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彥
南通市通州區劉橋中學原為一所有著幾十年辦學傳統的完中學校,因區域規劃調整,自2015 年下半年起,轉為純初中學校。高中學校原有的設施設備、管理體系、教師配備大部分傳承下來,這對轉型后的學校而言,有利有弊。如何趨利避害,優化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在反思、探索過程中,我們提出“美美”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努力將費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思想轉化為管理理念與管理措施。其中,加強社團建設就是彌補日常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舉措之一。
劉橋中學作為一所農村初中學校,加強社團建設是必須也是必要的選擇。
1.加強社團建設,是農村初中學校突破瓶頸、發展特色的必經之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迅猛發展,初中生源日益向城區學校遷移,不少農村初中學校生源數量銳減,質量下滑。同時,社會大眾對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的關注,促使農村初中學校狠抓教學質量,導致校際同質化趨勢日益顯著。而社團建設是提升學校質量、發展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言自明,它可以培養學生興趣,拓展學科教學,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形成校本特色。
2.加強社團建設,是農村初中學校扎根鄉土生態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一所有著七十多年辦學傳統的老完中學校,劉橋中學校園文化必然帶有濃厚的鄉土特色。劉橋地區特有的楹聯詩歌、板鷂風箏等地方文化及其內蘊精神,已與學校發展密不可分。從某種程度上說,學校的文化建設來自鄉情鄉韻,也反哺鄉情鄉韻,是鄉土文化生態圈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學校為社團建設提供全方位、全過程保障,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保障基礎架構。學校校長室牽頭組成校社團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各條線,為社團活動正常開展提供保障。教務處的一位主任作為主要負責人,負責社團項目的確立、指導教師的安排、各社團成員的形成和管理、活動時間和場地的協調,等等。與每周一下午全校安排閱讀課、每周三中午全校觀看紀錄片一樣,每周三下午第四節的社團活動課,已經成為我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校特地申請建設了歷史、地理、書法、科技等多個專業教室,保障相關專業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
2.保障各展所長。農村學校的社團建設,關鍵在于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這些教師或有專業特長,或興趣廣泛,具有獨特專業能力或人格魅力。學校在對教師隊伍整體評估的基礎上,依據學校傳統和教師特長,確定了足球、籃球、毽球、健身、素描、書法、文學、科技等項目,由這些方面有特長的教師擔任社團活動的輔導教師。
3.保障特色升格。一是注重制度管理。活動開展的巡視、點名、特殊情況處置等均有具體要求。二是注重成果展示。學校借助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等全校性活動平臺,展示社團活動成果,提升成果品位。三是注重升格推廣。在校級評比展示的基礎上,為社團成果展示提供更高級別的平臺,如組建代表隊參加省市區三級陽光體育運動會、“三獨”比賽、書畫比賽、作文比賽、科技比賽等。及時將學生的優秀作品匯編成冊,積極推廣,以此促使一些項目成為學校特色亮點。
4.保障績效呈現。社團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必要補充,難免會被邊緣化,計入工作量不成問題,但社團指導教師的績效常常得不到體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學校績效方案制定之初,就將這方面工作績效整合到教育教學質量范疇內。如相關社團在區級及以上比賽中獲獎,學生作品在區級及以上報刊發表的,均計入教師輔導獎,且有一定的獎勵力度。
發展學校社團,激發了廣大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未得到彰顯的學習熱情和生命活力,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管理機制的有效推動下,多個社團項目已成為我校的特色亮點,這得益于我們多年來的“四個堅持”。
1.堅持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教學之根。培養學生興趣愛好,點燃學生思維活力,端正學生生活態度,調整學生生命狀態,引導學生向“真、善、美”發展,這是我校社團建設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路徑。
2.堅持著眼大局。社團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主體工作的必要補充,與學校日常工作相得益彰,水乳交融。社團活動不能減弱主體工作,也不能淪為形式,是我校社團建設工作的重要原則之一。
3.堅持“美美與共”。客觀上,社團輔導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要優于大部分社團學生,但隨著活動的展開,一定會有學生脫穎而出,甚至水平超過教師。這就要求教師不斷自我提升,以適應新的局面。因此,學校社團活動最能體現教學相長,是師生共同進步的練武場。從這點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就不僅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還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動態相長。
4.堅持特色發展。扎根劉橋這片鄉土,我們的社團建設注重鄉情守望。例如周永雷主任帶領學生研究板鷂風箏的繪圖與制作。丁鋒老師帶領學生進行鄉野調查,發現鄉村自然之美;組織學生訪問“劉橋菜刀”傳承人馬春芳老人,探索傳統技藝與傳統精神。扎根鄉土,守望鄉情,讓廣大學生更愛學校,更愛家鄉,學習的勁頭也更強烈。
當然,與城區規模較大的學校相比,我們這所農村初中的社團建設在項目的廣度、活動的深度、站位的高度等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我們相信,行能致遠,只要行,就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