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丹
閱讀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學會欣賞與評價,提高學生主體的參與度。在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方式進行閱讀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批注式閱讀也是一種研究性閱讀,是一種以問題研究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核心的閱讀實踐活動。它主動地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設身處地地與文本進行理解、感悟、闡釋、發現和點評,并直接在課文中圈點勾畫,注明自己思維的軌跡,打上自己認識的烙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從而獲得自我發展的過程。批注式閱讀可以使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是一種有思考的閱讀、有深度的閱讀、有個性的閱讀,更是一種快樂的閱讀。
下面以《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為例,將傳統教學手段與批注式閱讀教學進行對比。
一、以會代問,進行詞句型批注
在傳統教學中,對于詞句的理解往往以教師提問或換詞、句比較的方法為主,并且往往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說到哪,學生就聽到哪。
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段時,教師就會針對詞句提問:
“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边@句話說明什么?“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同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边@句話中的“都”字能不能去掉?為什么?“焦急”和“耐心”應該是反義的,為什么會同時出現在老奶奶的身上?
而在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在熟讀課文之后,筆者指出:“你讀懂了哪些詞語?哪些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請你在這個詞或者這句話旁邊寫下來。”
待學生書寫完畢之后,進行小組交流,然后指名交流。
生甲:從“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边@句話可以看出來為周總理送行的人很多。
生乙:我也對這句有想法,我覺得這句話雖然寫路長人多,但重點要點出的卻是人多,路盡管長,上面還是擠滿了人。
生丙:從“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边@句話中的三個“都”字,我覺得地場的每個人行動都非常一致,因為他們都把總理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只有在親人去世的時候,人們才會纏黑紗,戴白花。
生?。何矣X得老奶奶的心情很復雜,一方面,她已經等了很久了,從“靠著洋槐樹”可以看出,她的體力有些不支了,可總理的靈車還不來,所以很焦急;但是不為總理送行,她是不愿意的,因而很耐心地等著。
隨著學生的領會,順著學生的思路,稍作指導,從而使學生變被動的回答為主動的討論,既有效利用了課堂寶貴的時間,又加深了認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悟代講,進行專題型批注
在以住的教學中,對于文章的重點內容往往以教師出示相關句子進行重點理解。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對于人物心情的把握,往往在第一段中抓住人物的動作“靠、抱、領、擠、探……”等來體會;第二段則以“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為重點句體會,學生的學習內容受到教師的限制,不利于自主性的發揮。
因此,在《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批注式教學中,我先為學生確定了一個中心問題,即“在不同時候,人們的心情各有什么不同?”學生以此先進行個人批注閱讀,之后在自我欣賞的基礎上相互合作,最后指名交流。學生的思維相當活躍。
生甲:我覺得人們在等靈車時的心情是焦急的,從 “都望著、焦急、擠、探、張望、踮著腳……”這些詞可以看出。
生乙:我認為人們在目送靈車駛過時心情極其悲痛的,從他們“不約而同地”做的動作可以看出來。
生丙:我想補充一下,我覺得望靈車時,人們悲痛的心情不僅僅可以從他們的動作中獲得,也可以從他們的回憶與現實的對比中獲得。回憶和總理在一起的日子越幸福,目送總理靈車的時刻就越悲痛。
專題型批注式閱讀,使學生更全面地整合文本信息,更深入地探究文本內容,因而也更好地把握閱讀真諦,提高閱讀的水平,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三、以思代引,進行發散型批注
學習了字詞,對課文的重點內容進行了把握或再增加部分語言文字訓練之后,一般的課堂閱讀教學也應大功告成、鳴金收兵了。也有部分教師會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結構等進行質疑,引導學生課后思考完成。
在前兩項批注完成的基礎上,我對學生提出了第三項批注要求:“學了這篇課文,對于其中的人、事、詞、寫法,你還有沒有其他不同的感受?請寫下來?!边@就給了學生發散思維、張揚自我的空間,學生興致勃勃,紛紛各抒已見。
生甲:我覺得這篇文章的開頭寫得很好,“天陰沉沉的,又陰又冷?!焙孟袷チ丝偫?,天地同悲,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
生乙:我知道老奶奶為什么那么耐心地等,因為她希望總理還活著,干脆就不來,這樣我們就還能繼續和總理在一起了。
生丙:青年夫婦沒有獨自來送行,而是帶上自己的孩子。他們可能走了很遠的路,等了很長的時間,卻始終都帶著孩子,因為他們想讓孩子記住這難忘的一刻,幸福卻又痛苦的一刻。
由于個人的興趣經驗和研究問題的切入口的選擇以及結果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學生的批注閱讀有很大的靈活性與開放性,為他們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更加開放和自主的閱讀過程。
需要指出的是,在批注式閱讀實施的過程,教師的任務并非輕了,而是重了。教師要善于對學生的理解進行篩選、引導、補充,要充分體現“課堂組織者、情感組織者、學習的參與者、思維的點撥者”的角色作用,使學生的閱讀朝積極向上之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