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友文
摘 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現代化市場體系的建立,互聯網技術的提高,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和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分析模式接軌,傳統行業面對大數據時代的沖擊也紛紛推出創新型“互聯網+”產品,但在傳統行業轉型過程中總會面對或多或少的新問題。金融行業需要實現互聯網與金融產品的良性對接,才能更好地促進金融業的轉型跨越,達到助力社會經濟騰飛和服務人民大眾的社會目標。
關鍵詞 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產品
引言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相對較晚,但是發展速度非常之快,如今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為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諸多便利。雖然互聯網金融得到快速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許多風險問題。風險問題的產生,會影響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穩定,嚴重情況下會影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創造。
1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產品特點
社會步入數據時代后,大數據被應用在多個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作為新時期虛擬經濟的領路人,同樣需要借助數據應用,優化、升級互聯網金融產品。第一,交易成本低。資金供給各方在交易資金的流通各過程所產生的成本被稱作“交易成本”。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在交易期間,可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能夠減少人力與物力成本的投入。使互聯網金融產品信息發布、定價、交易等工作通過互聯網操作完成,進而通過弱化人、物、力資源參與程度,降低金融產品的交易成本。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在數據時代,其金融服務、產品多借助于計算機操作,在交易過程中,效率高且速度快,不受空間及時間限制[1]。第二,數據價值突出。互聯網金融行業通過創新運用數據信息,最大程度提高互聯網本身的便捷性,使用戶生活、工作均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而互聯網金融僅需將用戶消費、瀏覽信息加以分析,就能夠挖掘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內的商業價值,以此凸顯金融本身的數據價值。第三,風險系數高。科技進步的同時,互聯網金融產品、交易及融資形式不斷創新。但在產品支付、交易期間卻由于互聯網金融對網絡監管效果不佳,容易產生風險問題。例如,網絡銀行、眾籌融資、網絡貸款等互聯網金融載體,受互聯網監管力度弱的影響,會出現網絡詐騙、非法集資等現象,進而導致互聯網金融存在安全風險。
2大數據時代互聯網與金融產品的結合策略
2.1 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互聯網金融倫理的建設,不僅需依靠不斷加強從業自律,也有賴于對行為個體的外部約束,因此需抓緊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同時加強監管。具體來看,需構建現代化的金融信用體系,應在傳統金融規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互聯網金融交易虛擬化、信息化等特點,逐步建立以誠信、高效為核心的現代化金融信用體系,為交易活動創造良好的誠信環境;需制定互聯網金融倫理規范體系,互聯網金融平臺要開展交易支付、眾籌融資等其他業務,需通過監管機構的精準評估,包括資金安全、利率控制等方面,嚴格控制牌照發放;需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監管,統籌監管系統重要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形成內部教育和外部監管的強大合力,確保金融系統良性運轉[2]。
2.2 促進多主題融合創新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結合多主題進行創新能夠加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而結合多主體創新的前提是要協同各個部門,保證物聯網的支持。因為互聯網金融創新需要物聯網金融的實現。物聯網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結合,能夠推動實體產業的高速發展。除此之外,物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僅有賴于互聯網的發展,也有賴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水平不斷上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會更加便利。而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政策環境,也需要不斷的優化。通過優化政策環境來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一個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而實體經濟,最終也要借助互聯網金融的形式,向互聯網方向轉型。因為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想要取得更大進步的唯一捷徑就是向互聯網方向轉型。同時,融合互聯網金融以及傳統金融形式也能夠打造出新的商業模式,通過新的商業模式能夠進一步創新金融服務。
2.3 加強風險預防與控制
在互聯網金融持續發展過程中,必須時刻加強風險防范工作。風險預防能夠及時發現在互聯網金融各項活動開展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從而給出相應預防措施與控制措施。基于此,為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預防能力,要及時做好以下幾點工作:①對于大數據智能要及時做好控制工作,對風險監管規則進行完善,這樣能夠實現對可疑交易的識別。在風險監控規則的完善中,需要企業以及相關部門能夠提出更多意見與建議,使得規則的完善性得到保障,這樣才能將風險監控規則的作用與價值發揮出來。②合理構建應急處理機制,客戶在進行風險交易過程中,應該安排專業工作人員進行指導與處理。分析風險交易產生的原因,然后給出相應解決措施,這樣才能將糾紛化解,提升客戶忠誠度。③加強與同行業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建立更加完善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將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的協作作用與監督作用發揮出來。及時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問題進行監督,并給出相應處理措施。④不斷增強工作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與風險管理能力,構建責任識別系統、風險預警系統等。為實現這一目的,要及時做好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促使工作人員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風險意識。在各項工作開展中,能夠對風險問題進行識別,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預警能力與風險處置能力,將風險問題更好解決[3]。
3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與金融產品的結合對于金融業及金融產品市場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只有把握好互聯網平臺提供的創新融合平臺這個機遇,致力于開發安全的,適合市場的,人民群眾需要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產品,同時勇于面對問題,迎接挑戰才能打造出適應市場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參考文獻
[1] 李清鳳.傳統銀行如何玩轉互聯網金融產品[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3):46-47.
[2] 申飛超,胡夢.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創新策略探究[J].現代商業,2019(32):117-118.
[3] 黃牡丹.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風險探析[J].人民論壇,202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