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玲
(滑縣水利局 河南 滑縣 456400)
滑縣地跨黃河、海河兩大流域,總面積1814km2,黃河流域占97%,海河流域占3%。其中黃河流域骨干河道23條,滯洪區面積達572km2,涉及到11個鄉鎮,60多萬居住人口。
為切實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2019年以來,滑縣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水利部的統一領導下,按照省檢察院和黃河水利委員會“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的工作部署,縣檢察院、滑縣河長制辦公室、滑縣黃河河務局聯合組織召開“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動員會,建立了環境治理與司法保護協作新機制,成立了聯絡督導組,明確了各級各部門責任。并由縣檢察院、縣河長制辦公室、縣黃河河務局聯合組織,徒步對金堤河全線鄉鎮上報的黃河流域“四亂”問題進行核查,建立問題臺賬31處。對“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集中整治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各部門積極主動作為,切實履職盡責,集中力量整治“四亂”;對“清四亂”專項行動實行“一單四制”(一單:四亂問題清單。四制:交辦制、臺賬制、銷號制、通報制)管理。截至目前,所有問題全部整改落實到位。封堵整治金堤河白道口村入河排污口1處,金堤河白道口西英公村排污口經核查不存在;清理涉河違章建筑物、阻水土埂、阻水樹木21處。清除沿河企業養殖污染4處,金堤河棗村白家莊段的一處臺賬登記污染企業經核查為在河道管理范圍之外,且現在沒有經營養殖,不存在河道污染現象,可以銷號;進行水環境治理,清理河岸垃圾3處。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講話精神,由縣發改委牽頭、相關部門配合,對黃河流域河道生態發展進一步規劃編制,在解決好“四亂”問題的前提下,從根本上優化整個水生態環境。
滑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古黃河沖積平原,成土年齡短,質地疏松,地形平坦,土層深厚。全縣總人口140萬,面積1814km2,耕地195萬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又是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中國小麥第一縣。隨著工農業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資源需求快速增長,農業年用水23110萬m3,城市生活用水8050萬m3,工業用水950萬m3,全縣地下水平均年超采量達9033萬m3,屬于嚴重超采區和嚴重缺水區。
隨著近年地下水位下降、采補失調,滑縣形成了大面積的地下水漏斗區,灌溉成本越來越高。為改善縣域生態環境,改善灌溉條件,保證滑縣引黃調蓄工程正常蓄水,有效補充地下水,先后規劃使用了3條引水路線:一是從封丘大功河紅旗閘引水;二是從人民勝利渠東三干引水入牛屯鎮十支渠及二支渠進入大功河;三是從渠村灌區總干渠引水入桑村干渠。
2009 年以來,水利局堅持以引蓄黃河水為主,兼顧防洪除澇,全面改善灌區農田灌溉條件和人居環境,提高河道防洪排澇能力的原則,對域內大功引黃灌區、渠村引黃灌區、人民勝利渠引黃灌區的27條骨干河道進行大規模清淤治理,使境內37條渠道順利通上黃河水,灌區一次性蓄水在1000萬m3以上,年灌溉農田超過14.7萬hm2,讓沿河兩岸360個行政村的46萬畝農田喝上了黃河水。
自2008年3月3日大功河首次通水以來,滑縣共引水50余次,引水量10.25億m3,使沿河渠道兩岸耕地得到有效補源和灌溉,兩岸5km 范圍內地下水埋深明顯回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縣水利局根據年度降水情況,適時引水,有效利用黃河水資源。2013年引水7454.16萬m3,2014年引水6806.89萬m3,2015年引水6519.74萬m3,2016年引水6632.54萬m3,2017年引水27234.46萬m3,2018年引水6553.26萬m3,2019年引水超過13282.52萬m3。累計引水超過7.45億m3,較好地利用了黃河水資源,極大地緩解了滑縣水資源采補失衡的狀況。
近年來,我們的治水興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上級要求相比,與高質量發展目標相比,與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工作短板。
3.1 水資源不足是突出短板。長期以來,滑縣資源型、水質型、季節型缺水的狀況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2018年全縣平均水資源總量2.7576億m3,2018年滑縣常駐人口107.1萬人,人均約257m3,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全國人均水資源量2100m3),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60%(全省人均水資源量430m3),更低于聯合國規定的人均500m3的嚴重缺水下限。
