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貞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學滲透人文教育具有一定的意義,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因此,本文結合高中生物教學有關內容,就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展開相關探究,以期提出有效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人文教育? 滲透方法? 探究
前言
多年來教師受到應試教學思維的影響,將生物課程基本知識以及基本技能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從而忽略了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導致很多學生只專注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并沒有真正領會生物知識中滲透的人文思想。所以,當前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學會在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才能更好地對學生的思想人格展開全面的培養,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根據生物教學內容,適當拓展和延伸課程中的人文思想
在以往生物教學中,許多教師的教學內容都來自于課本,而生物教材中的人文內容有限,不利于學生理解和體會課本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因此,作為生物教師的我們,應該學會借助一些教學手段,拓展和豐富教學內容,多融入一些人文素材,才能更好地將人文精神教育滲透進生物教學之中。其中,教師先把握好生物教學的內容,利用網絡收集與生物知識相關的人文素材,并將這些素材內容進行歸納和整合,從而形成相關的電子文件素材。然后,在正式上課時,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相關的素材資料,從而對生物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地拓展和延伸,以將人文教育與生物教學有機結合。
以高中生物“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課程內容為例,我們可以利用課前時間,收集一些生態系統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料等,然后將其與課程教學內容相融合,在適當的教學內容中加入圖片以及視頻資料。比如說,在講解生態系統的結構等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生態系統結構,教師可以引入一段視頻教學內容,在相關的教學資料中創設視頻鏈接,當教師講到生態系統結構時,就可以點擊視頻鏈接播放相關內容,從而向學生解釋生態系統的結構。最后,教師需要將相關的教學內容整理成相關的PPT教學文件。當教師講解到相關的課程內容時,就可以借助生動形象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和偉大,進而讓學生體會到人與自然的關系,最終引導學生樹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價值觀。
二、重視生物實驗教學的開展,將人文教育滲透進實驗教學之中
實驗是學生了解和把握生物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借助相關的生物實驗研究方法,對生物知識進行驗證,才能從整體上把握好生物知識,進而真正體會生物知識中的人文精神。因此,當前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應試教學思維,嘗試放手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和探究,促使其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首先,教師需要根據生物課程內容,設計出合理的實驗互動環節,引導學生之間開展有效地實驗互動,以從中探究知識的規律和本質,進而挖掘其中滲透的人文精神。然后,給予學生適當的實驗交流時間,并鼓勵學生以組的形式進行實驗總結,從而引導學生走進具體的實驗學習之中,進而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與滿足。
以高中生物“酶的作用和本質”內容為例,這一課時內容相對抽象,學生想要真正理解酶的作用及其本質,就必須借助相關的實驗,才能真正理解和體會酶的作用和本質。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把握好人文教育的滲透機會,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幾個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去酶的作用?該選擇哪些實驗工具?怎么設計實驗報告?然后,引導學生互相展開合作學習,以組的形勢展開實驗探究。其中,各實驗小組可以互相交換實驗信息和結果,互相分析實驗步驟、實驗目的等,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最后,學生通過參與實驗,能夠有效地明白酶的作用和本質,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的神奇,進而對生物知識產生學習的興趣。
三、組織有效地課外實踐活動,延伸人文精神的培養領域
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可以講授的知識并不多。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教師應該學會結合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對學生展開更多的人文教育,讓學生從不同的人文環境中學習和領會人文精神。首先,教師可以先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利用課后空閑時間,去參與一些有趣的生物實踐活動,以從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然后,督促學生做好相關的學習分析和總結,并將學習成果記錄下來,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學到知識。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適當的鼓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種群數量的變化”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課后的實踐活動,從而深入了解種群數量的變化知識,從而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以及保護生態平衡的觀念。比如,讓學生們利用課后時間,利用網絡渠道去收集和掌握種群數量變化的有關數據資料等,并結合當前人類發展的進程,去深入了解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進而明白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3]。然后,學生需要自行制作相關的實踐記錄卡片,將自己實踐研究的時間、內容、過程、總結完整的記錄下來,從而養成良好的記錄和總結習慣。通過引導學生去挖掘種群數量的變化,可以將課本枯燥無味的生物知識變得生活化,并實現教學內容與生活現象的有機結合,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運用和探索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擴充自己的知識層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外實踐環境中,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學會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引導學生領會生物中滲透的人文精神,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鄧麗. 如何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J]. 中華少年, 2016,35(11):658.
[2] 李賢. 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研究[J]. 高考, 2015,37(31):127.
[3] 邵謙. 分析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J]. 高考, 2016,10(2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