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靖城中學 黃小梅
初中數學課程作為銜接小學和高中階段數學知識的橋梁,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強化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谒刭|教育和新課標改革的理念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落實“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概念,創新優化教學設計,挖掘學生潛力,以下是筆者的幾點心得。
隨著初中校園各類教學設備的普及和硬件提升,為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合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基礎。通過信息技術輔助設備和網絡平臺,教師可以整合豐富的網絡平臺教學資源,也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借助多媒體設備轉化為具體的圖形、線段和圖像,進一步降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難度。其中,幾何畫板作為近年來被廣泛應用的數學教學輔助教具,在這些方面表現不俗,是初中數學教師進行幾何問題教學的良好助手。
例如,在學習“探索平行線的性質”相關教學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圖片和視頻(常見的斑馬線、鐵軌、橫格紙等),創設生活化情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向學生提問:我們已經學習過直線平行的定義,那么相互平行的一組直線之間有何性質?若兩直線平行,截線過直線產生的各種角有什么關系呢?接下來讓我們動手試一試。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幾何畫板換一組互相平行的直線,加一條截線與之相交,標出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通過幾何畫板測量這些角的讀數,得出與教材內容相符的結論。這樣數形結合進行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用“運動”的角度觀察、從精確的方向分析、用邏輯推理的形式來論證問題。
又如,在學習“圓周角與圓心角”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幾何畫板畫出弧AB,使∠AEB為圓周角,∠AOB為圓心角,點E位置不斷移動,讓學生測量∠AEB的大小,觀察∠AEB、∠AOB之間的數量關系,合理想象和猜測圓周角與圓心角之間的規律。這樣進行教學,教師結合幾何畫板的應用,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導學法是基于“以學定教,動態生成”策略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以問題作為“鑰匙”,結合教學內容“穿針引線”,帶領學生逐步拓寬數學思維,思考并解決數學問題,達成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邏輯體系、提高數學核心素養的優良途徑。
以“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巧妙的問題設置,開展問題導學教學。問題一:大家能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嗎?(學生回答180°)問題二:(出示正方形)針對這個正方形,大家怎么求內角和呢?(學生回答:通過量角器測量,或者四個內角為90°,相加得出360°)問題三:如果是五邊形、六邊形,在沒有量角器的情況下,你將如何進行內角和的求解呢?(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將其分成三角形求解)問題四:如果有一個封閉多邊形,其邊的數目為n,你能推導出它的內角和公式嗎?(學生推導得出n邊形能分成(n-2)個三角形,故內角和為(n-2)×180°)最后,教師讓學生把上述公式代入已經求得的三角形等圖形進行結論驗證,這樣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探究任意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能夠使學生逐步形成數學知識網絡及邏輯體系。
合作學習基礎上的翻轉課堂是一種轉換師生地位的新型教學手段,通過這種方式,師生完成角色互換,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導者,能夠有效促進師生之間和學生內部的溝通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章節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A、B、C、D四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教材內容的學習,并通過組間協調各自認領課前導入、公式講解、原理分析、課堂練習四個模塊的教學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制作PPT 課件并落實課堂講解的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并在課堂講解時認真記錄反饋意見,將其傳達給學生。這樣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性,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總之,基于素質教育理念下的當代初中數學課堂應當更為開放活躍、科學高效,這就要求廣大初中數學教學工作者將優化教學設計作為課前準備的重中之重,正確解讀教學任務,創新教學手段和課堂開展模式,指導學生從更高的學習層次和學習視野實現個體的進一步發展,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課堂參與熱情和綜合學習能力,為我國現代社會培育更優秀的數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