3.2 水生態退化是潛在威脅。近年來,滑縣加快推進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持續強化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不斷擴大南水北調受水區域,但由于地表水源不足,建成區外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大量來自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嚴重超采,全縣淺層地下水超采區總面積達1498km2,占安陽市域超采區總面積的55.3%,已成為華北地區主要漏斗區之一。
3.3 水環境污染形勢仍非常嚴峻。經過近幾年的艱辛努力,滑縣水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水污染防治工作被評為全省優秀,但水環境污染形勢仍非常嚴峻,防治任務十分艱巨。
3.4 水災害多發是嚴重危害。滑縣歷來洪澇旱災頻發,旱澇并存、旱澇交替、旱澇急轉的自然特性沒有改變。僅建國以來就發生較大洪澇災害3次,給滑縣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災難和巨大威脅。
3.5 北金堤防洪能力弱化。北金堤防洪工程位于黃河下游左岸,是黃河下游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金堤滯洪區的最后一道屏障。北金堤在滑縣境內橫穿白道口、四間房2個鎮,全長18.75km,自1977年以后未進行改建加固,1983年以來滑縣北金堤部分堤段因沿堤群眾開墾、建房等遭到侵占,損壞嚴重,已不具有堤防基本形狀。目前該段堤防堤身多有殘缺,多處被沿線村莊占壓,當地村鎮的撤退道路和排澇渠道處多為堤防缺口,堤線破壞情況比較嚴重,北金堤蓄滯洪功能減退,嚴重影響北金堤蓄滯洪安全,因此,完善北金堤防洪工程設施,補齊工程短板意義重大。
按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針對存在的問題,結合滑縣實際,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水清岸綠、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目標,應從以下幾方面謀劃項目和工程:
4.1 實施城鄉一體化供水。開展南水北調受水區管網建設,從滑縣縣城延伸至各鄉鎮農村,實現城鄉統籌、同水源同水質,使全縣140萬人全部飲用上甘甜的丹江水,全面解決滑縣城鄉飲水安全問題。
4.2 實施骨干河道提升治理。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對流域面積在30km2以上的縣級以上河道,全部劃邊定界確權,兩岸綠化,改善水生態環境。
4.3 加強北金堤滯洪區建設。該滯洪區涉及滑縣11個鄉鎮、450多個行政村、60萬人口的生命安全,目前滯洪區內堤防、撤退道路、避水設施毀壞嚴重,水閘橋梁年久失修,亟需大力整治建設提升。
4.4 開展農村水系建設。農村污水橫流,污水處理不完善,水系不通,急需治污和連通。實施后除可發揮灌溉效益、補充地下水外,還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調節區域氣候,提高農村生活質量和品味,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4.5 加大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力度。堅持自然恢復、保護為主的方針,強化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持續實施集蓄水補源、農業灌溉、健康養生、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功能完善的綜合性水利工程——滑州龍湖(黃龍潭調蓄工程)建設,建設期3年(2018~2020年),投資8706萬元,2018年度工程建設已完工蓄水。要繼續加大綜合治理力度,繼續搞好2019年、2020年度工程建設。
4.6 整治廢棄低洼地。鄭家莊廢棄洼地位于王莊、老店、小鋪3個鄉鎮交界地帶,是20世紀80~90年代窯廠挖土燒磚造成的大片低洼地。實施鄭家莊引黃調蓄工程,打造人工湖泊進行蓄水,將有效補充地下水源,新增灌溉面積4.2萬畝,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
4.7 除險加固水閘。縣內病險水閘數量較多,年久失修影響河道正常運行。整治后可增強河道的運行調蓄能力,以減少洪澇災害發生。
4.8 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滑縣是剛剛摘去國家級貧困縣帽子的農業大縣。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工業弱,財力困難,實屬于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又是工業小縣、財政窮縣,建議國家、省級加大對黃河流域農業大縣、財政窮縣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促進滑縣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