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妮
【摘要】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力”的精神要求,我們努力挖掘戶外體育活動的教育價值,積極探索幼兒晨間鍛煉的方式,充分利用我園寬闊的戶外場地開展戶外體能大循環活動,發展幼兒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戶外;體能活動;大循環活動
我園結合幼兒發展水平和幼兒年齡特點創設了7個大循環運動區域,分別是:跑跳,投擲、攀鉆爬、球類,翻滾類、懸垂支撐、平衡類和各種車類,滿足幼兒肢體均衡發展,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運動帶來的成功感和運動樂趣,區域體育活動的開展有兩種組織形式:自主、混齡式,我園從自主熟練再進行混齡式。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我們注重做好以下幾點:
一、巧妙安排場地
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場地是有效開展戶外體育大循環活動的第一步,我們從本園的場地入手,挖掘場地自身的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固定的籃球場地,設計不同的路徑進行球類活動大循環;利用跑道場地,結合輪胎、梯子、器材擺設不同難度的平衡橋進行器械大循環活動。
二、充實活動素材
(一)創新玩法,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為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教師可充分挖掘一物多種玩法。如引導幼兒變著花樣踢毽子,以讓幼兒把自己當成小動物及時躲閃;也可以在毽子上綁一根線拴在游泳池的兩邊扶桿,讓幼兒雙腳輪流交換踢,踢出各種花樣。可以一個人自娛自樂,也可以幾個人比賽,還可以多人比賽踢,這樣不僅增強了游戲的趣味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通過對材料的不斷改造和創新,讓游戲過程不斷豐富,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不斷提高。
(二)根據幼兒動作發展目標,調整素材層次性
為吸引不同運動能力發展水平的幼兒參與到戶外大循環活動中去,使幼兒在活動中不再害怕失敗,不再勉強和為難,能積極主動地根據自己的能力參加活動,在各自的起點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素材,并注意引導不同年齡班的幼兒開展不同的活動,使全園各年齡班的幼兒都得到發展。經過實踐探索出活動素材的層次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素材本身體現出的層次性。例如,投擲材料,投擲的紙球有大有小的,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投擲。這樣教師與幼兒一起將材料整合起來,根據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創編成有情節的游戲,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2.通過增添不同的輔助材料體現層次性。比如,小班用高矮、寬窄不同的直條平衡木器材,玩法也比較簡單,但在輔助材料上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可增加情景游戲,以小動物“過小橋”的方式開展游戲,讓幼兒自然地投入到游戲中。而在中班我們可以用輪胎、竹梯、大型塑膠玩具、弧形板組建平衡木,如將輪胎和梯子配合使用變成練習懸空平衡走的器材,增加難度,提高幼兒平衡能力的發展。到了大班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的平衡能力,可增添提水罐、挑水瓶等材料,通過運物體等體驗平衡活動的難度性、挑戰性和趣味性。
3.高低不同的雙杠和單杠器械,便于孩子抓握懸吊或支撐,對上臂的手指和手腕力量有較大的提升運用。我們從高、中、低杠的規格定制了各年齡需求的單雙杠。
三、適時調節投放材料的難易程度
活動前期,教師在各區域投放材料時,可適當降低一些動作要求,如鉆爬區可把障礙機關懸掛高一點,跑跳區中的跨欄調低一些,投擲區的目標距離設近些,或者垂物降低一些高度。在活動中期,通過器械的調節擺放,增強幼兒活動的強度和密度。在鉆爬區可把障礙機關懸掛調至目標要求,跑跳區中的跨欄可增加高度和密度,而投擲區也相應地根據動作目標適當調節高度和距離。到了活動后期,幼兒出汗、活動次數減少時,可以恢復到前期的器械擺放,降低活動強度。教師也可調整活動器材的玩法,使其在活動功能上起到調節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這樣幼兒適當地得到休息,同時也靈活運用了活動器械,使幼兒得到了更多的啟發。最后,我們還可根據場地的不同和區域的性質,對活動情況加以調整,使幼兒園的每個場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并能滿足幼兒活動的需求。
四、在戶外體育大循環活動中要保障幼兒安全
首先,確保活動場地、活動材料的安全。幼兒園要非常重視對活動場地的巡視和檢查,特別是大型器械、場地碎物等。活動材料也是保證幼兒安全的重要因素。幼兒園有很多自制玩教具,在自制玩教具的評比過程中,安全性在評價標準中占重要的一票。只有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活動材料才能投入使用,而且活動過程中負責人員要全園巡視,發現安全隱患及時調整。
其次,教師要眼中有孩子,及時保護他們的安全。教師要合理分工,保證每個區域都有教師具體負責,對于具有挑戰性或范圍大的區域活動則增加教師人數。教師要關注能力弱、年齡小的幼兒,既要鼓勵幼兒大膽挑戰,又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保護。教師還要關注那些挑戰材料難度大的幼兒,教師要告訴幼兒正確的運動方法,以免幼兒身體受到傷害。
再次,在確保幼兒安全的情況下,還要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集中教育、正面引導,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在晨間大循環活動時場地比較分散,分為走跑區、平衡區、鉆爬區、跑跳區等很多區域,且每個區域的玩具、材料、場地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在開展戶外大循環活動之前就要進行區域介紹,每到一個活動區域,指導教師先和幼兒一起分析容易出現的危險情況,討論如何玩才不會發生危險,進而讓他們了解游戲規則,提高安全意識。在活動時教給幼兒自我保護的技能和方法,在遇到必須去獨自面對的問題時,他們才能避免受到傷害。
通過戶外體育大循環活動的探索和實踐,幼兒在動作發展、身體素質、心理品質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從孩子們行為轉變上來看,幼兒很喜歡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戶外體能大循環運動,在活動中不僅增強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和自信心,還激發了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并在運動中獲得了健康,獲得了積極的、愉快的情感體驗,并從中找到了快樂。
【參考文獻】
[1]朱曉燕.幼兒園戶外體能運動“大循環”的嘗試與實踐[J].江蘇幼兒教育,2017(12).
[2]張安芳.在戶外活動中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J].教師教育論壇,2019(10).
[3]石海蓉.淺談如何科學地進行幼兒體能鍛煉[J].考試周刊,20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