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教師通過將微視頻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當中,逐漸完善了日常教學的內容,其創新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文章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優勢加以介紹,同時分析其應用要求,進而從多角度出發提出相應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微視頻;信息時代;素質教育
一、?引言
在如今的小學教學系統當中,信息技術學科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在開展該學科的教學時,需要明確小學生成長的主要規律,并且憑借豐富多樣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創新的教學模式應該能夠使學生邏輯思維愈發活躍。只有如此,方能使學生全面發展自身能力和素養,同時也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理念。微視頻的應用能夠有效補充教學內容,教師需對此予以高度關注。
二、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優勢
在小學階段開設信息技術學科的關鍵目的,便是全面提升其動手實操能力以及信息技術素養,其屬于引導學生接觸互聯網的啟蒙課程。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此時社會各個領域已經愈發注重引進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加之如今辦公室辦公基本都需要操作電腦,所以,信息技術學科的開設對于小學生日后成長、學習、生活乃至步入社會都意義深遠。
當前,大部分教師為了能夠使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將一段或者若干段微視頻提供給學生。在通常情況下,微視頻一般都是30s-20min的短視頻,盡管時間不長,內容卻十分豐富。如今大部分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當中的微視頻基本都只有5-10min的時長,這主要是由于這段時長對于小學生而言,往往能夠對其注意力進行有效吸引。在學生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微視頻來傳授知識,在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提升其學習效率。另外,許多教師使用的微視頻一般還具有一定娛樂性,這能充分激發學生興趣。與此同時,因為所播放微視頻有較少內容以及較短時間,所以并沒有較大容量,占據空間較小,與課堂當中對資料進行共享、傳輸不會消耗較多時間,從而讓教師能夠騰出更多時間講解知識。需要明確的是,如果并沒有充足的課堂教學時間,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拷貝微視頻,以便回家觀看。此方法能夠有效提升此學科整體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要求
(一)確保微視頻以教學認知為基礎
當今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眾多,互聯網當中的教學資源極其豐富,而信息技術教師自身教學以及認知水平將對此學科教學深度、廣度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按照學生年齡特點以及課堂需求的不同,積極探尋出合理的教學資源,確保充分落實課堂教學的任務與目標。基于此,教師應具備充足的教學知識、方法,并且用語創新、大膽嘗試,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并優化組合信息技術,確保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可以與新課標的實際要求相符合。當開展此學科的課堂學習活動時,教師需要對采集、編輯微視頻的相應技術加以熟練把握,并且能夠借助先進的視頻編輯軟件對微視頻進行剪輯,充分融合教學所用課件以及微視頻,從而確保其能夠與新課改以及課堂實際教學目標等相符合。與此同時,網絡當中雖讓有豐富的微視頻資源,然而其質量有高有低,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制作微視頻以及認知微視頻的水平,并且明確微視頻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銜接點,確保制作的教學微視頻課件獨樹一幟、別具一格。
(二)與小學教學特點相符合
現在的世界對互聯網以及計算機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其能夠使民眾日常生活工作的習慣以及思維邏輯發生重大改變,這也為進一步普及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夯實了基礎。信息處理技術以及基本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普及與熟悉成為現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重點,學生應該掌握如何借助鍵盤輸入文字需,借助繪圖軟件展開基礎繪圖等,并且對互聯網展開簡單操作,進而為學生的未來生活、工作夯實基礎。教師將微視頻應用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能夠借助攝像機等設備將互聯網操作、文字輸入、文本處理以及設計圖片等基礎操作的步驟錄制成微視頻,實現將課程難點、重點問題充分展示出來。與此同時,信息技術課程能夠將思維提高與網絡應用結合到一起,通過微視頻將當前互聯網的邏輯模式展現出來,在化抽象為具體的過程當中,使學生網絡思想修養得以提升。
(三)圍繞微視頻重構教學系統
小學時期的信息技術學科,其主要的教學目標即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表現方式及其工作環境加以掌握,并且借助相應學習內容使學生感性認知水平提高,教師應當將自身掌握的相關知識,逐步提升學生合作意識以及實踐水平,繼而借助信息知識系統以及技術等使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發展,以便激發其學習興趣以及培養運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開展課堂教學時,常用微視頻有10min左右的時長,在此短短時間內便可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于視頻中,確保課堂教學學習活動順利進行,并且合理銜接教學目標以及知識系統等。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教師對微視頻進行設計以及制作時,應該按照學生學習基礎能力、知識接受程度的不同制作針對性強的微視頻,以便使視頻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提升其主觀能動性。
