。教師對于學生演繹的結果進行評價,對于突出優秀的小組進行公開表揚,促使小學生對于表揚的期待被極大地滿足。
例如,教師在開展《駱駝祥子》閱讀課程過程中,為學生明確幾個教學環節:范讀,熟讀,明確每段的涵義,掌握文章中心,學習寫作技巧。教師根據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表現,給出相對積極地評價,推動學生追逐高效率,高質量的經典閱讀而努力。教師為學生播放《駱駝祥子》的影視片段,促使學生清晰動態表達手法,教師讓學生用演講、分角演繹的方式對文章用自己的解釋表達出來。
(三)根據學生層次開展有針對性教學
每個小學生的發展經歷都是自己用獨特人生去詮釋的,由此,所積累的語言條件是處在不同層次的,對于同一篇文章所產生的感情傾向也是不盡相同。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起學生之間的層次隔閡,用分層式教學來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首先,學習積累資源比較少,學習能力相對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提供情感程度不深,理解起來更為輕松的文章。而無論是學習能力和文學積累都處于中等情況的學生,教師為其提供的閱讀資源要比較弱的學生提升一個難度。最后是學習能力和學習資源積累都十分優異的學生,教師為其引入的文學資源情感程度比較深刻,閱讀難度也比較大。教師從學生的現實學習狀況對其開展小組式教學,讓小組內的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形成互補,最終呈現整體提升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開展經典閱讀教學活動時,通過長時間學習效果體現,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具有十分突出的效果,小組的構成是平等的,即學習能力和文學積累上有比較好,也有相對較弱的。教師引導小組內部學習能力弱向學習能力好靠攏,讓文學資源積累少的向基礎夯實的請教,從而實現全面學習效果的提升。但是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所謂的分層教學,并非意味著對于學習能力差學生的歧視,而是為了讓他們具有更為快速地提高。
四、 將生活元素帶入經典閱讀教學
教師在開展經典閱讀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學生對于教學活動開展的想法,為學生留下相應的時間和空間對所學內容進行思考,并且時刻關注學生的思考方向和討論內容,對于這個過程產生的偏離和錯誤,教師利用自己的指導作用將學生重新引入正軌。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憑空而來,都是要在相應的生活元素上,結合自己良好的表達能力呈現出來的。經典閱讀教學也要充分認識到生活元素對于文章講解的重要性,其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文章具有更為深入地認識,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形成主動觀察的習慣。教師可以從一篇文章的生活片段入手,對文章進行講解,之后讓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類似的經歷,再結合自己的想法對于文章開展良好的闡述。教師為學生推薦一些生活氣息比較濃重的文章,讓學生在課下時間對其展開有效地閱讀,促使學生對于生活和文學的關系具有更為深刻地認識。
例如,教師在開展《朝花夕拾》閱讀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歷去學習。這本著作生動地描寫了魯迅先生在青少年時期的生活過往。里面具有大量的對于生活細節的描寫,促使學生能夠在細節處感受到生活和時代的熏陶。教師可以挑選其中一個“五猖會”部分,其中魯迅對于父親的描寫與現實中很多父母十分相像,他們過于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用功努力,卻看不到孩子在兒時對于快樂成長的需求。有過類似經歷的小學生能夠對這一部分具有更為深刻地見解,并結合自己的想法感同身受魯迅少年時的痛苦。而沒有如此成長經歷的學生也具有認識另一面的機會,從而為自己對于生活更全面地認識提供素材。完成閱讀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與其他學生進行探討,對于其中具有時代背景部分進行相應地講解,促使小學生打開自己局限的認知面。而有討論的地方就會有爭論,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爭論引導到一個正確的方向,開展良好的學習。
五、 結語
小學階段開展的語文經典閱讀課程于小學生來說,對于文學資源的積累具有更大地幫助,而通過教師開展的更為多樣性,與學生性格相符的教學手段,能夠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具有更多的知識積累和情感體會。因此,教師應該對于經典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經典閱讀課堂的呈現形式展開更多的考慮。從而促使經典閱讀為小學生帶去更多的文學營養,并且為其之后實現更為深入的了解文章提供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微.淺談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讀寫算,2019(34).
[2]付曉敏.淺談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中華少年,2019(34).
[3]高順太.淺析小學語文中的經典誦讀教學[J].新課程研究,2019(30).
[4]劉磊.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經典誦讀整合的教學探析[J].新智慧,2019(33).
作者簡介:
沈建金,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霞寨中心小學。
課題來源:平和縣小學(幼兒園)教育科研課題,課題名稱: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XZZXKTYJ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