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海
(武威第二十三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國教育大會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多年之后,德智體美勞再次明確出現在基礎教育的視野中,具有顯著的新時代意義。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在這“五育”中,德、智、體的受重視程度不言而喻,美育也可以在藝術課程中得到培養。相比較而言,勞動教育面臨的挑戰更大,這與教育評價的導向有關,也與具體的教學實踐價值取向有關。一線教師往往無法改變教育教學的評價,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用自身的教育理念引導教育教學實踐。
勞動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和高尚的品質,培養學生必備的勞動品德和創新精神。但是,在勞動教育課程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無論是課程改革還是核心素養,都在強調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實際課程建設中,德育可以通過綜合素質評定來促進,智育可以通過考試來實現,美育也有藝術課程建設,唯獨勞育幾乎完全被邊緣化。這是一個非常嚴峻也非常實在的問題,這實際上也是一個認識問題,從問題解決的邏輯角度來看,如果不解決認識問題,那有效的實踐是無法展開的。
雖然勞動教育在初中課程體系建設中被邊緣化,但是在日常班級值日活動中,學生每天打掃班級衛生。但從“勞育”的角度來看,學生對這些活動的參與,很難達到勞育的效果,因為參與勞動的過程與勞育并不能畫等號,要想實現“育”,就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和科學的過程設計,而當前的學生對勞動的參與,只有“以身體之”的過程,沒有“以心悟之”的過程,顯然達不到勞育的效果。
家庭、社會對勞動教育的認識有偏差。人們對獨生子女的研究已經有數十年,盡管已經放開了二胎政策,但是此前形成的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認知,已經決定了家庭教育基本上將勞動教育排除在外,“勞動由我們來做,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這種樸素的家庭教育觀認為勞動與學習是相對的,是取后者而忽視前者的。而沒有了家庭教育的支撐,也就很難在社會教育上形成共識,即使學校有意識地加強勞動教育,往往也是有心無力的。
筆者考慮到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地位界定,將家長的作用與角色界定為“助攻”,強調家長的助攻角色,不會影響學生與班主任的地位,同時凸顯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有家長助而攻之,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與勞動習慣形成才有可能得到保證。
同樣的勞動行為,在具有三方協同的實踐思路和促進學生成長、落實核心素養的目標之后,實踐的目標、行為與意義都會有相應的變化。例如,學生分小組打掃教室,制定衛生檢查標準。這是最核心的兩個工作:學生勞動任務的分工必須保證公平,而要保證公平,就必須有科學合理的分工機制,于是“分工者自己最后選擇勞動任務”就成為最終的選擇之一;檢查標準需要制定者在實踐中形成,需要實踐者也就是學生更多的實際參與。
筆者關注學生的勞動過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最初的時候,勞動分工會有不公平現象,于是所有人都會思考:怎樣的勞動分工才是公平的?其實除了“分工者自己最后選擇勞動任務”之外,學生還摸索出了另外一個操作方法,那就是“勞動任務的輪流替換”,前者指向每次勞動,后者指向一個時間段內的勞動;而無論是擦黑板、擦門窗還是擦玻璃,或者是打掃室內、打掃室外,都有了全員能夠接受的標準。學生還摸索出一些細節,如擦玻璃先用濕抹布,后用干軟的面巾紙,就能擦得非常干凈,從而達到自己制定的標準……這樣的行為,必須在家庭勞動中鞏固成果,此時家長的助攻角色就顯得非常重要。筆者經常提醒家長給孩子布置勞動任務,讓家長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勞動表現及進步情況,通過這樣的努力,也就讓三方協同落到實處。
學生對勞動的參與度會提升許多,勞動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任務,而是一個有研究價值、有所獲的過程。這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勞動認識,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要想將勞動教育從理論上的可能性變成現實中的可行性,那就必須建立三方協同的思路,也就是將學生、家長、班主任三方協同起來,以在勞動教育上形成合力。已有的經驗表明,在學生、家長、班主任三方協同教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在實施勞動教育的時候,一方面要保證學生、家長、班主任三方協同,另一方面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是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發展需要的。
以學生為主體不是只考慮學生一個因素。勞動教育也需要在教師的主導下,借助家長甚至社會的力量進行教學活動。核心素養強調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尤其強調適應學生的社會發展與終身發展。仔細研究核心素養的這一定義,可以發現它與勞動教育密切相關,“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要想實現,就必須堅持“五育并舉”,強調要補齊勞育這個短板,這樣才能為核心素養的落地奠定基礎。
勞動教育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關系到社會和諧、文明進步和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理解勞動教育,了解勞動教育的新形勢、新要求,創新勞動教育途徑,讓學生真正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學會勞動。勞動教育能夠在教學中發揮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豐富課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