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英
(平山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平山050400)
小麥進入灌漿盛期,能否取得小麥豐收,防病、治蟲和預防干熱風至關重要。進入5月份,小麥條銹病、葉枯病、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害發展迅速,對小麥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白粉病個別地塊發生較重,一般病株率10%~20%,最高達50%以上;葉枯病開始發生,一般病株率0.1%~1%。田間密度大、根系發育不良、田間通風透光差的地塊病害發生嚴重。
出現30℃以上高溫天氣時,部分麥區會有可能出現中度或重度干熱風,將對小麥灌漿產生不利影響,麥株的芒、穗、葉片和莖稈等部位均可受害,從頂端到基部失水后青枯變白或葉片卷縮萎凋,穎殼變為白色或灰白色,籽粒干癟,千粒重下降,這就是小麥干熱風的癥狀。
2.1 選用早熟高產品種和采用適時早播等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促使小麥提早成熟,躲過或減輕干熱風的為害。選用抗旱、抗病、抗干熱風等抗逆能力較強的品種。提倡施用充分漚制的堆肥,增施有機肥和磷肥,適當控制氮肥用量。加深耕作層,熟化土壤,使根系深扎,增強抗干熱風能力。適時早播,培育壯苗,促小麥早抽穗。
2.2 澆好灌漿水。小麥開花后即進入小麥灌漿階段,此時高溫、干旱、強風迫使空氣和土壤水分蒸發量增大,澆好灌漿水可以保持適宜的土壤水分,增加空氣濕度,起到延緩根系早衰、增強葉片光合作用,達到預防或減輕干熱風的危害。注意有風停澆,無風搶澆。灌漿水宜在灌漿初期澆。
2.3 化學防治。當前小麥管理應以保葉、增粒重和減輕干熱風的影響為重點,切實搞好小麥“一噴三防”,噴過一遍的地塊,根據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可噴施第二遍,噴施時應合理選擇相應殺蟲、殺菌劑,要注意添加葉面肥或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灌漿減輕干熱風的危害。殺菌劑可選用烯唑醇、戊唑醇、苯醚甲環唑、咪鮮胺、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唑 戊唑醇等;殺蟲劑可選用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阿維菌素、苦參堿等;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可選用氨基寡糖素、蕓苔素內酯、腐殖酸型或氨基酸型葉面肥、磷酸二氫鉀等。
注意避開中午前后氣溫較高和風大時段施藥,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在雨前2 h內施藥的,雨晴后要及時進行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