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良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是全國知名特級教師、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李庾南老師首創的教學方法。1985 年,《江蘇教育》以《怎樣上自學課——“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課型介紹之一》為開篇刊發了李庾南老師的系列文章,詳細介紹了“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不同課型的操作要義和實施流程。在那個“師”本主義盛行的時代,李老師的這一創舉給當時的初中數學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是課堂改革帶來了一縷新風,影響和推動著近30 年來的中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
伴隨著國家層面課程改革的啟動和推進,“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探索通過10 個省級課題的相關研究,依次經歷了以“學法與教法”為主題的起步階段,以“學程與教程”為主題的發展階段,以“主體與學力”為主題的高潮階段和以“風格和流派”為主題的深化階段。隨著探索的深入,“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及相關成果獲得了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江蘇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江蘇省第三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項教育教學科研方面的大獎。眾多獲獎的研究成果,見證了李庾南老師及“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研究團隊的辛勞和汗水,也不斷刷新著人們對“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認識,使之成為一線教師教法學習與借鑒的對象。
為了讓“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惠及更多的師生,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推動下,我們先后成立了江蘇省李庾南數學教學研究所、李庾南實驗學校總校、“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全國研修與推廣中心等部門或機構,著力推廣“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和李庾南老師的數學教育思想。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的組織下,我們先后進行了四次全國的研修與推廣活動,參會人數累計超過5000人。我們建立了“實驗學校總校→實驗區→實驗學校→種子教師→一線實驗教師”五位一體的研修與推廣梯隊,在南通、宿遷、蘭州等地成立了“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實驗示范區,全域推廣“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吸納非實驗區的近百所學校成為李庾南實驗學校,校域推廣教學法;在非實驗學校選出種子教師,在班域范圍內推廣教學法。如此層級推廣,數以萬計的初中數學教師參與到教學法的研修與實踐中來,教學法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為了推廣“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李庾南老師不僅上示范課,還對一線教師的課堂進行現場指導,為眾多一線教師提供了示范。除了依托李庾南老師的現場示范指導外,我們還依托各地的教育科學研究中心(院)以專項課題研究、主題論文評比、學科教學競賽等多種方式,讓更多的初中數學教師參與進來,通過學科組、實驗學校、實驗區的逐級選拔和集中研修,不斷加深教師對“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義的認知,提升他們應用“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開展學科教學的能力,讓教學法的育人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發揮。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李庾南老師獨創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就在南通這片教育沃土扎下了根。伴隨著教學法的生長,李庾南老師及其團隊以多種方式給全國初中數學教育提供了可以復制的樣本,給一線課堂不僅帶去了先進的課改理念,還提供了可以直接參照的教學流程與方法。教育是需要情懷的!在數學課需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當下,年過八旬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李庾南老師就有著這樣的情懷,仍然帶領著她的團隊在豐富與發展“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內涵,依然在不斷拓展著教學法的推廣方式和實踐范圍,其目標明確,那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成長,讓更多的人、學校和地區在教學法的實踐中受益。對此,我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