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許鎮鎮中心小學 章相會
數學教學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都是小學教育的難點和熱點話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和機械地接受理論知識灌輸,極大程度地消減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限制了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實現自身教學觀念由舊向新、由應試向現代的轉變,將生活因子滲透課堂教學之中,指引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新知去看待生活事例和處理生活問題,進而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知識有著極強的抽象性和系統性的特點,這對于思維方式形象化的小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加上部分教師教學觀念存在應試性和滯后性的特點,使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低下,很容易產生厭惡和畏難心理。而教師將生活因子滲透于數學教學之中,為數學課堂注入學生熟悉的生活氣息,能夠轉變以往無趣且枯燥的課堂環境,讓數學課堂更具活躍性及趣味性,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將生活化教學與課堂教學進行深度融合,運用生活事例或問題來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和深刻地體悟到數學知識的內涵和精髓,促使數學教學效果得到有力提升。第三,增強綜合能力。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依然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將生活化教學與數學學科教學進行緊密融合,能夠激發起學生的新知運用意識,促使其數學實踐及綜合能力得到充分良好培養。
小學數學課本內容均來自實際生活,通過對新課標的解讀我們了解到,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重視對課本內容的歸納與總結,將生活因子與課本內容進行深度融合,以此深化學生的數學認知,促使其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教授“軸對稱”的知識點時,教師可指引學生觀察和尋找教室以及學校內具有軸對稱屬性的物體,如黑板、講桌、操場、籃球架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同時讓他們能夠更加直觀和深刻地認知到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與特征,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具有生活性質的教學例子滲透課堂之中,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悟到數學知識的內涵及價值,讓其數學運用意識得到良好的培養。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時,教師可將超市購物的例子引入教學之中,以此來讓學生更加便捷地掌握章節知識的要點。又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可將生活中分蘋果的事例引入教學之中,以此深化學生對于分數的認知,激發其數學運用意識。
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師不但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理論新知的教授,同時更應該積極致力于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將小學生喜愛活動的特點作為教學基點,積極開展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例如,在教學“統計”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將學生的身高、愛好、數學成績、生日月份等作為生活案例引入教學之中,指引學生進行數據統計,并繪制相應的統計圖,這不但能夠讓學生的自學意識和知識運用意識得到良好的培養,同時也能深化其對于章節內容的認知。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存在程序化和官方化的特點,這樣雖然能夠展現出教師的職業素養,但很容易讓課堂氛圍變得無趣和枯燥,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學習壓力,甚至會讓他們產生厭惡和畏難的心理情緒。對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重視生活化教學語言的運用,通過簡單易懂的教學語言,讓學生能夠更加便捷地掌握數學知識要點,增強師與生之間的情感,讓數學課堂變得溫馨和高效。與此同時,教師也做好教學觀察工作,精準掌握學生的學習實情,對于學生的生活及學習作出及時的點撥,指引他們以正確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幫助其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進而使生活化教學的作用與優勢得到全面發揮。
總的來說,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革新自身數學教學觀念與方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構建趣味性、實效性兼備的課堂學習環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全面健康地發展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