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善財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可見,我國高職教育要從“規模擴張”“硬件設施改善”的外延建設發展到以人為本、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等為特征的內涵建設[1]。目前高職院校對專業核心課程開發和教學改革探討頗多,如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工學一體化課程、項目課程等[2],但對專業基礎課程建設重視程度、研究深度明顯不夠,課程內容仍然注重知識體系建構的完整性、系統性[3],沒有考慮從后續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實訓能力、職業能力培養的角度設置課程內容[4]。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賦予職業教育新內涵,既要滿足學生的就業要求,又要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和繼續學習打好基礎[5]。
職業教育專業基礎課程必須以服務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6]。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結構的序化、教學模式創新直接影響學生核心專業課程的學習和職業能力的發展。本研究構建了以服務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和職業能力培養為出發點的主題拓展式課程和教學模式,以藥學類專業基礎課程人體解剖生理學為案例,探究其實踐效應,為專業基礎課程開發和課堂教學創新提供參考。
主題拓展式中的“主題”可以理解為具體教學任務或工作任務中具有共同屬性或內在聯系的各結構單元,以結構邏輯和過程邏輯為依據劃分“主題”邊界[7];“拓展”指以各結構單元的知識點、操作技能等為基點,突破教學時空、學科和形式限制,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設置與主題相關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拓展性任務,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感教育的延伸。專業基礎課程內容的確定、主題的選擇及圍繞“結構化主題”拓展的專業、行業、生活、情感價值等領域方面的知識內容,要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認知水平,要為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做鋪墊。職業教育主題拓展式課程和教學模式圍繞一個或多個經過結構化處理的“主題”來實施拓展式教育教學工作,打破傳統陳述式的學科體系界限,充分利用教育教學資源,匯集相關學科的學習內容,實現多學科、多門類知識的融合,滲透情感價值觀教育,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滿足學生的就業要求、職業能力發展以及為后續學習打好堅實基礎[8]。
結構化、序化的課程及教學內容不是學科理論的復制和再現,其以結構邏輯或過程邏輯為依據,強調主題知識及學科之間的聯系,實現自我構建、內化;主題拓展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這都依賴于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等多元理論[9]。就智力而言,維果茨基的研究表明,學生心理發展各個方面存在“最近發展區”。根據這一理論,以單元主題為基礎,設置與主題相關的拓展性任務,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通過主動構建情景活動達到知識的重構、內化,學習能力的提升。人本主義理論以人為本,教學中關注認知的發展、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強調個體的成長與教育情境密切關聯。主題拓展式課程與教學模式立足主題之間、主題與專業核心課程之間的關聯,注重圍繞主題向專業、行業、生活、情感價值等領域方面拓展,為學生設置多維度資源,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相關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為參考,以邏輯結構或過程結構為邊界,精選主題任務內容,序化結構主題。以背景知識、生活案例、行業知識、情境活動、前沿技術等多種表現形式豐富課程內容,圍繞“結構化主題”,滲透相關學科知識領域,服務于專業群,追逐科學技術前沿,達成“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三維目標,提升職業能力和素養。見圖1。
以藥學類專業基礎課程人體解剖生理學中“消化系統”這一任務主題為例,緊扣課程標準,以消化與吸收的邏輯結構和過程結構為邊界,序化5 個結構主題:口腔、胃、肝、小腸、大腸的形態結構與生理,改變傳統的消化道、消化腺、消化和吸收知識的層次性、系統性。將肝功能生化指標檢測(轉氨酶)作為主題導入,體現與生物化學學科和生活實際相聯系;肝臟的位置,聯系膽、胃、腸和闌尾的位置;脂肪的乳化作用生活案例引入肝臟的生理功能(消化);含對乙酰氨基酚常見感冒藥及酒精的過量攝入引起藥物性肝損傷,說明肝臟藥物代謝功能,緊扣行業和職業知識,服務藥物化學核心課程的學習;乙型肝炎、脂肪肝和酒精肝的形成滲透情感價值和生活習慣方面教育;肝移植技術知識內容,同時普及免疫學相關知識,見圖2。

圖1 主題拓展式課程和教學構建模式

圖2 肝臟形態結構與生理課程結構設計
課堂教學是主題拓展式課程實施的核心環節,是培養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在ABO 血型鑒定的教學過程中,引入血常規檢查報告、疫苗接種、ABO 血型遺傳學特征,分別涉及細胞學、免疫學、遺傳學學科;以“緊急尋找匹配血源”為生活素材導入血型鑒定的意義;以操作視頻、模擬實驗、學生實驗強化實訓技能;據ABO 血型遺傳學特征粗略推斷親子關系,滲透情感教育;顯微鏡技術的應用為其他學科奠定基礎;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實現“線上+線下”師生、生生互動,適時互動、糾錯、點撥,見圖3。

