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詩綺 王秀 (蘭州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要了解蘭州美食,離不開對蘭州美食的翻譯。現在蘭州美食的翻譯中只把翻譯停留于語言表面,對語言之后的深厚文化環境背景關注較少,忽略了語言翻譯跨文化影響,翻譯的主要方法為直譯和音譯。這使得美食名稱出現不可譯現象,進而導致譯名出現不可讀性或低可讀性的問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袋或廣告上的令人尷尬的英譯就足以說明問題。為了能更好的進行英文食品表達,促進蘭州美食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對蘭州美食翻譯策略的選擇和研究非常有必要。在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分析問題,能有助于我們發現這其中的不可譯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現在,國內對于翻譯標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基于詞匯及句法層面的嚴密翻譯;二是我國思想家嚴復的“信、達、雅”翻譯標準,這種翻譯側重于對翻譯結果的客觀評價。有學者研究發現,在實際操翻譯工作中,二者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而對于不同語言來說,詞匯對等尚且難以做到,句法與篇章的對等則尤其困難。嚴復的“信、達、雅”翻譯標準中“信、達”能夠實現,然而“雅”的具體標準卻始終無法統一。
在跨文化交際背景下,要進行語言翻譯,必須要對本土文化和外國語言文化的了解,翻譯者不僅要更好的認識、理解和包容本民族文化,還要更好的認識、理解和包容他民族文化。
受相對閉塞的地理環境與不夠成熟的交通發展的影響,很少有人將蘭州美食與外部國際環境聯系起來,因此這個在“絲綢之路”上形成的不同于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八大菜系”但又有獨特風味的隴菜,其在發展海外傳播時常常被忽視。如此一來便缺少全面而系統的研究,不能形成有效的權威參考標準。而目前現有的譯名中,譯者們各行其是,憑借主觀的分析判斷使得譯名五花八門。畢竟一道美食名稱所包含的并不僅僅是食材、顏色、氣味,還涉及到蘭州當地的飲食文化,飲食習慣等方面。
2019 年7 月,筆者從中國知網中通過輸入關鍵詞“蘭州牛肉面”,“灰豆子”等與蘭州美食相關的詞語,能找到的有效信息寥寥無幾,只有在一些百度等引擎軟件上能找到一些民間的、非官方的譯名。因此可以看出關于這方面的權威研究幾乎空白。
首先在翻譯過程中抹去中式菜肴特有的文化內涵或美食名稱體現出來的菜肴的特點(制作工藝的特殊性,美食的獨特性等);其次,為了迎合目的語文化及英語文化,本末倒置,反客為主。例如常見的“餃子”,可以翻譯為“Jiaozi”而不要“dumplings”。這種翻譯方法在蘭州美食翻譯中也較為常見。若使用不恰當,不僅不能準確傳遞譯名,而且會因對目的語詞匯的不了解和文化差異而產生不必要的烏龍。
跨文化交際下的美食翻譯不僅是一直交流活動,更是一種傳播活動。說其根本,地域美食的翻譯就是為了促進蘭州餐飲企業的海外推廣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食的跨文化翻譯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語言符號的轉換,而是要根據譯語受眾的要求、審美、習俗,使受眾熟悉傳遞給他們的譯語飲食文化。
由于一直以來,我們對跨文化交際所帶來的障礙估計嚴重不足,尤其是文化層面的不可譯性是跨文化交際不容忽視的一大主要問題。因此在蘭州美食這種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翻譯中,各種不可譯性問題亟待解決。
其次,因蘭州較為偏遠的地理位置和欠發達的區域發展,向海外拓展美食文化產業的思想還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如此一來,缺少相應譯名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經過研究,聯系實際,本文提出“跨文化交際”的理論下美食的翻譯策略:①寫實性菜名,音譯+釋譯/直譯;②寫意性菜名(純藝術性菜名):音譯+釋譯+意象直譯。
Sample 1
蘭州牛肉面,作為蘭州的招牌美食,是甘肅省蘭州市地區的清真風味食品,曾被評定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并且享有“中華第一面”的美譽。然而,蘭州作為一個較發達的三線城市,其國際化程度不及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蘭州牛肉作為本地美食,在國際上知名度也遠遠低于另外兩大中式快餐—北京烤鴨和天津狗不理包子。因此,對于它的英譯名稱也是眾說紛紜,權威的英英字典也尚未收錄。關于“蘭州牛肉面”的英譯,常見的有:Lanzhou Beef Noodles 和Lanzhou Hand-Pulled Noodles。首先,這兩種翻譯方法有共同之處,都用音譯的方法翻譯了地名,既直接告訴消費者該菜的主要原料,又間接的推廣了它的產地;其次,這兩種英譯方法各有千秋,前者順應中文名稱,直譯蘭州牛肉面,運用了寫實手法傳達了其原材料的信息但缺失了其不可比擬的拉面的特色;后者側重于制作工藝,卻沒有傳達出制作原料。對于更加注重營養搭配的西方人來說并不是第一選擇,這樣就阻礙了蘭州牛肉面的海外傳播和推廣。
Sample 2
釀皮的兩種翻譯:一種是Cold noodles,但如果再將其翻譯為中文,就應該為“冷面條”而不是蘭州的傳統小吃。從釀皮的做法來看,它與面條大相徑庭,所以,這種翻譯方法僅僅是參照釀皮的形態進而將其翻譯為面條,既丟失了譯名所承擔的傳播文化的職責,也不符合英文翻譯原則中的忠誠原則。另一種譯名為直接音譯Niangpi,這種方法在食品翻譯中非常普遍,如發源于我國的傳統食物豆腐,其翻譯為tofu;約定俗成的東坡肉的譯名為Dongpo Pork;某些當地特色變直接采用地名的音譯名稱。這種方法堅持了翻譯的簡潔性原則,但是這也是在西方現有的食品中找不到可以完全替代的食物時的一種權宜之計。依筆者之見,釀皮的獨特性來源于其成分,所以從它主要成分蛋白質入手,采用借用的手法,可以翻譯為“protein noodles”。再為了體現地方特色,譯名應改為“Lanzhou Protein Noodles”。
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背景下,美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聯系實際,對蘭州常見美食翻譯在“跨文化交際”的理論下進行譯名和分析,提出對蘭州美食翻譯不僅要盡量保留美食自身傳達的基本信息,更要將蘭州美食的翻譯順應西方人的飲食文化規范和審美,從文化內涵上為蘭州美食翻譯提供信息,從而為蘭州美食文化創造一個更有利的傳播發展環境,也進一步提升蘭州的國際形象。蘭州市的知名品牌,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獨特性。本文通過發掘蘭州拉面文化,以便更好地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