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英
【摘要】在日益強調教育教學改革的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活動進展得如火如荼,其中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教學方式,是時代教育發展要求和新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小學生利益需求共同結合下的產物,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日漸迸發出不可忽視的突出作用,對小學生,尤其是對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從作者自身教學的實踐活動路徑出發,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群文閱讀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研討,希望對廣大教學同仁有所啟發。
【關鍵詞】小學語文;實施群文閱讀;意義;建議
群文閱讀是指圍繞某一議題進行多篇文章合并閱讀和分析,擴充學生閱讀范圍,鍛煉他們閱讀技巧,進而促進其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提升,增強學生寫作實力和加深文學素養的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方式。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始開展一定層次的閱讀活動,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課堂的實踐運用具有諸般意義。由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感悟,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的群文閱讀展開了初步的分析與研討。
一、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一)群文閱讀教學實施的必要性分析
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的實施是現階段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其主要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隨著新時期教育教學革命的風起云涌,小學語文課堂中形式單一、強調反復講解的舊式閱讀教學方式已經無法完全適應時代教學的發展要求,而群文閱讀其本身的特性,使它更加能滿足于教育教學進步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課堂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是新時代小學生謀求自我發展的學習利益訴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思想的日益解放,人們越來越要求多方面的發展,尤其是小學生的閱讀時間少、閱讀面窄和閱讀能力較弱的特點與本身要求多維發展的內在訴求存在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實行現階段教育發展需求下產生的群文閱讀就勢在必行。
(二)群文閱讀教學實施的重要性分析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其廣泛而現實的重要意義,且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日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進行了初步分析。
1.有利于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促進其快速有效地進化發展。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課堂的實施符合了當今教育發展的要求,它的實踐應用是教育教學革命的需要,是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實踐探索的證明,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步的特征體現,其在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有效進行,加快語文教學革命進程的步伐。
2.有助于擴充學生的閱讀范圍,在拓寬他們閱讀面的同時,促使其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提升,進而促進學生的多面發展。小學生的閱讀時間和閱讀數量較少,其閱讀水平尚處于初級階段,群文閱讀的實施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促進了學生思維活動向縱深和縱廣層發展,在多文本的鍛煉中增強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例如,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兩個月以后,筆者在學生中間進行了一場較為嚴格的閱讀測試,其最終的結果與依舊采用傳統閱讀教學方式的班級相較而言,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成長的小學生,他們的閱讀的平均閱讀能力與水平相對較高。由此,群文閱讀對學生成長的作用可見一斑。
二、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實施有效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建議
(一)合理選擇文章選題,尊重學生客觀實際,保證群文閱讀質量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其中一個重要方面便是對議題文章的選擇,這是教師能否有效開展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的關鍵環節。文章的選擇是否與議題相符,文章的結構、內容和主旨是否和所學文章存在一定的關聯特性、是否存在同類性或者相對性等,這些都是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需要考慮的因素。若是選擇不當,所選文章與主題要求不符,或者關聯特性較弱,不僅不利于群文閱讀教學課堂活動的開展,還會降低課堂教學效益,與原本預期的教學目的相去甚遠。因此,教師在進行相關文章的選擇時,一定要在綜合分析所學文章的特點和學生具體實際所需的基礎上,合理選擇文章選題,對文章慎重地篩選,保證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的順暢進行。
譬如,在進行關于《美麗的小興安嶺》的學習時,筆者摒棄以往的單一化教學模式,通過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平臺,以作者寫作風格為選題,讓學生除了學習課文內容以外,還讓他們閱讀了老舍先生諸如《貓》《林海》《濟南的春天》和《趵突泉》等描寫景物的散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深切體會到了老舍先生描寫景物時的寫作特點,有助于他們寫作能力的提升。又如,在學習《珍珠鳥》時,筆者選取了不同作者以動物為寫作對象的文章,通過讓學生對《貓》《麻雀》《老貓》《海燕》等文章進行了閱讀,讓他們了解了不同作家以動物為題時的寫作風格和其中內涵的文章主旨,促進其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二)恰當分析文章內涵,排布展示遵循規律,追求閱讀最大效益
對文章進行合理選擇只是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課堂的前提,若只是對相關文章進行形式上的擴充和要求學生泛泛而讀,這樣的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僅僅只是體現在最淺顯的表層,遠遠沒有發揮出其實質的效果。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便是以短暫的時間努力實現最優化的閱讀效益,促進學生思維意識的發展。教師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推動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化,需要結合文章不同的內涵主旨,在對文章恰當地分析的基礎上,以其深淺性進行次序排布,一步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向縱深層進發,從而推動群文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
例如,筆者一直認為文章的寫作隨著時間的走向,可以透射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經歷和當時的局勢變化,在展開關于《七律·長征》的學習時,筆者以毛澤東寫作的時間軸線為主題,將他寫的關于長征的文章以時間為序列向學生進行了排布,使他們隨著作者的長征路的延伸,一步步感知作者的心態和情感思維動向的變化過程,在一步步加深其對文章認知程度的同時,培養他們通過文章表象看到其中映射當時情勢變換的能力。又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筆者將李白的一些諸如《長門怨》《秋風清》《長相思二首》等表達離愁別緒的古詩按感情的強烈進行了次序的排列,再隨之引導學生展開了步步深入的學習。這個過程中,不僅學生對古詩有了由淺入深的認識,還有助于他們有意識地從中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增加了其文學涵養。
(三)有效鑒別文章差異,采用多種比較方式,深化群文閱讀層次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雖然是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但這個過程也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其中重要的一方面便是讓學生對文章的差異特征進行有效地鑒別,群文閱讀選取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聯系,在對文章進行擇選和相關排布以后,引導學生尋找文章的細致差別和某種特殊的相互關系,就成為群文閱讀教學更深層次的實踐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實現他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提升,還有助于其養成有效甄別事物特性深層意識思維,促進他們綜合實力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張籍的《秋思》時,筆者選擇了“秋詩”為主題,除了讓學生對諸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李白的《秋思》、陸游的《秋思》等進行學習外,還引導他們對這幾首都以秋思為主題,借蕭瑟秋景、悲涼秋意來展現詩人思想情懷的古詩進行了系統地對比分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擴充了學生的閱讀范圍,使其對不同詩人的寫作風格有所了解,還意識到“同物不同意”的道理,深化了他們對古詩的理解程度。又如,在開展關于《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學習活動時,筆者除了讓學生閱讀課文外,還使他們一起對《戰爭與和平》、《飄》等其中的擇選片段進行了學習,引導其從不同人物角度出發,對這些文章展開了系統的對比分析,使學生深切意識到戰爭的殘酷,在提升他們綜合閱讀、分析事物的實力的同時,傳遞了“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的德育教育。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探索其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有機融合是一項長期的動態變化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學習利益訴求的變化,結合文章實際特色,對群文閱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不斷地嘗試和不住地實踐,努力發揮其中的特有優勢,促進學生綜合閱讀能力和自身文學素養的提升,進而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科素養和和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曉霞.關于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文學教育:中,2017(8).
[2]后亮玉.關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6(8).
[3]陳淑娟.小學群文閱讀教學需關注的三個問題[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4).
[4]李井春.鏈接生活,點擊教學——小學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J].中外交流,2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