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飛
(遼寧省凌源市農村能源辦公室 遼寧 凌源 122500)
1.1 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能夠分解農作物秸稈中富含的水分、有機質,且在分解秸稈過程中,能夠提高土壤有機鹽和無機鹽的含量,形成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的土壤環境;同時,農作物秸稈中富含N、P、K和微量元素,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1.2 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達到蓄水保墑作用。秸稈還田作業能夠產生有益于作物生長的多糖類物質,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助于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改善土壤整體結構;同時,秸稈覆蓋在土壤表面,雨季時涵養水分,增強抗旱能力,旱季時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蓄水保持力。
1.3 改善生態環境效益。機械化秸稈還田能夠減少人工勞動量,降低作業成本,提高作業效率,增加農作物產量。同時,秸稈還田作業能夠規避秸稈露天焚燒或用于農村生活燃料而造成的空氣污染現象,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1 秸稈還田的種類。從還田方式上來講,秸稈還田分為3種,即直接還田、過腹還田、漚制粗肥還田。秸稈直接還田還能夠分為下述幾類:①粉碎還田。通過機械化作業直接將粉碎后的農作物秸稈翻埋至土壤中。如玉米根茬粉碎直接還田機械化技術,通過作業機具粉碎地上與地下10cm以內部分的根茬,再均勻混拌到耕層中。②整稈還田。玉米、水稻、小麥秸稈的整稈還田機械化技術。③立茬覆蓋技術。除去玉米秸稈上部,保留一定高度的根茬,該模式能夠有效防止土壤風蝕、水蝕,減少土壤凍深,配合機械化深松,加深耕作層,提升自然降水利用率。
2.2 秸稈還田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①秸稈還田數量以200~300kg/667m2為宜,秸稈還田掩埋深度以10~15cm為佳;②土壤中的速效養分氮素在秸稈還田時會被大量消耗,配施氮肥和腐熟劑,能夠補充土壤速效養分,促進秸稈腐熟;③秸稈還田過程中施入適量石灰,不僅能夠中和秸稈腐熟時產生的有機酸,還可以防治病蟲害。
3.1 農戶對秸稈還田認識不足。受多年傳統耕作觀念影響,加之宣傳力度不夠,一些農戶還未認識到秸稈還田的積極作用,存在焚燒處理秸稈或不及時進行秸稈還田的情況,不僅導致空氣污染,還造成土壤養分含量不高,影響農作物優質豐產。
3.2 “小農經濟”模式制約了秸稈還田作業。現階段大部分地區農作物種植面積較小,中大型農業機械難以開展作業,致使秸稈還田無法順利進行;同時,農作物秸稈自身降解能力不高,缺乏成熟的降解技術,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作物秸稈還田作業。
3.3 農業機械作業成本較高。大部分農戶為了節約生產成本,不愿增加生產投入,致使秸稈還田作業難以順利開展。
4.1 加強秸稈還田技術宣傳引導。大部分農戶對于秸稈還田技術認識不足,相關部門應做好引導示范工作,通過主流媒體、現場演示會以及技術培訓會等多種途徑,廣泛宣傳秸稈還田技術,一方面,使農戶意識到秸稈還田技術能夠防止焚燒秸稈引起空氣污染與資源浪費等問題;另一方面使其切實體會到秸稈還田不但能夠提高耕地質量、實現蓄水保墑作用,而且能夠最大程度上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實現農作物增產,從而激發農戶參與秸稈還田作業的積極性。
4.2 加強技術服務和培訓。相關部門可組織農機推廣人員做好技術服務工作,定期開展秸稈還田示范作業,不斷提升配套農機裝備水平,優化秸稈還田技術模式;組建一批秸稈還田專業技術隊伍,對農民展開技術培訓,使農戶獲得規范的秸稈還田技術指導,提高秸稈還田技術的推廣效率。
4.3 加大秸稈還田扶持力度。針對實施秸稈還田作業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重點用于購置還田型作物聯合收獲機、深松機、秸稈粉碎還田機、免耕播種機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研制山丘、平原兼用的還田機械,提高機械還田的適應能力,切實發揮出秸稈還田技術的積極作用,實現秸稈還田技術的有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