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勝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與進步,小學語文課堂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為學生傳授語文相關知識,還要時刻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基于此,主要分析了應怎樣做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心理健康相關教育滲透到其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語文這一科是一門綜合性相對比較強的科目,它可以為學生傳遞理論知識,為學生提供相對比較健康以及積極的思想,因此,它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學時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現如今,小學生的心理變化起伏相對比較的大,尤其是心理健康情況對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逐漸的成為目前教育者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于教育工作的開展也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基于此,對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十分必要。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措施
(一)全面掌握課本內容
目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一般都是十分陽光、積極的,基于此,教師可以將其充分的利用起來,對教材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促使學生可以逐漸的了解到究竟什么是相對健康的心理環境。在進行心理健康相關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與掌握,主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家庭教育理念以及成長環境,等等。在教師充分的掌握這些情況之后。才能有效的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舉例說明,在講解《自己去吧》這一課時,課文的主要內容講述的就是鴨媽媽與鷹媽媽讓自己的孩子自己去嘗試各種事物,最后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了生活的本事。這篇文章的潛臺詞就是教導孩子要學會獨立自主,要擺脫對于家長以及教師的過度依賴。因此,教師在講解這一課時,首先要問班上的同學,問他們自己本身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有就讓他們自己主動的與同學們進行分享,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家長或者是教師之所以讓他們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進而為學生們灌輸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成功實現各種目標的道理。在課程結束之后,還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去勇敢的進行各種嘗試,對自己的勇氣進行積極的鍛煉。通過這一過程的完成與反復,學生才會對課本內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與體會,并且對于自己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在實踐中培養心理素質
現如今,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由于自己是家里的獨子,家長也對孩子過于溺愛。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孩子在家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在進入小學之后,班級不像家里一樣,什么都遷就孩子,孩子的要求也不可能會被逐一的實現,因此,學生在學校會受到許多的來自心理方面的壓力與打擊。而這對于那些心理素質相對比較差的學生來說,會嚴重的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還會有部分學生會因為自己的心情方面的原因而出現厭學心理。因此,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挫折式的教育方式。具體措施就是通過一些實踐性的活動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逐漸的提高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接受挫折的能力。只有經受住挫折與失敗的學生才會好的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進而逐漸的成長為國家需要的棟梁人才。
舉例說明,在進行《畫家鄉》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動手描繪自己的家鄉,具體措施是教師可以舉辦一個繪畫類的活動,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力來將自己的家鄉畫出來,之后再將所有的學生匯集起來,進行匿名評選,不公布每一幅畫的作者,然后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感覺去選擇自己認為最完美的一幅畫。對于在比賽中獲勝的同學,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表揚,不僅要表揚,還要讓作者自己尋找這幅畫可以更加好的地方,之后再對其進行不斷的完善。另外,對于一些票數相對比較少的同學,教師要讓他們自己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點評,說明作品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進而為學生們傳授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思想,要讓學生們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并且對他們進行鼓勵,促使他們可以始終都在學習以及生活中保持著基本的信心,切忌令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促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充分的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并且在面對挫折的時候可以始終都保持著積極與自信的心態,面對困難不退縮,迎難而上積極的解決問題。
(三)定期開展教學評價
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有關評價工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直面自己的實際缺點,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客觀與全面的認識。現如今,對于學生本身來說,認識自己這一環節中最難實現的就是對自己相對客觀以及真實的評價。大部分的學生對于自己的認識都不準確,不是過高就是過低,而這種情況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會造成十分嚴重的不良影響。對于教師來說,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認識。學生只有正確的認識自己之后,才會在日后的學習以及生活過程中將自己獨特的優勢發揮到最大。教師想要幫助學生形成相對良好以及健康的心理,就要定期的開展評價工作。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表現的全面觀察,由于學生之間的學習以及性格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對于那些相對不太優秀的學生,一定要用不同的語言,積極的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可以逐漸的成人與成才。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的為學生提供一定積極的正面影響,從而逐漸的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以及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這一過程中才能促使學生樹立更加良好的心理意識,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以及學習氛圍。
舉例說明,在開展《我選我》這一課的學習活動中,可以充分的明了,這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學生自己舉薦自己當勞動委員的故事。但是要完成這件事對于常人來說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針對這一主題,教師可以及時的開展創建話題,召開教學評價,讓學生積極的列舉身邊同學的優勢,同時,也要鼓勵同學們積極的提出身邊同學的不足之處,教師在學生完成發言之后,可以依據自己的理解,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客觀的點評,發表身為教師的看法,并且積極的為學生們提供有關心理健康的專業指導,要保證學生可以有一個相對健康與樂觀的成長環境,為學生創造積極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逐漸的實現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最終引領學生逐漸的通往一條健康的成長與成才之路。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積極的滲透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這也可以看做是學生擁有健康成長道路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大部分人都認為,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只有成年人才會有,其實不然,現如今,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心理問題出現的年齡層面已經開始逐漸的下移,因此,對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變得越發必要。為了保證學生可以擁有相對健康的心理狀況,教師一定要首先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與客觀的指導。
參考文獻:
[1]步揚健.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科技風,2019,(25):54.
[2]康麗麗.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現狀研究[D].湖北師范大學,2019.
[3]王美君.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滲透的策略[J].教書育人,2019,(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