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興
(招遠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山東 招遠265400)
俗話說:肥料是作物的糧食,萬物土中生,作物的優質和高產以土壤肥力為基礎,以優化配方施肥為手段。土壤養分對作物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養分的吸收、釋放除受微生物作用外,溫度的影響不可忽視,因為高溫可減弱土壤吸收和保蓄養分的能力,影響肥效尤其是磷的有效性。土壤養分的有效化受土溫的控制,它對養分變化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膠體的活性的作用來實現。因此施肥的時間、數量、種類和方法均影響著作物的生存環境。高溫季節施肥非常容易造成肥料的損失,尤其是氮肥的流失。
1.1 施肥時間。不同的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生長期和營養期等等施肥的時間都不一樣,為了能最大限度的吸收,施用肥料時應盡量安排在同一天的溫度較低的時間段,尤其是早晨和傍晚天氣比較涼爽,既方便人員操作,又能彌補作物吸收時間短的缺點,是最佳施肥時間。特別是微生物肥料更要注意施用的時間和方法。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高肥料活性強,分解加快,進入土壤后更易揮發,造成肥料肥效喪失和浪費。
1.2 施肥數量。肥料的施用應根據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求,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在高溫干旱季節,施肥數量要低于雨水適中年份,因光照強,地面溫度高,水分原本就蒸發快,會導致肥料濃度增高,如果仍然施用和正常天氣下同樣多的肥料,作物產量不但不能保持或增產,嚴重的還可以造成肥害。
1.3 施肥種類。首先要保持土壤和作物營養平衡的原則,高溫季節作物生長進入旺盛階段,對營養元素需求也隨之增加,一定要做到平衡施肥,除滿足大量元素氮、磷、鉀外,可采取減氮增磷,耕前重施有機肥輕施化肥,不足部分可通過進行根外追肥補充鈣、鐵、硼等中微量元素。作物正常生長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如果某種元素缺乏,即使其他養分再多也不能發揮作用,這就是最小養分原則,只有合理施肥,才能達到優質高產。
1.4 施肥方法。作物通過根系吸收土壤養分,施肥的目的在于營養作物,從而獲得優質高產的農產品。高溫季節作物生長快需肥量大,盡量做到少施勤施,作物根系大多在20厘米耕作層內,所以肥料要淺施、溝施或穴施。深施容易傷及作物根部,特別是一些比較高大的作物。但是在生產實踐當中,很多農戶為了省時省力習慣隨澆地水流沖施,也有的雨前來不及施肥,采取雨后補施的辦法,肥料直接撒在地上作物根系周圍。夏季氣溫高,肥料分解和蒸發加快,特別是氮肥分解轉化的氨氣易揮發降低肥效,所以建議穴施比較好。
作物想要優質高產,同樣離不開農藥的使用。眼下氣溫逐漸升高,農作物進入生長發育高峰,同時也是多種病蟲害并發的關鍵時期,農藥使用比較頻繁。為此做好高溫季節農藥安全使用工作,確保農產品和人畜安全,減少和避免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2.1 拒絕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盡可能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或生物農藥,防效好且對人畜作物安全。
2.2 注意用藥時間。最好是上午9:00前無露水和下午4:00后無雨無風的陰天,避開正午高溫強光時噴藥。一是溫度高藥液揮發快,對施藥人員和作物毒性大;二是害蟲大多都躲在下部陰涼背光處,噴藥不易接觸到靶體。
2.3 做好噴藥防護工作。高溫季節噴藥,最大限度做好防護,減少裸露肌膚面積。防止農藥通過口、鼻、皮膚等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表面吸收,導致農藥中毒。
2.4 噴藥后要及時清洗和休息。疲勞不宜、老弱婦孺不宜、酒后不宜。噴藥過程感到疲勞應及時清洗休息,飲酒后人體血液循環加快,更容易出現中毒癥狀。
2.5 注意器械維護,藥液不宜過滿。藥械用前要清洗試用。漏液不僅對噴藥不利,更重要的是藥液濺出沾到身上,容易造成人員中毒。
2.6 合理濃度,勿頂風噴藥。嚴格按使用說明操作,不得隨意提高藥液濃度,高溫季節水分揮發很快,如果噴施的藥液濃度過高,增加人員中毒和農作物藥害發生的風險,頂風或回旋風時暫停噴藥。
2.7 用藥前仔細閱讀說明書,沒有標簽或標簽模糊不清的堅決不用。用后妥善保管,避免老人小孩接觸誤服。發現有中毒癥狀立即帶上所用農藥標簽或說明書送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