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吳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愛德校區 謝雪芳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今日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明日可能就“過時”了,所以比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筆者在課堂上通過“讓學”,即“讓學生學”,教會學生自己學習。該學生說的就讓學生說,該學生思考的就讓學生思考,該學生操作的就讓學生操作,該學生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
本文充分體現了課堂變革的實質由“教”向“學”的轉變。筆者以四年級WPS文字中《插入圖片》一課為例談談做法:
給文檔配上圖片是學生常用的一個基本技能,也是非常實用的技能,這個內容學生本身就比較喜歡。在課堂上筆者追求的不是簡簡單單地讓學生學習好相應的技能,而是讓學生體會其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讓他們真正想要學習。
正值秋季,學校要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四年級是去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學生們對于外出游玩可謂樂此不疲,一個學期就盼著這么一次。于是,筆者結合這件學生感興趣的事,創設情境: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大家有去過嗎?沒關系,為了讓大家事先對它有一定的了解,老師請五年級的哥哥姐姐幫忙制作了一份資料介紹,男生隊和女生隊各一份。下面請大家來做評委,評一評哪個隊做得好,為什么?
男生隊的是純文本的,女生隊的是圖文并茂的。不用說,大家都認為女生隊的做得好。同時,學生們也發現了圖文并茂作品的好處,從而筆者引導學生說出了圖片在文章中的作用:生動、鮮明;修飾、美化文章;圖文并茂、吸引讀者。接著順利引出課題:插入圖片。此時,學生們都已經躍躍欲試想要學習新本領了。
在這個環節,筆者通過創設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并讓學生當評委,學生們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積極性更加高漲。同時,學生也充分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五年級的哥哥姐姐能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設計作品,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
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居于核心的地位。評價任務與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展開,都將圍繞學習目標進行。對于一節好課來說,目標不是萬能的,沒有目標是萬萬不能的。因此,教師們要從課標出發,以學生為中心,合理設計評價任務。
本課筆者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一共設計了四個任務,同時也是四個評價目標,以評價引領教學。
評價任務一:我會讀,我會做。閱讀課本第29頁中:插入“來自文件”的圖片。嘗試給“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文章插入1~2張合適的圖片。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有很多景點,教師給學生準備了各個景點的配套圖片,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喜好給文章配上圖片,自學能力比較強、動作比較快的學生可以插入兩張圖片,這樣就有更多的練習機會。
簡單明確的學習任務,親切的語言,使學生目標明確,又樂于主動學習。
評價任務二:我會修改。調整圖片到適當的大小和位置;給圖片設置不同的文字環繞方式,觀察它們的區別。
圖片插入以后有一系列相關的問題,插入圖片的目的是使文檔更加美觀,這就涉及圖片的大小是否合適,位置是否恰當,等等。這個任務是在學生完成評價任務一以后才會出現的對一些問題的化解。所以,筆者采用的主題詞是“我會修改”。圖片的大小要根據文本的需要、個人的審美等多種因素來調整,但并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修改大小,那具體怎么調整呢?筆者先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有些問題是很明顯的,有些問題是隱性的,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嘗試機會。交流反饋環節,也就是評價環節,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調整圖片的方法,如調整圖片大小、位置,使用環繞方式等。
評價任務三:自學課本第31~32頁,嘗試使用“截屏”功能插入一張合適的圖片,使“蘇州太湖濕地公園”這篇文章既美觀又合理。圖片一定要與文字相匹配,否則不僅起不到美化的作用,反而會畫蛇添足。在給學生提供素材的時候,教師故意少提供了“天鵝湖”的照片,從而引出“截屏”功能。
教師引導學生:我們平時生活中需要圖片,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獲取?大多數學生都知道上網查找。如何快速地將網絡上的圖片插入文檔中呢?WPS文字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截屏功能”,筆者給學生提供了一段自學視頻。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觀看視頻更加直觀地了解相應的方法。
本課的第四個評價任務是“自我評價”。筆者采用電子文檔的形式完成自我評價,完成前3個任務的學生可以給自己插入3個博士徽章。這部分是本課最后的一個評價環節,同時也是一個鞏固應用的環節。插入博士徽章,即插入圖片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具體插入什么圖片,筆者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可以是筆者提供的博士徽章,可以自己上網搜索,也可以使用在線圖片,這就考查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功成身退,退居二線。實際上,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學生在完成一個個評價任務的時候,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探索情況,要善于抓住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意外”,合理引導,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深度學習。
本課的四個評價任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插入圖片的兩種方法,以及修改圖片的大小、位置等方法。
評價任務一的學習任務很明確,學生自主嘗試以后適當進行交流反饋,PPT出示:討論在操作中遇到什么問題?怎樣解決?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及時呈現,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控學習進度,并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操作演示講解掌握新知。
評價任務二是修改圖片,有些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很順利,也有些學生會碰到一些麻煩。操作順利并不代表他已經掌握了相應的方法,相反,碰到困難的學生如果解決了問題,那么他掌握得反而更加牢固。因此,拋出任務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然后再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習、探索。要讓學生充分嘗試、充分體驗。實踐出真知,只有經歷了,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相應的知識點。比如,調整圖片的大小時有8個控制點,那么怎樣調整才能不破壞圖片原有的比例呢?有時一不小心圖片就變形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圖片插入以后,很難移動,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在嘗試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把學生推向深度思考的空間,只有學生親身經歷的問題,他們才迫切想要解決。
評價任務三是“截屏”功能的學習,在這個任務的學習過程中,筆者特別強調:有些圖片可能只需要其中的一部分,這個時候使用截屏功能更有意義。
評價任務四 “自我評價”,這個評價任務的設計,既起到了自我評價的作用,又起到了鞏固應用的作用。同時這個任務有一定的開放性,因此給學生留出了自我創新的空間。
本課充分體現了課堂變革的實質:由“教”向“學”轉變!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通過設計一個個合理明確的評價任務,引領學生學,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通過巧妙的引導,讓學生深入思考,從而學得更深入、更有效,真正起到深度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