四、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策略
(一)充分激發小學生興趣
1. 合理設計學習問題
以往教學時,教師才是課堂教學主體,大部分學生都只能被動聽講,這樣很難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致使學生不能主動參與到日常學習過程中,教學效率極低。但是將微視頻引入課堂教學之后,可以對此問題加以改善。與此同時,小學生對微視頻興趣較高,在觀看時注意力較為集中。因此,教師在觀看時應在合適的時機將進行提問,讓學生在觀看微視頻的同時展開思考,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基礎,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快速吸收,使課堂效率全面提升。
2. 確保練習具有趣味性
培養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時,教師應當明確,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知識,也應對學生的情感渲染以及能力培養予以高度關注。而若想確保學生逐漸強化以上能力,教師應引導其展開持續練習。在課堂練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展開定期考察,同時調動其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解有關復制、粘貼的相關知識時,便可播放孫悟空吹猴毛變化出眾多自己的微視頻,當學生興趣較高時,教師便可告訴學生借助所學復制和粘貼方法同樣可以變化出很多相同的東西,隨后讓學生進行練習,此時學生便會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發散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二)對課堂氛圍進行調整
1. 確保視頻內容精煉
教師在將微視頻引入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使課堂多樣性、趣味性得到強化。教師要確保微視頻的內容精煉、簡短,并且能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知識點。因此,教師進行微視頻錄制的時候,必須對視頻的內容加以篩選,嚴禁在微視頻當中融入所有當堂知識內容。這是由于小學生年齡不大,極易分散自身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同時小學生沒有較強理解能力,因此教師不可采用在微視頻中融入全部知識的教學方式。
2. 概括與總結
將微視頻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當中,關鍵在于確保提升課堂氛圍,從而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有著較強理論性,單純的知識講解極易導致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甚至出現厭學心理。同時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無法深入理解知識點,因此教師借助微視頻展開教學的時候,應該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并概括知識點,以便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展開更為系統、清晰的梳理和吸收,保證使學生興趣被激發出來的同時提升自身總結以及概括水平。例如,教師在講解文字的修飾相關知識時,應該事先將相關的微視頻播放給學生,并且引導學生回答微視頻當中文字有什么改變。而學生由于觀看了微視頻,頭腦中會有初步印象,因此能夠較有信心地回答教師的問題,并且經由演示視頻明確文字顏色、大小以及字體等的相應改變。隨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總結與概括順序落實教學。
(三)對知識重難點加以克服
1. 明確知識重難點
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對于在信息技術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用微視頻的教學模式都很喜愛,這也是此學生學習效率得以提升的主要原因。然而在實際運用階段,依然存在部分問題。一些教師在向學生展示微視頻的時候,沒有詳細講解視頻內容,只是讓學生觀看視頻,而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極易出現理解偏差甚至難以理解的狀況。因此,教師將微視頻應用于教學時,若想使教學效果提升,則應在播放的同時進行講解,避免流于表面形式,確保學生能充分理解。同時,教師應借助微視頻向學生強調當堂知識重難點,引導學生學習具有針對性,以便使其學習效率提升。
2.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用微視頻,能夠使學生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然而此項學習的終極目標便是應用,因此教師在錄制微視頻的時候,需要將微視頻、理論知識以及實操加以結合。教師在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后,應安排學生繼續學習微視頻的知識點,對實操關鍵加以掌握。例如,教師在講解對幾何圖形進行繪畫的相關知識時,應該讓學生對教師提供的圖形進行仔細觀察,諸如三角尺、黑板、粉筆盒以及眼鏡等都是什么形狀,讓學生思考能否借助計算機將以上圖形繪畫出來。此時學生會充分激發好奇心以及探索欲。當教師向學生講解完繪圖工具后應及時將繪圖微視頻展示給學生。如果學生嘗試繪圖時不能有效運用一些工具,應先在組內展開探討,若依然不能解決難題,則應重新觀看教師的微視頻,實現學生實操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 結論
總之,伴隨互聯網信息技術水平的持續提高,將微視頻應用于小學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當中,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經過實踐證明,其能夠幫助教師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對微視頻應用特征、方式與優勢等加以明確,全面提升小學生信息技術素養。
參考文獻:
[1]龔余余.合理使用微視頻,催生小學信息技術課堂魅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0(11):125.
[2]李雷.微視頻在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9(21):72.
[3]王艷霞.微視頻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7):35-36.
[4]劉志軍.微視頻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2):109.
作者簡介:茆驥,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