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謙(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
國際貨代服務協同模式屬于虛擬組織關系的一種,旨在滿足合作企業之間共同的利益訴求,在該虛擬組織關系內,所有企業均相互信任,整合各個企業的設備資源、物資資源以及信息資源,在資源共享的支持下獲取最為理想的企業績效。對于基于供應鏈的國際貨代服務協同模式而言,其主要可以細化為三部分,包括協同計劃階段、協同過程階段以及協同評價階段。其中,協同計劃階段內含協同動因的明確、協同條件的確定以及協同伙伴的選??;協同過程階段內含協同機制在設計,即組織機制、激勵機制、運作協調機制(外部協同、內部協同);協同評價階段內含協同績效評價,該貨代協同模式結構對于客戶需求的切實滿足更為強調。
在選擇國際貨代服務協同伙伴時,要求重點參考以下要求完成:第一,服務設施的良好程度。應當選取具備現代化倉庫、充足且先進裝卸貨設備工具的企業作為國際貨代服務協同伙伴,保證貨物到港后可以迅速、安全地完成卸貨及運輸,并可以在專業倉庫內分類保管。第二,信息系統的完善程度。應當選取具備獲取信息存儲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企業作為國際貨代服務協同伙伴。對于該信息系統來說,其不僅可以實現對貨物信息的存儲,還能夠結合貨物出入庫情況進行實時更新,保證顧客能夠隨時獲取貨物當前的動態信息,提高客戶對其企業服務的滿意程度[1]。第三,服務水平的質量情況。應當選取具有更高質量服務水平的企業作為國際貨代服務協同伙伴,考量指標包括服務能力、服務效率、個性化增值等等。第四,企業形象的良好程度。應當選取具備良好社會形象的企業作為國際貨代服務協同伙伴,保證合作企業具有科學合理的企業文化、良好的企業信譽以及更高的企業員工素養。
依托國際貨代服務協調機制的搭建,能夠促使所有合作企業(存在于供應鏈內的企業)均受到機制的約束,切實按照系統契約展開各項業務活動,最終獲取各個企業之間的共同利益。結合前文對國際貨代服務協同模式結構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搭建國際貨代服務協同機制的過程中,應當重點完成以下任務:第一,組織機制的構建。在供應鏈企業內選取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設定為核心企業,以此為基礎搭建起虛擬合作聯盟體。對于該核心企業來說,其需要對供應鏈內其他企業的缺陷進行一定程度的彌補,同時也收獲更高比例的利潤分紅,最終實現相應聯盟體系(供應鏈)的共同利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供應鏈內所包含的企業在綜合實力方面具有同等水平,則應當形成聯合性的組織機制,依托操作細則的制定明確供應鏈內各個企業所承擔的任務職責,通過對相應準則的嚴格落實來獲取相應聯盟體系(供應鏈)的共同利益。第二,激勵機制的構建。僅僅依賴于契約難以更好地對供應鏈內各個企業的業務行為進行約束,基于此,應當配套引入激勵機制,促使各個企業主動在自身業務行為中履行相應責任,從而獲取相應聯盟體系(供應鏈)的共同利益。
出于對更好發揮出國際貨代服務協同模式優勢、價值的考量,需要落實對相應協同關系的重點維護,在此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完成國際貨代服務協同關系的更優建立及保護:
第一,供應鏈管理網絡結構的搭建。對供應鏈內所有企業所具備的資源展開全面性調查、匯總、整合,實現各種資源在供應鏈內的共享,以此保證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對客戶需求的高質量反應,并體現出對資源浪費、資源利用率偏低等問題的有效規避,促使供應鏈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整體性增高。在供應鏈共同利益的約束下,利用組織機制與激勵機制規范各個企業的業務行為,在滿足供應鏈內所有企業利益訴求的同時,推動供應鏈整體經濟效益以及管理效能的增強[2]。
第二,引入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結合前文的分析能夠了解到,是否具備信息系統是選擇國際貨代服務協同伙伴的重要判斷依據,基于此,必須要引入先進的信息系統,特別是物流管理系統,配合物流信息的及時、準確上傳,保證顧客能夠實時跟蹤貨物信息,以此達到強化客戶對企業服務滿意程度的效果。
第三,持續完善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深化企業營銷部門與技術、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定期展開職工專業培訓,組建更優質的人才隊伍;多手段降低企業生產運營成本,實現高效運行。
第四,重視品牌影響力的提升。持續拓展企業宣傳渠道與手段,促使企業在社會、市場中所具有的品牌影響力增強。例如,可以使用短視頻、廣告投放等方式宣傳品牌文化與理念,強化顧客的文化認同,激發消費欲望。
綜上所述,國際貨代服務協同模式旨在滿足供應鏈內的所有合作企業之間共同的利益訴求,且對于客戶需求的切實滿足更為強調。在明確國際貨代服務協同模式的總體結構設計思路的基礎上,通過貨代服務協同伙伴的合理選擇、貨代服務協同機制的完善搭建,結合供應鏈管理網絡結構的搭建、引入物流信息管理系統、持續完善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等策略的落實,形成了更為良好、和諧的國際貨代服務協同關系,實現了對供應鏈內企業共同利益的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