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蛟
摘 要 目前,我國的經濟在快速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中小學建筑設計質量直接關系著學校的長遠發展,同時,學校的建筑設計布局在城鄉規劃設計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論文總結了中小學建筑布局設計的要求,并對中小學建筑設計的理念、設計內容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中小學;建筑設計;建筑布局;設計要求
引言
建筑是融合了藝術,生活等多樣化的內容,同時建筑也可以很好地寄托人們的心理感情,文化在整個建筑設計中能夠展現整個建筑的靈魂,使得整個建筑物更加的富有特點,同時學生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建筑物中,也有利于學生進行相應的學習和生活。當學生遠離了校園生活之后,每當看到學校富有特色的建筑,就會勾起學生相應的回憶。有國外學者曾經說過,學校的建筑物直接影響了師生的心理,道德,智力的發展。我國也逐漸地對學校的建筑開始加以關注,并將其作為現代建筑中的重點內容。
1基于創新角度的學校建筑設計特點
①以使用者為導向對學校建筑進行設計,需要考慮使用者的需求,在設計時要以學生為本。在設計初期,設計人員應加強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了解他們對學校建筑的訴求。同時,還要考慮建筑與周邊居民之間的關系,將學校建筑設計成能夠服務居民、開展終身教育的場所。最終設計成的方案應經過多重科學論證,要能夠使校園建筑與學生的發展需求充分結合,為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學習場所,并使其成為校園環境的主人。②具有生態設計特征生態設計理念已經成為當前校園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進行貫徹和落實的理念之一。生態化設計與創新設計具有內涵上的一致性,生態化設計也是校園建筑創新設計的重要發展動向。基于生態設計理念,在對校園建筑進行設計時,應關注對自然能源和資源的利用,在設計建筑朝向時,也要充分地考慮建筑節能效益。
2中小學校建筑設計
(1)綠色設計。近年來,各行各業都對環境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校園設計也不例外。改善校園環境最主要的任務是實現綠色建筑設計。所謂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指的是在進行學校建筑設計過程中,要運用綠色生態技術優化校園的環境,結合現有資源和條件,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實現周圍環境與學校建筑的和諧統一,保護好原有生態系統。簡言之,即節約能源、節約材料、節約空間。同時,在設計與規劃中,還要考慮校園環境的健康性和舒適性,以更好地保障校園環境的宜人化。因此,現在的中小學校綠色建筑更多地體現在學校地主體以及師生的感受,應提供給他們更加健康舒適的環境,在這個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做到能源節約與環保。所以,綠色建筑在中小學建設中十分重要。
(2)整體造型設計。設計造型充分體現中學生的特性,富有創新及時代氣息。①正對主入口儀式感廣場的科教綜合樓和教學辦公樓形成半圍合之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建筑細節上采用了斜向體量、悅動的色彩、錯落的百葉尋求統一感,又根據各組建筑的特質進行變化。而科教綜合樓的外立面將采用刻字石材隔板點綴,不僅體現校園文化氣息,同時也使入口展現出較強視覺沖擊力。②教學樓交流連廊于校園主軸線正中,強調均衡和對稱。立面正中設計了多層級的進退關系與大量的架空空間,強調了視覺中心,豐富了建筑立面。其中小面積運用了玻璃幕墻,使建筑通透靈動。局部點綴的窗花圖案,更增加了校園建筑的文化感。③東側的教學組團通過局部彩色墻面和木質格柵的設計,增加了建筑的親和力。點綴在立面上大小各異的空洞設計極具趣味性。④體育綜合館臨路布置,成為校園的重要節點。食堂布置在體育綜合樓1,2層,風雨操場根據體育館和藝術館的功能,立面采用干凈純粹的手法,僅通過虛實的對比,使建筑現代而充滿活力。風雨操場的斜向體量和開窗,更是增加了建筑的動感。⑤宿舍呼應教學辦公樓的設計手法,采用了自由的造型線條,使其不失活潑。并在食堂景觀較好的地方加入玻璃盒子,既滿足了功能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景觀資源。⑥校園建筑整體和諧統一,又不乏有各自的特色。
(3)功能角度。這個角度的創新主要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具體來說,需要設計人員考慮學校功能應用中的綜合性要求,為新的功能區域規劃出個性化空間。例如,在教室布局上,可以采用網絡化和團體區域化的設計方法,將教學區域作為一個主體的網絡設計區域進行規劃,根據不同年級和學科形成一個能相互聯動又獨立發揮作用的布局,提高建筑布局的科學性。另外,為了體現出功能發揮的便捷性,建筑設計應考慮布局中的交通因素,一般可選用庭院式的建筑設計模式,提升整個建筑網絡布局之間的連通性。
(4)營造自主學習空間。在進行校園建筑設計時,設計人員要秉持服務學生的設計理念,尤其要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最大程度的滿足。基于此,設計人員要在設計教學樓時對各種教學空間進行科學設計,包括書籍閱讀空間、科技活動空間、興趣活動空間、多功能活動空間、勞動與自然科學空間等。通過上述空間的布設,能夠突破傳統的學習思維狀態,幫助學生在更加開放與富有想象力的空間內開展學習活動,從而能夠在更加開放的教學環境中進行自主學習,形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空間與傳統的教學空間存在較大的不同,設計人員需要積極地推廣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獨立的學習空間,并創設相應的實踐活動場地,使學生能夠擁有更高的學習積極性。
3結束語
隨著現代人們對于學校建筑的重視,對于學校建筑物中進行相應的建筑文化設計成為了現代設計師需要不斷重視的內容,積極的發揮出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功能的同時,更需要重視以學生為本的設計感受,不斷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從而使得學生相應的綜合素質可以得到提升,通過學校的建筑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學校的文化,讓學生在學校中可以得到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劉厚萍.中小學學校空間變革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
[2] 徐朝升.學校建筑的建筑文化設計關鍵分析[J].居舍,2019(18):105.
[3] 韓新齊.經濟實用化角度下的學校建筑設計探討[J].智能城市,2019,5(11):56-57.
[4] 周春賢.體驗式學校建筑設計特點及創新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9(1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