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雨琦
【摘要】唱歌是音樂最基礎的表現(xiàn)形式,歌唱也是傳遞情緒情感的表現(xiàn)方法。美國美學家蘇珊朗格認為:藝術(shù)品是將情感呈現(xiàn)出來,并由情感轉(zhuǎn)化成的可見的形式。理解和感受歌曲中的藝術(shù)境界,感受歌曲中所抒發(fā)的美好。發(fā)自內(nèi)心地來演繹歌曲中所要傳遞的情感。所以在音樂這門課程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既要準確又要生動地表達。因此,小學音樂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唱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本文將從正確認識歌曲、對歌曲產(chǎn)生聯(lián)想以及提高自身能力,掌握樂理知識不同的角度為大家講解。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唱興趣;學生唱功;歌唱技巧
一、正確認識歌曲
古往今來,從聽別人歌唱并且跟隨著學習,就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歌唱學習,聽唱也是重要的一種學習主要途徑。因此,將聽唱概念引入學生的課堂是完全可能的。在聽唱的學習中,學生首先可以通過一遍一遍的聽唱來熟悉歌曲的調(diào)式、調(diào)性、節(jié)奏及旋律走向,這也就是對歌曲打下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樂譜訓練,將之前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的層面。再通過一定時間的聽唱訓練,使得學生對音樂諸多要素進行訓練學習,比如音程、節(jié)奏、時值都有一定量的積累,等到這種積累達到一定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的保證時,學生就會從聽唱學習的世界走向自由歌唱的世界。
二、對歌曲產(chǎn)生聯(lián)想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對于音樂課的教學,應該要啟發(fā)學生的音樂想象力,讓學生感受感染式的音樂教育。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接受言語教育能力相對較差,感受音樂的能力也不強,對此我們要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將感受到的音樂中的情感表達出來。這樣能夠讓學生準確地捕捉音樂的形象,清晰地辨別聲音的效果,從而來開展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在課堂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使課堂學習氣氛更加的活躍,改變被動學習的局面。因而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有了相應的提高。
三、提高自身能力,掌握樂理知識
學生對唱歌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有對音樂更深層的求知欲望。這時候,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深層的音樂知識,使他們提高自身的識譜能力,掌握更多的樂理知識。歌唱教學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一定的技能。當你有了一定的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時候,才能獲得感知、表現(xiàn)、鑒賞、創(chuàng)造音樂的基本能力,逐步提高音樂實踐的綜合水平。另外,要同時更重視學生的音準與識譜的教學,識譜是歌唱教學的前提,音準才是發(fā)揮歌唱教學審美功能的關鍵。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將這兩個學習單獨孤立起來,老師要通過大量的帶唱和及時糾正演唱中學生每個字音的問題,讓學生學會演唱的技巧,從而為將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音樂是對于人這一生最大的伴侶,它可以幫我們排除憂愁,可以在我們高興的時候進行慶祝,在我們傷心的時候解愁。小學是學習音樂最合適的時期。這段時間內(nèi),學生可塑性是最強的,在這段時間他們的大腦富有無窮的想象力,并且對待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如果這段時間教師對學生教學音樂采用上述的方法,會對學生的學習大有幫助,幫助他們對學習音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當他自主喜歡上音樂,他會報以最大的努力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王雅君.試論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途徑[J].北方音樂,2018(22).