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燕
【摘要】閱讀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良好的閱讀教學質量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滿足小學生的多樣化閱讀需求,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具有十分積極的價值。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積極運用現代教學理論,結合實際情況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改變小學生原有的閱讀教學狀態,鼓勵學生積極開展閱讀學習探索和實踐,促進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閱讀知識。
【關鍵詞】高段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認識
在小學高段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之中,積極對教學內容開展探索和應用,激發小學高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熱情。同時以問題為導向,轉變原有的閱讀教學形式,構建完整的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體系,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
一、生本互動,增強閱讀體驗深化閱讀認識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無言的對話,表面上看是讀者和文本的單向交流,但實際上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思想交流,靈魂交流。這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以及人生經歷去和作者共鳴,也是學生自主閱讀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如果沒有這樣的過程學生閱讀可能就是淺嘗輒止,甚至是“水過地皮也不濕”。而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是需要有效進行的。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一定要注意放權,相信學生,同時要耐心等待,因為學生這方面能力的提升一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要切實發揮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角色,而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發揮課堂教學主導者角色。這種主導并不是大包大攬,而是要結合學生學習需要,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
二、利用思維導方法進行高段語文閱讀教學
首先,利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感悟是進行思維導圖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中的關鍵便是要對文章所表達的深刻內涵進行掌握,加深自己對文章的感悟和理解。
其次,利用思維導圖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是提升語文閱讀課教學水平的關鍵。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構建完整的思維框架后明確閱讀以及學習的重點,從而具有一定針對性的進行后續的學習,并能更好的提升學習效率。在進行思維導圖之前,很多學校在語文預習環節中,學生并不清楚具體預習的內容,也僅僅是對文章中出現的生詞進行抄寫,并對文章通讀。上述的方法并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提升學習效率,也不能更好的轉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但在利用思維導圖的閱讀后,教師便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特點來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
在我國高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并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只有更好的發揮出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最大作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并進一步推進小學語文教育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博.小學語文高年段閱讀教學中預習的操作策略分析[J].文淵(中學版),2019(5):503.
[2]張色平.小學語文高年段閱讀教學中預習的操作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9(21):61.
[3]滕迎春.小學高年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個性化思考與優化教學方案研究[J].學周刊,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