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嬌
【摘 要】 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引導學生課外廣泛獨立閱讀不可替代的途徑,然而,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能真正基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因而教學情況不容樂觀。為此筆者在多年的一線實踐中,探索出幾條基于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略讀課文教學策略,期望能在正確把握略讀課文性質和特點的情況下,使學生獲得語文素養的逐步發展與提高。
【關鍵詞】 獨立閱讀? 語文素養
新的課程標準頒布以來,第二、第三學段開始增加略讀課型的學習要求。然而由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略讀課文教學情況不容樂觀。有效開展略讀課文教學的只有約15%左右,而其他85%的略讀課文教學都存在問題,筆者對存在問題的課堂進行跟蹤調查分析,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一而貫之,略讀=精讀。有些老師由于對略讀課文的教學研究甚少,但他又不敢怠慢略讀課文,所以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一樣教學,字詞句段、篇章結構,面面俱到、精雕細琢。
2. 應試唯上,略讀置之不理。有些老師在應試理念的影響下,全身心放在精讀課文上,略讀課文隨意地放在一邊,不予理睬。
3. 研而不鉆,閱讀能力每況愈下。由于許多老師對略讀課文性質和特點沒有把握透,所以造成種種誤區,這與編者想通過略讀課文將學生的閱讀由課內渡向課外的宗旨是背道而馳的,從而最終制約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因此筆者認為略讀課文教學必須基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在近幾年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逐步形成以下教學策略:
一、追本溯源,聚焦方法——走向“清晰”的略讀課文教學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將閱讀課文分為精讀課文、略讀課文二類,其中略讀課文在課題中用“*”標示。仔細翻閱教材不難發現,隨著年級的升高,略讀課文篇目逐漸占據半壁江山。但在實際教學中,略讀課文教學一直處在一個漂忽不定的位置,略讀課文該怎樣教,該怎么定位,一線教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方向明確,才能順勢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把握經典,發展能力——走向“精讀”的略讀課文教學
雖說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略讀只是略掉了老師的精講,并不能略掉學生的精讀,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隨讀”,效率低下。因此,教學時應尋找準確的著力點,在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在“精讀”中,切實培養閱讀能力。
三、讓出平臺,形成能力——走向“自主”的略讀課文教學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錘煉,學習逐步深入,從而提升自主閱讀能力和欣賞水平,構建自己的閱讀意義。
(一)朗讀退出來,給學生更多時間靜心默讀
略讀課文教學當然不反對朗讀,相反,對于精彩片段,需要朗讀,提倡朗讀。但筆者認為略讀課文教學應更多采用默讀,對于不易理解的地方,也可慢讀或反復讀,以加深理解,這些都對小學生默讀能力的培養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只有多進行默讀訓練,學生們才會在課外閱讀時通過默讀,閱讀大量書籍。
(二)教師讓出來,給學生更多空間自讀自悟
在略讀教學課堂上,教師安排“合體”的任務,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獨立完成。當然,教師也要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地設置一些“拐棍”,如借助讀書卡、導學單等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不斷提升閱讀能力。
(三)課堂空出來,給學生更多機會合作交流
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主要的學習方式。在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課堂中,教師還要勻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相互合作、充分交流,在同伴的互相影響下,學生的閱讀思路會更開闊,閱讀能力會更強,當然閱讀的欲望也會更強烈。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的能力遷移搭建平臺和空間。
四、內外兼修,拓展能力——走向“豐盈”的略讀課文教學
略讀課教學既要重視課內文本的學習,更要延伸到課外,達到“內外兼修”的高度,著手于文本,放眼于課外,內引外聯,真正讓略讀課教學成為連接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橋梁和紐帶,也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一)以一拓十,激活閱讀興趣
學生將精讀課文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在略讀課文的學習中運用和實踐。久而久之,文章的理解能力就會提高,閱讀的速度也隨之加強,為獨立閱讀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后續學習中會逐漸形成能力。
(二)累積詞句,豐富學生語言
大部分的略讀課文語言優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學生能積累起來,用于寫作是極好的。另外,我們還讓學生們準備一本“采蜜本”,不定期組織學生摘錄文中的好詞佳句,并經常檢查、督促學生,以促使學生養成好習慣,讓略讀課上練就的本領能夠持久地幫助學生吸收多方面的營養。
(三)實踐訓練,實現有效遷移
遷移即“舉一反三”,這是學生形成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課后拓展可以是一種檢測的手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學習一段課外資料,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茜茜.語文教學 貴在扎實——關于小學語文字、詞、句的教學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2).
[2] 王燕.小學語文略讀文章教學方法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探究,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