圖3 ABO 血型鑒定教學設計
可見,在主題拓展式教學策略中,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庫,緊扣主題,密切聯系相關專業、生活、行業領域的知識,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感悟,拓寬思維的廣度與寬度,能對相關專業知識融會貫通,提升學習能力,既為專業核心課程的后續學習做鋪墊,同時也滿足職業發展的需要。
應用主題拓展式實踐教學,旨在檢驗其在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活動中實際操作的可行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即是否能真正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滿足個性發展的需求,也為進一步完善和豐富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提供事實依據。
將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藥學院2017 級中藥學104 名學生隨機分為1、2 班,各52 名學生。每班男生17 人,女生35 人;每班分類單獨招生為29 人,高考入學為23 人;生源全部來自農村。根據1、2 班學生的基本情況,筆者認為兩班的學生家庭背景、知識結構、智力層次、認知水平、動機興趣等無關變量對實驗研究的影響是基本相同的。1、2 班分別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實驗組實施主題拓展式課堂教學,對照組實施理論知識陳述式授課。學習成績包括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出勤、課堂獨立完成作業、課堂自主答題)、實訓操作成績,作為教學效果的主要評價指標;對學習態度、自信心進行問卷匿名調查和學習通平臺統計,結果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參考指標。教學課時48 學時,其中實訓12 學時。學習成績數據用軟件SPSS 15.0 進行兩組均數間的顯著差異分析。
3.3.1 對學習態度、自信心的影響 從學習興趣、積極性(課前預習、課堂主動回答問題、課后自主復習和獨立完成作業)、自信心、對目前的教學模式認可度4 個方面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自信心增強和認可目前教學策略的人數分別為46、45、42、49 人,明顯高于對照組人數(分別為28、26、21、25 人)(P<0.05)。兩班的數據比較顯示,實施主題拓展式教學策略能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激情,增強學習自信心。
3.3.2 對學習成績的影響(見表1) 教學資源庫,緊扣主題,密切聯系相關專業、生活、行業領域的知識,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感悟,拓寬思維的廣度與寬度,能對相關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使知識重構、內化,既可以為專業核心課程的后續學習做鋪墊,同時也可以滿足職業發展的需要。
如表1 所示,對照組和實驗組高考學生入學的成績分別為(277.08±98.33)分、(277.62±68.76)分,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高考入學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實訓成績和平時成績與對照組分別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分類招生入學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實訓成績和平時成績與對照組分別比較,差異極顯著(P<0.01)。可見,實施主題拓展式教學策略能顯著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尤其對分類招生考試入學的學生,效果更明顯。
表1 主題拓展式教學模式對學習成績的影響(±s,分)

表1 主題拓展式教學模式對學習成績的影響(±s,分)
注:“-”表示高職分類招生入學學生沒有高考成績;與對照組同類型學生比較,*P<0.05,**P<0.01
組別實訓成績平時成績對照組實驗組高考入學學生(n=23)分類招生學生(n=29)高考入學學生(n=23)分類招生學生(n=29)高考成績277.08±98.33-277.62±68.76-期末考試成績64.78±18.26 54.86±14.42 76.74±12.49 67.79±14.93*****89.91±4.22 86.79±4.48 92.49±3.40 91.79±3.20**92.73±3.11 90.55±3.00 94.26±7.69 92.33±2.71**
轉變職教理念,推進課程建設,創新課堂教學,提升職教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院校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需要[10]。主題拓展式課程和教學模式基于認知結構學習理論、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等,從實訓技能、專業核心課程學習、職業素養、終生發展的角度考慮,立足主題與主題、主題與生活、主題與專業核心課程之間的關聯,在內容和形式上緊扣核心專業課程目標,注重圍繞主題向專業、行業、生活、情感價值等領域方面拓展,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理念。
筆者以人體解剖生理學為例,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藥物化學等專業核心課程為參考,以邏輯結構或過程結構為邊界,精選主題任務內容,序化結構主題;以背景知識、生活案例、行業知識、情境活動、前沿技術等豐富課程內容。圍繞結構化主題,實施主題拓展式教學策略,使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形象化、趣味化、通俗化、生活化。結果顯示,能明顯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顯著地提升考試成績、實訓成績和平時成績,尤其對分類招生的學生,效果極其顯著。
主題拓展不能脫離主題盲目隨意拓展,應緊扣主題,以專業課程的學習、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以主題為本,不能本末倒置,弱化主題。因主題拓展涵蓋多學科、多門類知識的教學資源以及不同學生的學習層次、知識背景和職業發展的不同,給課程主題設置、教學環節設計以及教學適時評價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要求教師廣泛查閱資料和文獻,精心準備,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并耐心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