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暉
(吉水縣進士學校,江西吉安 343100)
課外閱讀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量,對學生良好學習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方面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前課外閱讀教學的需要,因而將微課加以科學運用就顯得較為重要,這是改變課外閱讀教學現狀的新型教學模式。
1.學生課外閱讀量較少。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少的問題比較突出,由于課內的知識學習任務比較重,學生很少有時間來學習課外的內容,在課外閱讀知識的學習方面存在著效率低的問題,這必然會影響課外閱讀教學的質量。
2.課外閱讀缺乏教師指導。教師的指導有助于促進學生高效學習,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由于日常的教學壓力比較大,沒有多余的時間來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缺乏科學的方法,從而造成課外閱讀學習效率低的問題。
3.課外閱讀較為隨意。教師對高段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沒有設立明確的目標,使得學生在接受課外閱讀知識內容的時候存在著隨意性的問題,這必然不利于提升課外閱讀教學質量。
教師和學生過于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只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質培養,課外閱讀教學的功利性特點比較顯著,對課外閱讀陶冶學生情操及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價值沒有充分重視,這種功利化的思想必然會影響教學的質量。另外,受課外閱讀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和學生只注重課內的閱讀學習,而忽視了課外閱讀知識的學習和教學,這必然會造成教學效率低的問題。
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應用方面要加強重視,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適應當前學生學習發展的需要,只有將新的教學模式和課外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升課外閱讀教學質量。
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應用,將微課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為提升課外閱讀教學的質量起到積極促進作用。課外閱讀教學工作的實施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手段。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將微課教學方式加以科學運用,通過發揮微課的豐富性和教學資源的優勢,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有了進一步提高。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基礎是興趣,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才能更加主動積極地進入閱讀氛圍中。而微課的應用在這一過程中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微課的教學方式應用下,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為學生課外閱讀進行高效指導,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閱讀學習中。教師為學生推薦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課外閱讀內容,如將《哈利·波特》這一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作品推送給學生,學生在觀看微課的內容時,就會興致勃勃地進入閱讀的氛圍中,被作品中的豐富想象力所感染,從而提高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為充分發揮微課的作用,結合課外閱讀教學的需求明確目標,調動學生課外閱讀學習的動力。在課外閱讀目標制定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收獲,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需要來設置相應的目標,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微課的應用也要能夠與課外閱讀教學目標相結合,將微課的應用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比如在學生閱讀《西游記》時,教師使用微課開展課外閱讀教學,從教學目標方面加以明確?!段饔斡洝纷鳛槲覈诺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感受,以人物形象的理解作為重點目標開展教學活動,這就能讓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化。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章節內容進行閱讀,記錄人物形象特征,并在課堂中向學生進行分享。微課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有明確的方向,按照既定的目標展開學習,從而使學生課外閱讀具有針對性,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
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考慮,注重微課制作的質量控制,從基礎層面予以強化,才能為課外閱讀教學質量提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保障微課的制作質量,從整體上提升微課的應用質量水平。微課的制作內容要和課外閱讀教學的要求相契合,注重科學化設計,發揮課件的積極作用和價值。通過微課的制作來引導學生瀏覽文本,讓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感知內容,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注重故事內容的梳理,從而為學生深入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在微課制作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將碎片化內容呈現出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進行感知。微課的制作內容方面要注重體現內容的豐富性,綜合運用圖片、聲音和文字等知識載體方式,調動學生的感官,促進學生深入課外閱讀氛圍中,真正為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教師要從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方面加強重視,發揮微課的作用和價值。教師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針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在觀看課件時對課外閱讀的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從而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比如學生在閱讀《紅樓夢》時,文中的人物關系比較復雜,教師通過微課中的思維導圖呈現人物關系,幫助學生明確人物關系,這為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和效率起到促進作用。
總之,教師要充分注重方法的創新應用,將微課加以科學運用,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為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從而真正有助于學生可持續學習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