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梅 張少軍 錢 訓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遺傳生理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 河北 石家莊05005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要求已經從“吃飽”轉向“吃好”,希望食用的農產品既營養又安全。根據2019年農業部發布的數據,我國農產品的檢驗合格率為97.4%,可見絕大多數農產品可以放心食用。
那么農藥殘留是如何產生的呢?農產品在生長過程中為了防治病蟲害需要使用農藥,按照國家規定的農藥允許使用種類和規程使用農藥,并且在安全間隔期后采摘收獲的農產品是安全的。即使日常食用的農產品上有一些農藥殘留,其危害還與攝入量有很大關系。我國農業部和衛健委、市場監管局對上市的食品規定了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值,只要在限量范圍內,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根據農業部每年公布的數據,絕大多數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量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安全限量標準值,因此不必擔心其安全性。
當新鮮果蔬的農藥殘留量已經低于安全限量標準值,有些消費者依舊不放心,希望能把食物中的農藥殘留量降到最低。那么如何盡最大可能地去除農藥殘留呢?對于綠葉菜,最好的辦法是焯水。清洗干凈的綠葉菜沸水下鍋,焯水1~2 min。時間不宜過長,因為沸水的高溫會損失VC等營養成分,降低蔬菜的營養價值。對于生食不宜焯水的葉菜類,可以采用白醋溶液浸泡的方式去除農藥殘留。有研究表明白醋的效果要好于堿液、鹽水、洗潔精、清水。對于果菜類,采用去皮的方法可以去除大部分農藥殘留。對于不適宜去皮食用的果菜類,可采用面粉水溶液的方式清洗,通過面粉對農藥的吸附達到去除的目的。
對食材的烹飪過程也是一個農藥去除的過程。煎、炒、烹、炸所使用的高溫都有利于農藥的降解和揮發,并且不加鍋蓋時去除效果更好。研究表明經加工后可以去除大部分農藥殘留。
對于糧食類產品,由于大部分農藥殘留于谷物的表皮,谷物在粉碎和碾磨前(如面粉和大米的生產)一般會將其表皮剝離,同時粉碎過程可引發植物體中酶的釋放,從而促進殘留農藥的水解,導致可食部分的農藥殘留水平降低。另外谷物顆粒在加工過程中會發生撞擊和摩擦作用,使其溫度升高,導致一些熱敏性農藥揮發或降解。已有研究表明這些加工過程會去除掉70%以上的農藥殘留。另外焙烤、蒸制過程中的高溫還會進一步促進農藥的降解,降低食物的農藥殘留量。
綜上所述,規范種植的農產品是安全的,經過清洗、去皮、烹飪等過程又降低了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進一步提高了食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