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初級中學 張海霞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忽略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總以為這是語文學科的事情,實際上,學生在數學解題中表現出對數學的定義不能完全理解,不能讀懂題目的要求等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學生沒有較強的閱讀能力,這就要求數學老師應當重視學生對題意的理解,也就是把數學閱讀作為一種能力去培養。結合教學實踐,筆者嘗試根據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現狀,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數學語言像其他語言一樣,是需要通過閱讀不斷積累的。學生如果只靠教師平時的講解積累自己的數學語言,是遠遠不夠形成數學語言體系的。學生還需要在課后閱讀教材及相關資料,在吸收了大量的數學知識以后才能形成自己的數學語言。在開展數學閱讀的時候,需要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總結能力和記憶力等,綜合思維能力,才能鍛煉自己的數學閱讀能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也是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以數學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導學生在數學的世界里不斷探索、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閱讀情境或劇情,運用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數學閱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來了,同時也降低了數學閱讀的抽象性。
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必須開展相關的專題訓練,這樣教師可以通過批改試卷發現學生在數學閱讀能力上的薄弱點,然后針對每個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培訓。在培養數學閱讀能力的時候,鍛煉學生的讀題技巧非常重要,如果學生不能讀懂題目,就不能正確地解出答案。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求學生在確保理解題目的同時提高審題速度,在閱讀題目的時候要學會抓關鍵點,避免“踩中陷阱”。在閱讀字數較多的題目時,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能急躁,最好為了抓準關鍵點反復閱讀。目前,許多初中生在閱讀數學題的時候往往不能快速找到關鍵點,這是因為許多數學教師只針對易錯題型進行講解,而不重視專題訓練。實際上,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意識可以幫助學生在考試的時候節省閱讀題目的時間,并且快速理解題意,找到關鍵點,提高答題的正確率。例如:小明帶著小狗從外婆家回來,小明與小狗一直勻速前進,小狗回到家時,小明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小狗到家后又返回接小明,一直到小明回到家中才停。若小明家與外婆家相距800 米。問小狗跑了多遠?這個問題文字較多,可以得到的數字信息較少,學生容易被題目迷惑而找不到關鍵點。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題目中的關鍵點,如“小狗回到家時小明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說明小狗的速度是小明的3 倍,學生可以知道小狗跑的路程也是小明的3 倍。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需要大膽質疑。例如,德國數學家須外卡爾特在研究歐幾里的《幾何原理》的時候,就通過推理提出質疑“三角形內角和在任何情況下都等于180°”,后來德國數學家黎曼從須外卡爾特的理論中計算得出,“在地球面上,三角形的內角和就大于180°”。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勇敢質疑,避免思維固化的現象。數學題的答案雖然是固定的,但很多時候存在一道題有多種解法的現象。學生可以在閱讀題目的時候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可以通過研究問題發現新的解題方式,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開闊自己的思路。通過質疑,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全面思維的能力,使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更加細心。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并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溝通是最好的反饋機制,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地反饋給教師,并且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反饋不僅僅是反饋給教師,學生也可以通過反饋得出自己對數學學習的掌握情況,以便合理調整目前的學習方式和時間安排,加強數學學習能力。
學生的閱讀能力取決于學生的思維水平,而且數學閱讀對思維水平的要求更高,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數學閱讀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發展情況調整學生的數學閱讀材料,并且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開展專題訓練。在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情況下,全面發展各項綜合能力,不僅提高數學成績,而且為日后的學習能力發展打下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