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青
(衡水學院外語系 河北 衡水053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們不但要培養合格的人才,更要培養高質量的人才,以應對不斷發展的時代,其中本科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多年的發展使得本科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同時仍存在很多問題,作為英語本科專業課程之一的《英語文體學》在課程建設方面同樣面臨新的挑戰,如何使該課程真正實現增加學生的英語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科學的語言分析能力、提高英語文本閱讀與理解及美學鑒賞能力,從而提高得體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及綜合語言素養,是該課程面臨的最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金課”理念為高校課程建設指明了方向,促使我們對已有課程設計進行重新思考,去糟存精,使課程教學真正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金課”針對“水課”而言,是陳寶生部長首次提出的概念。2018年8月份,教育部發布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其中明確規定“淘汰‘水課’、打造‘金課’”,這是“金課”第一次正式出現在教育部文件中。同年11月份,吳巖司長提出了“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并作了系統地闡釋。“兩性”指“高階性”和“創新性”,“一度”指“挑戰度”。此標準從學生知識能力素質、教學內容和形式等方面對課程做了明確要求,是“金課”理念的具體化。“高階性”是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素質的要求,提出三者應有機融合,從而使學生具有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能力;“創新性”是針對教學內容、形式和任務的要求,即課程內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要具有“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成果應體現“探究性和個性化”。“挑戰度”是指課程難度,不論教師還是學生“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這對教師自身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學生任務解決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吳巖司長還提出了建設五大“金課”目標,并強調打造金課,要充分重視課堂教學,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1]。“金課”理念的提出,使高校課程建設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為實現高質量教學提供了保障。
《英語文體學》是英語本科階段開設的一門專業課,錢佼汝[2]在其論文中提到了對文體學普遍認同的觀點,即“文體學是連接語言學和文體批評的橋梁,是一門介乎這兩者之間的跨領域學科”。在《英語文體學引論》導論中,我們可以看到“它處于語言學與文藝學的交叉點,它的影響見于翻譯理論,它與符號學等新學科也有關聯”[3]。這些充分顯示出該課程的跨領域特點十分突出,對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言問題分析能力、翻譯能力以及美學鑒賞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視。
然而,該課程實際面臨的情況卻不容樂觀。黃荷[4]認為“該課程在國內很多高校仍未受到足夠重視,未能發揮其在英語教學中應有的示范引領作用和綜合樞紐作用”。程逸松[5]在其研究中提到“英語文體學教學的研究顯得十分滯后”,并進一步說明因為“沒有現成的具體教學方法可供借鑒與學習,導致教師照本宣科的現象比較普遍,教學質量的提高比較緩慢”。從目前少量英語文體學教學方面的研究可以得知,比起語言基礎課程及其他專業課程,這門課處于邊緣化狀態,其課程建設亟待改革。
基于“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和五大金課目標,《英語文體學》課程將從教師水平、教學目標、內容、教法和任務設置幾個方面嘗試改進:
3.1 拓展教師自身專業知識領域。教師需要加強本專業和跨專業學習,使自己成為集知識、能力和思維為一體的復合型教師。《英語文體學》的交叉學科特點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所具有的單一知識體系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也不能很好的體現本課程的特色。通過上文我們知道,文體學與語言學、文學批評、甚至翻譯和符號學都有密切聯系,因此,作為英語文體學教師,就要具有這些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了解這些領域研究的前沿動態,并將其融會貫通,用于教學之中。此外,還應熟悉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并能根據學生實際選擇合適且靈活的方法,這些都是對教師的挑戰,是“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而這些專業知識和業務素養正是打造《英語文體學》“金課”的先決條件。
3.2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根據金課“高階性”的要求,《英語文體學》不但傳授文體學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素質。基于此,在教學目標設定上,每堂課都要突出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是為能力的培養而服務,并圍繞著這個目標設定具體的教學活動,使整個教學活動緊扣明確的教學目標而展開,教師清楚為什么而教,學生清楚為什么而學,使教與學目標真正達到一致性。
3.3 優化教學內容。金課“創新性”要求課程內容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就《英語文體學》而言,具體授課內容依據選定的教材設置,同時對于該領域和相關領域的研究動態要有充分的關注和了解,并及時將最新研究成果作為補充擴展內容有機融入所講內容之中,同時,啟發學生思考這些新內容對推動英語文體學的發展有什么作用或影響,如何辯證地看待這些新成果,由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傳統講授內容是整個授課內容的核心部分,這一部分體系龐大,由于課時限制,不可能也沒必要面面俱到。《英語文體學》主要是教會學生一種語言分析方法,通過語言分析的過程學會得體地運用語言并提高文學鑒賞能力,所以,在語言分析的每個層次上,篩選最能達到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內容,并針對每個內容選取最為典型的例子進行說明,可以學生正在學習的英語專業基礎課中的文章為例,一方面學生熟悉,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學科聯系,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能真正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另外,對教授內容進行梳理,去除相似的內容、重復性的內容及陳舊的內容,使每堂課緊湊而精煉,并保證學生可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的語言問題。
3.4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任務難度。雖然教改多年,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是實際授課中,總免不了陷入“一人講眾人聽”的模式。現代化的輔助手段大多限于課堂上多媒體的應用,雖有課后的線上輔助,但總體并沒有擺脫傳統單一的授課模式。除此之外,課堂和課后任務的設置過于簡單,缺乏挑戰性,不能促進學生去探究、思考和進行自主學習,起不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學生對于這樣的任務也往往不感興趣,所以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課下學習缺乏動力和自覺性。根據五大“金課”目標,《英語文體學》將仍然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同時輔助以微課和網上學習。課上以解決問題為主要任務,以討論匯報為主要方式,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中心,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指出優缺點和改進的方向。教師不再是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或以簡單的“對”、“錯”做點評,而是成為學生討論組的一員,加入學生辯論,在討論中共同尋求問題的解決辦法,明確問題答案,同時營造一種師生互動、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微課主要是對課上涉及的某一重要問題、理論、方法或前沿動態的全方位介紹或補充;線上學習可以引進優質的相關課程或其他學習資源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課堂任務設置要能體現小組合作精神,能夠培養團隊合作意識;課下任務設置要具有探索性、趣味性,能夠體現自學能力,比如,提供與課上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要求學生閱讀并進行研磨分析,培養學生初步的科研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才能真正實現金課教學。
綜上所述,“金課”理念為高校課程改革和建設指明了方向和目標,《英語文體學》作為一門英語專業課程,將在“金課”的課程標準和目標下踐行上述幾方面,并在實踐中不斷求證和改進,逐步完善教學,使本門課程在人才培養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